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考卷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开明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一、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不存在“优等生”与“劣等生”之分。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是“淘汰”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应试教育。这与我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试教育的考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批量产品,高分就是优等生,低分就是劣等生,绝少关心孩子身心潜能和个性的充分发展。综观成功人士,比尔·盖茨、齐白石、爱迪生……其个性特征才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根本要素。我们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考试评价也应体现多元性。例如在口试中:大家好,请你从下面四项(朗读、背诵、听说、演讲)中任选两项作为自己的口试题。每一项还有极大的选择空间。在听说中,可以讲一个简短的故事,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的最有趣的事……在笔试里:请你回忆一下,写出关于读书的名句、格言,写一句即可,写两句更好……
  
  二、考题要求充满人文关怀
  
  “看拼音,写汉字”、“修改病句”等,使试卷俨然是一位审判官,一脸冰霜与威严,让绝大部分学生与试卷处于敌我势不两立的境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考场是殊死拼搏的战场,考试是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学习是恪守优胜劣汰规则的。因此,学生害怕考试,在考试中如履薄冰。而在教育教学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考试评价中也应力求渗透着亲和力,让学生有宽松的考试氛围和愉快的心情,从而乐考、善考。那么,如何使考试评价充满温情与关怀?首先,在卷首语、卷中语、卷尾语里要充分体现。“……现在赶快动手吧,一定要细心呦!”、“……大家一定感到累了吧,可不要放松,再加把劲,仔细检查检查”等等;其次,题目将过去那种命令式的要求改变为温馨的提示。如:“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病句医院,今天请你出诊”、“勇士们,前面有五道关口等着我们去闯,看谁是力量与智慧的化身”……通过改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兴趣。
  
  三、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才是孩子们最大的课堂。我们的教育教学应提倡学校教育生活化。在试卷中能找到生活的影子,可以大大增加试卷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考试评价的内容从较多层面上涉及到孩子们的学习、游戏等生活、学习空间,以及当地发展状况、风土人情、本地的历史、风景名胜等等,就会赶走孩子们参加考试的紧张心理,从而愉快地完成考试。例如设计这样的题型:在“帮帮他(她)”一题中,小林看《格林童话》时,遇到“炙”字不认识,该用 查字法,怎么查? 增加“口语交际”之类的题型……
  
  四、让孩子们有成就感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的内在驱动力。在考试评价中应特别关注如何激发孩子们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例如有些题目难度并不大,但是,题目要求里提示:这几道题有点难,你能答出来吗?当他完成后会有自豪感,更有信心去完成下面的任务。再如,把“阅读分析”改为“闯关”,在“闯关”中设几道关口,学生每过一关,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考试评价应着眼于“人文性”,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发展中的“人”。
其他文献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们往往引导学生用切并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明白求圆柱的体积的方法和长方体的一样,都是用底面面积乘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课上,我看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圆柱形物体。便问:我们已学过了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知道你们手中的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吗?我以为学生不会知道,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后,我指导学生看书,给他们演示圆柱体
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中括号》一课,华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缜密的教学设计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难忘、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华老师给大家出了一组数:18 2 3 6=81。要求学生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很快有了答案:18÷2×(3 6)=81。这时,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学校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改革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新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从短距比赛中,可以发现许多短距运动员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明显减慢,动作技术变形的现象。这是学生速度耐力差的表现,在我们基层学校运动员速度耐力差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速度耐力训练是我们业余教练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研讨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手段,以达到提高短距离运动水平。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进行探讨。    三、分析与讨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般需要学校创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投入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的学校这类的教室数量是很有限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一般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室,且管理较严,有些学校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还要提前登记,这与教学实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要搞好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要细心,当然更要有耐心。    一、信心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    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人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同样,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不会管理的班主任。1996年,我担任当时西岩中学有名的“差班”8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一、课堂上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
一、案例    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同学们动脑筋猜想一下,可用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呢?请大家大胆地设想,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同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好。  (同桌交流)  生1:可以用秤称出这个圆柱的重量,如果知道这个圆柱每立方分米重多少,然后用总重量除以每立方分米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生2:可以把这个圆柱浸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玻璃缸里,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
科学家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富有激情的人远比老气横秋的天才聪明。他们一致认为:成功中有20%归功于10(智商),其余的则赖于情商。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补救情绪智力。因为根据情绪来调整行动的系统是要到十五、六岁才会得到充分发育。因此,俄罗斯精神遗传学家和心理分析中心主任德拉·茹科娃就倡议:学校应该到考虑修改教学大纲和考试制度的时候了,这样可以保证在学校里能传授情绪智力
知道翟裕康老师已经有20年了,但与他真正的接触还是在近两年。他不蛮干,善于思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翟老师的教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仅从教材处理这个角度尝试解读一下他的教学功力。    敢冒大不韪——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使用教材时也尽量考虑编写意图,但它不是“圣经”,对于不合实际的内容教师也应有取舍、重组、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