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规律实验方法探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叫做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大多数规律都是实验规律。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学不同的物理规律,由于其本身特点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物理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实验法
  探究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观察、总结逐步找出规律,认识物理实质。
  预设问题:条形磁铁插入或抽出线圈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怎样判断?若磁场加强,导体棒不动,感应电流的方向又怎样判断呢?
  实验探究:
  (1)科学猜想。首先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原磁场的方向?
  ②原磁场的运动方向?
  ③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然后猜想:通过什么方法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其中某因素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2)设计实验。其实验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和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①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②选择怎样的实验方案?
  ③需观察、记录什么?
  然后仔细观察并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原磁场的方向及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方向。
  (3)实验方案。确定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通入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用一节干电池分别判定电流计左偏时左右的正负情况,右偏时左右的正负情况。
  归纳总结: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若磁场加强,导棒不动,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
  ①确定原磁场的方向。
  ②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增反减同)。
  ④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演示实验法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物理规律也是一种重要方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中学物理的演示实验,往往带有定性或半定量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模拟性质的实验,要求演示实验应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一是看清仪器,二是看清现象。实验的现象或数据显示要尽量做到清晰、直观。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教学,可以通过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的实验现象,总结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1.引入新课。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受力,即洛伦兹力F=qvB,那么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F=qvB的作用下,将会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那么粒子的运动径迹又是怎样的呢?
  2.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并介绍其显示原理,即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可以分别通过电子枪的加速电压和线圈的励磁电流来进行调节的原理。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1)不加磁场时,引导学生观察电子束的径迹。学生观察到没有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直线。
  (2)给励磁线圈通电,在玻璃泡中产生沿两线圈中心连线方向、由纸内指向读者的磁场,观察电子束的径迹。学生观察到外加匀强磁场时,电子的径迹是圆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①带电粒子在什么条件下做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
  ②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③为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因为带电粒子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总与粒子运动方向垂直的洛伦兹力)
  总之,物理实验规律是物理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内涵的理解,并能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听说读写是学生交流与实际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但在我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学业水平的评价多以卷面测试成绩高低为主要衡量标准。这就造成大多数英语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在英语教学上过于侧重读与写的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英语情境,选用趣味故事教学,增加听说融合的分组练习,为学生提供展示听说能力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表达,从而有效地促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开启、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场所。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导入新课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
中央空调,一种改善室内温湿环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宾馆、酒店、写字楼、医院、学校、机场、车站、商场、剧院、体育馆等各种公共建筑。而近些年,在民用住宅领域,家用中央空调也勃
《数学课程标准》把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改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改革的重点。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个长期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我由衷地感到喜悦。对农村孩子来说,数学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不能成
现代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焦点是针对传统教学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外因轻内因,重模仿轻创造”的不足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是个重大课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舞台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知识、解决不了问题,从而产生一包到底的“满堂灌”
成果导向教育对我国的教育育人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对传统育人模式的突破,要想深入了解成果导向教育,必须对OBE的实施要点及理念进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