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一、课堂上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变化。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教师要想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必须对自己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充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语言和兴趣,以便达到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只注意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把握,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和自己心理的合理调控,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知觉和思维形式。导致学生兴趣的减弱和降低,使教学情境创设失败。反之,教师能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在教学内容上,并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各种反馈信息,适时调节和变化教学情境,将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出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既要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提出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困惑、新问题。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作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在任务驱动下进行的,学生被看做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这个目的性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和教师的引导。情景导入中,教师为学生留下了许多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导下,学生要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探究的要点。
  
  三、自主探索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个性得
  到张扬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学生的认识是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牵强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做。这样做会大大克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探索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思想的火花往往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学生可以放开思想充分发挥想像力,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不以高高的姿态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而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学生中间,有时还成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寻求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诚恳,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有耐心,做学生的欣赏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只有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的思考,积极的探索,才能把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的结果,在与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阐述,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公开课《线段、直线和射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课堂总结时,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  我问学生:“如果你是线段、直线或射线,你会怎样介绍你自己?”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在‘线’的大家庭里,住着三位好兄弟:老大叫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老二叫射线,有一个端点并且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老三叫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线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每个教师必须跨过的一道坎,传统的分析过于烦琐枯燥,学生学得痛苦不堪。怎样把它上得既有趣又能使学生学有所得?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能有条件每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各种手到即来的事物,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
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深度思考力的发展。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会使美工区域游戏更加丰富多彩,让徜徉在创造天地里的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童年。  一、走进低结构材料,聚焦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个人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能力,另一种是创造力。学习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创造力则更需要后天的激发和培养。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发现,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学生们健康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们往往引导学生用切并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明白求圆柱的体积的方法和长方体的一样,都是用底面面积乘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课上,我看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圆柱形物体。便问:我们已学过了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知道你们手中的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吗?我以为学生不会知道,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后,我指导学生看书,给他们演示圆柱体
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中括号》一课,华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缜密的教学设计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难忘、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华老师给大家出了一组数:18 2 3 6=81。要求学生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很快有了答案:18÷2×(3 6)=81。这时,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学校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改革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新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从短距比赛中,可以发现许多短距运动员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明显减慢,动作技术变形的现象。这是学生速度耐力差的表现,在我们基层学校运动员速度耐力差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速度耐力训练是我们业余教练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研讨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手段,以达到提高短距离运动水平。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进行探讨。    三、分析与讨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般需要学校创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投入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的学校这类的教室数量是很有限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一般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室,且管理较严,有些学校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还要提前登记,这与教学实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要搞好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要细心,当然更要有耐心。    一、信心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    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人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同样,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不会管理的班主任。1996年,我担任当时西岩中学有名的“差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