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乡愁入梦来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连绵大雨让夏天来得缓慢了些,夏日风光也跟着姗姗来迟,但四季造美景,带着发现的眼睛,什么时候都不缺美好的地方。
  在黔东南州岑巩县西北方向海拔约1000米的深山里,隐秘着一个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年平均气温14℃的天然“氧吧”。
  驱车从岑巩县出发约一个半小时,顺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路过客楼镇一打听,向南行1.5公里就能见到这个神秘的小村庄——下寨村。
  穿过古朴而简约的寨门,一个平坦的坝子映入眼帘,四周环山,山脚下错落着各有特色的房子。走近,坝子上延绵不绝的水塘里,全是荷花,叶未盛,全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境。随行的朋友说,可能这是这个时候来这里唯一的遗憾,不能见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虽有小小的遗憾但完全不影響对下寨村的好感。沿着安静而干净的环村公路走一圈,微风阵阵吹来,夹着山林和泥塘的气息,舟车劳顿、工作的乏累和生活琐碎全部烟消云散。
  行至人家处,庭院里一位看起来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正用自编竹扫把清扫庭院,见着我们,笑眯眯的拉着进屋喝水聊天,我们示谢后,在庭院里与她聊了三两句,惊叹老人家已有85岁高龄。据老奶奶介绍,她的儿孙都在外奔波,她不适应城市喧嚣,来来去去还是喜欢下寨的自在和好空气,眷恋自家三两间木屋,闲来种种花草,与邻里的老伙伴们唠唠嗑,散散步,别提有多美了。
  在村主任带领下,我们移步到后山,见到了比王维诗句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壮阔许多的野生红豆杉群,大大小小约上万株的红豆杉聚生群落,堪称“红豆杉王国”。在另一面山,我们更是见到了一颗高约80米,需要五个大人才能合抱的“千年豆杉王”,村里的老人说,很久以前人们就把它封为“风水神树”,每年都要到树下烧香叩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虽然时过境迁,国家科普宣传早已深入基层,洗涤人心,人们不再迷信,但千百年来的保护,使得红豆杉等植被得以延续生长,村里依托绿水青山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深受裨益,大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加深刻,如此良性循环发展,村子越来越山清水秀。
  在村子里转了几圈,发现下寨除了生态环境好,村民淳朴善良的品性更让我动容,无论你是谁,走到哪里,遇见谁,都会得到天使般的笑容和亲人似的问候。
  返乡创业把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的成霖给了我答案,他说,下寨村过去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村里的田地虽然平坦,却因海拔高、雨水多而收成不高,田地满足不了温饱,村民常常外出务工谋生,生活贫苦。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2017年村里开始发展观光荷花种植项目,并依托红豆杉群等风光打造下寨“森林康养基地”景区,辐射发展高山云雾茶、牡丹种植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春采茶、夏秋观荷采莲的产业大发展情景,村民收入连连提升。
  2019年,下寨成功举办客楼镇首届避暑文化周,活动吸引了来自福建、贵阳、铜仁、周边邻县以及岑巩本地的游客、摄影家们纷纷走进下寨村,观赏千亩碧蓬,体验避暑休闲,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00万元。同年,下寨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成霖说:“乡村旅游让我们村子吃上了旅游饭,2018年我返乡参加了黔东南州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合格后,把自家房子改造经营上了农家乐,收入也还可观。”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像成霖一样的年轻人回村发展,村里人气旺了,发展更有劲头了,收入提高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变好了。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让吃过苦的下寨人忘了形,忘了本,反而更加心存感恩,感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恩帮扶干部,感恩党和国家。
  “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下寨村人就是以这样的品性,守住了绿水青山,守得了金山银山。
  夕阳西下,走在下寨的千米观光木栈道、百米紫藤长廊和环村旅游公路上,看着烟火袅绕的“农家乐”,干净美丽的农家庭院,泛着阳光的荷花池,不禁感叹,这不就是黄公望绘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嘛!
  (责任编辑/谢予谦)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
  交通:自驾路线
  贵阳出发——银百高速——贵瓮高速——江都高速——203省道——下寨村。
  乡村特色:千米观光木栈道、百米紫藤长廊、荷花池等旅游“打卡”点,还可参观野生红豆杉群。
其他文献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遗产”框架体系外,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与大部分世界遗产将眼光聚焦于精妙的古代建筑或雄浑的自然景观不同, GIAHS更强调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进行的改造利用,将眼光转向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农业,强调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尤其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复合系统(Sys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饰、建筑、器物……少数民族在所穿所用的各种事物上点缀各式各样的图案,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  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环境繪制成图案,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乃至历史,往往都包含在这些图语纹言之中。  《乡村地理》邀您一同初探贵州图案里的密语。
期刊
古镇幽,细雨纷,吊脚楼,青石路,一柄柄在空中绽放的油纸伞给丙安古镇更添一份雅致、一抹诗意,让人不禁憧憬,是否有一位如丁香一般的姑娘曾在这里执伞彳亍。  比起江南水乡的婉约,赤水丙安古镇更多一份粗犷:沿着蜿蜒而上的石梯登上古镇,窄窄的石板巷两侧店铺林立,屋檐下伸展着豆花鱼、白水鱼、豆腐坊等小吃招牌,引人食欲;古镇地势起伏不平,一些吊脚楼矗立在石块垒筑的地基上,那些或块状或条形的深褐色石块任凭多少年风
期刊
侗族姑娘在榕江縣车江三宝侗寨古榕树下包粽子。
期刊
当你在博物馆参观时,是否想过那些古老的器物、服饰、雕刻中展现的图案,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变化的?  任何一种图案都不会凭空诞生,任意想象。  当你凝视商周青铜器上的鸟纹时,可曾知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正是因为凤鸟对于殷周兴起的特殊意义,商周时青铜器上才会出现斑斓多姿的鸟纹。  当你惊叹瓦当上雕刻的花纹繁复精美时,可曾了解那段“高台榭,美宫室”的春秋战国兴建华丽宫室之风,瓦当上的不同图案反映
期刊
黔东南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镇高懂村云雾美景。
期刊
“卉服,絺葛之属”;“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早在唐朝贞观三年(629年),就有应州刺史谢元深身着“卉服鸟章”装束入朝觐见的记载。“卉服鸟章”指的是苗族百鸟衣服饰。百鸟衣是苗族众多盛装服饰中的经典之一。  承载苗族千年历史的百鸟衣  苗族百鸟衣,顾名思义,一方面与卉服鸟章有关,二方面因服饰纹样鸟纹居多;三方面因其服饰飘带裙摆缀满了鸟、鸡、鸭等禽类的羽毛而得名。关于苗族百鸟衣的来历,2
期刊
游客在黔南自治州罗甸县大小井景區乘竹筏游玩。
期刊
周必素,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的“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调查与发掘”相关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奖项。周必素女士专注文化遗产领域 30 年,热爱考古,期望在工作之余,让脚步停下来,集中思想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转换为文字,唤起大众对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传承。  1991年秋
期刊
一座古城,有几条街和几座院落不足为奇。但是,在600年历史的褶皱里,发现这座保存完好的独具军事化的屯兵城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脚踏花街那段历史遗留下的痕迹,手触壁台上粗犷石刻和窗花上精美木雕,抬眼望着封火墙头的云卷云舒,走进隆里仿佛走进梦幻一般的城堡。  隆里,在贵州省锦屏县的南部,原名龙里,因蜿蜒如游龙的龙溪河而得名。一个面积仅有48174平方米,人口不过是3280余人的地方,为什么如此重要?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