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三首考释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其他文献
很早就听说李镇西老师的名字.他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光荣称号,一直想了解他教学的秘笈和成功的经验。后来一位朋友送我一本《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老师开始让学生大量阅读,因为他们相信“厚积薄发”!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读书不少,可作文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或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却干干瘪瘪。难道我们的“厚积薄发”错了吗?不,是我们的学生还没能正确地进行阅读,是阅读书籍的种类问题,是阅读的方法问题,是如何消化阅读所得的营养问题!    一、充分吸收书籍的营养,真正做到“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时,常抱怨生活枯燥,苦于“囊中羞涩”,没有什么可写的。因此,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题材渠道,做到“笔下涌泉”,便成为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材是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指导写作的范本。我们不妨把视角投向朝夕相伴的教材,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资源,从教材中引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挖掘教材,引源为流    语文教材历来以名家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先串讲,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其实,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
中职校作文教学的功利性表现为:作文教学主要为应付各级考试服务,考试拿高分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组织的写作训练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学生作文目标的错位,说假话、唱高调,迷失自我,抄袭成风……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针对上文提到的中学生写作困难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回归作文本真,实现作文教学真实化、人文化    作文作为一个人的主
人教版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文体齐全.各有所长,皆为优秀之作,从形式到内容无不闪射出作者智慧的光芒.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是学生学习、借
<正> 五代是一个动乱的时期,战祸连绵不断,全国各地形成了割据局面。但僻处东南海疆的福建,在王审知统治时期,却比较安定,经济文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福建历史上少见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