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诱发与培养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的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火的发明使人类走出了寒冷和黑暗,医药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与疾病远离,工具的制造使人类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坦途。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
  一、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陆机曾说,创作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象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命题激活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学生一见会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曾经拟过一些假设、推测、幻想等想象性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如《妈妈年轻的时候》、《2008年的中国奥运》、《假若我有了钱》等,这类作文题,时代感强,有生活气息,学生兴趣大,最有话说,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思路新颖。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2、情景激活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发想象。如对班里的一台开动时发出“吱吱呀呀”杂声的风扇,如何看?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些宽容”,对“不和谐的声音”,要理解和谅解甚至容忍;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点关爱”,主张对有过缺点、犯过错误的同学,不能嫌弃;有的同学认为“应呼唤责任心”,风扇所以会噪声依旧,是因为同学缺乏责任心;有的同学以“风扇的哭诉”命题,说是由于使用过度而又缺乏养护造成的;还有的同学以“风扇与奉献”命题,认为风扇的精神其实是奉献的精神,风扇带“病”工作岂不是忘我的奉献?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语言激活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窗的钥匙。当然,作文指导课,教师讲究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
  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有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如组织学生赏雪时,布置思考:“雪除了洁白无瑕,还有哪些特点?”学生陆续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与狡猾(表面白却掩盖着脏东西),雪的无私无畏(捐躯杀死病虫害),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不能持之以恒等。如此求异思维,不能不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感性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在写作方面,感性思维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需要培养,更需要诱发。我们老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虚”,少些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其作文灵感,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骛八极,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本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
其他文献
一、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要求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中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自1985年鹰潭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我热爱教育事业,精心呵护每个孩子,并通过函授、自学等形式先后获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我还坚持业务学习,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订购幼教杂志、书刊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入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项工作力求做得更好。  在日常教学中,我认真踏实地完成任务,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辅导的学生多次获
英国诗人杨格说:“有独创性作者的笔好像阿尔迷达(女巫)的魔杖,从不毛的荒野里召唤出一个花香鸟语的春天.”一篇议论文,新颖的论点犹如春天里最美的花朵.文章最忌随人后,立异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容易集中精力主动的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转变为创造的动力。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宇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兴趣学习的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谋划今后五年工作,对于融合后的新鄞州而言,当前正处于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早日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抓典型这一有效方法,进一步培养、挖掘和宣传好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找差距、赶超争先进,以先进典型引领凝聚沛然力量,有效激发心往
高校学生党校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和成长需求要求高校学生党校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内容和层次上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和提升。应当立足于权威调查
本人从事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多年,有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慷慨陈词,言之诚恳,学生却听不进去;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无动于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改革的推行,政治教师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教政治了。学生也不知道怎样学。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浅显的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树立
摘要: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出现使学生更加充分参与到了语文教学当中,它的兴起掀起了语文学习方式新一轮的改革热潮。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是要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探究的过程应强调自主合作,要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创新。至于如何掌控语文探究式学习?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一次机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整合探究 体验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 “倡导自
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仍待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学员不能如期毕业等问题.本课题组以保定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从生源状况人手,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