肖邦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的夜晚,寂静的夜晚。
   在那间远离故乡波兰的房里,这个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波兰的孤儿”,孤独静坐在那架漆黑的钢琴面前。白色的墙,发光的天花板,挂着雪白薄纱窗帘的窗户。窗外,开满玫瑰的花园飘来缕缕芳香;夜空中勾出一笔淡淡的黄月。
   他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敲出一段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旋律从他指间飘飞,使这座古典的建筑以及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被深深的陶醉了。
   他弹了一曲《幻想波兰舞曲》,带着无尽的想象力,他飞回了故乡的湖畔,看湖中的天鹅撩起波纹;看湖边的卷毛狗追逐尾巴;看湖水,轻轻地,轻轻地跳起舞。
   转瞬间,过了一百多年。
   他早已带着他的应月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另一个能使他音乐得到升华的地方,在那里继续为万物演奏。
   今天的我们,仍被这些动人的音符感动着,但仅仅是听着别人的演奏来感触,想象。不能安静地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倒一杯浓郁的咖啡,斜倚在他家里那张豪华的红木沙发上聆听他亲手奏出的天籁。去享受那种超乎自然的感觉,去品味那种时而激动时而感动的旋律。
   他的音乐,美丽得出乎意料,仿若一条月光下的河流,又如河流岸边随风摇曳的树。
   他的音乐铿锵有力,热烈似火。
   一首《军队》,以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演奏。每当欣赏这首曲子时,就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勇士们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与深刻而动人的虔誠融为一体,闪烁着骑士精神。《英雄》,发挥出了最为壮大的气势,具有最为完美的结构。宏大的构想,高扬的乐念,强壮的效果灵感。正如所有赞美着过去的辉煌作品一般,肖邦使人们听到了穿戴铠甲的波兰祖先们的脚步声,看到了波兰先辈们的雄姿。
   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物“诗化”是《红楼梦》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法。晴雯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一个秉承诗性特征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选择与诗化,建构起晴雯的诗性形象;通过将诗词融入情节,渲染、强化晴雯的诗性形象;通过晴雯与黛玉形象相互映衬,表达对高洁、诚挚的人格的推崇,晴雯形象因此获得了超越文本的象征意义。通过探寻晴雯形象的诗性,读者可以窥探《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诗化艺术。  关键词:《红楼梦》 晴雯形象 诗化艺术
摘 要:纳·赛音朝克图是我国现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奠基人和新文学承前启后的先锋,其在早期创作中学习借鉴西方诗歌艺术。本文通过对比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与纳·赛音朝克图的《拣牛粪的姑娘》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叙述诗体、女性形象和自然主题,探索两位诗人在写作风格和诗歌主题方面的共性,旨在论证后者对前者的借鉴和模仿,从而进一步扩展纳·赛音朝克图的比较研究领域。  关键词:纳·赛音朝克图 华兹华斯 女性形象
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和伟大的人物生活在同一片时空里。  我们又何其不幸,要亲眼见证巨星的陨落,时代的颤抖。  午后,等着我们安心地把午饭吃完,先生才静静地离开。  消息一出,举国哀悼,悲伤沿着网络攥疼了每一个人的神经。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年少时被问到长大后想要做什么,都曾说过“想成为一个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人”。  他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卓越的贡献、崇高的榮誉和炙热的伟大。作为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
摘 要:张炜长篇小说《古船》因其宽阔而深厚的历史容量备受学界关注,小说以大量象征性意象表现了作家对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深切思考。同时,人物作为隐秘意象也值得一探究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几类不同人物,体会人物作为隐秘性象征意象的隐喻作用,解读作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  关键词:张炜 《古船》 象征意象  《古船》这部小说本身充满吸引力,但为何它没有发展成一部“情节小说”呢?是因为小说审视的不是
摘 要:杨周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他中西求学的经历、广博的知识,使他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时至今日,再来看他,在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一些方法仍具有现实意义。杨周翰先生为中国比较文学的重建和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世人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一位大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就杨先生的几个比较文学的方法问题进行归纳,以启发本人,同时也希望对他人有
摘 要:在“文革”刚刚结束的20世纪70年代末,有众多作家活跃于中国文坛,期间诞生了一大批被文学史家命名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创作。除此而外,还有一小众作家以创新的思维开启了巡览与触摸中国人精神景象的旅程,其中王蒙、李陀等作家的创作最为抢眼。本文就以李陀小说为关注点,展开一次探究性的回访。  关键词:李陀小说 都市平民 精神景象 巡览 触摸 回访  李陀,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理论家、文学
摘 要:依乌,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位“身”在都市的少数族裔诗歌创作者,依乌的诗歌通过“都市生命体验的书写”“诗歌题材的挖掘和丰富”、诗作中“电影拍摄技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开创了中国当代凉山彝族汉语诗歌创作“少数族裔都市写作”的先河,拓宽了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创作的审美领域,为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依乌 诗歌 少数族裔 都市写作 彝族  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从20
摘 要:纪录片《老头》是在真实性的原则下进行拍摄的,影片很好地实现了记录的真实性与导演主观性的融合。在影片的语言风格和画面剪辑效果上围绕着导演的创作原则真实地表现了这些老人们晚年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真实性 记录 平民化  《老头》是导演杨天乙的作品,这部作品拍摄时间历时三年。导演在1996开始拍摄,拍摄两年半,后期剪辑半年。共拍出170小时的素材,之后剪辑成94分钟。《老头》在2000年获得第
摘 要:《西厢记》是一部描绘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佳作,谱写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赞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女性意识觉醒是故事中的一大亮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将从叙事要素和价值中心两方面简析《西厢记》中渲染女性意识觉醒的背后暗藏的男权视角。  关键词:《西厢记》 男权 女性意识 叙事要素 价值中心  王实甫的《西厢记》历来被看作一部成功的爱情佳作,它描绘出青年女性意识觉醒
摘 要:小说集《小夜曲》将主人公雅内克和史蒂夫的生活烦恼,抑或是托尼和琳迪为之心碎的美国梦幻置身于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并通过不可靠的叙述和漂浮不定的回忆彰显了他们吉卜赛人般的漂泊人生和身份之困。作为作者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文本叙述者总是企图隐匿他们的流浪之苦并以海明威式的坦然对抗内心的焦虑与失落,凭借自我身份构建行为的荒诞和可笑性建构了读者类似的文化认同,成为唯一提供情感慰藉和文化救赎的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