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试着从朗读的作用、教学中如何渗透朗读训练这两方面来论述自己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凸显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 语感 技巧 提高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 课标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促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为什么有的学生写起文章来妙语连珠,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而有的学生却一句话也说不全呢?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2.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一开始只能是模仿别人的作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如我在教学第二册"愿望"这一单元时,学生在理解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仿课文说说自己的愿望,有的学生会说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许多座美丽的学校。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能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他们再也不会望着那些背书包的孩子,嘴里发出轻轻的叹息……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他们的品德得到提升。
  3.朗读能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和思品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课文中有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表现人物品格美,社会生活美……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愉悦、喜爱的感情;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的情绪,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如在朗读《草原》一文,特别是在在观看表现草原风景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感受、体验到草原的动态美、静寂美、辽阔美、风俗美,蒙汉人民的友谊美等,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
  二、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在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在部分插图中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课文。如在教学《小狮子》这一课时,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上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插图,通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既建立了阅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学会了从图中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看了课本上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想象后再朗读,效果很好。
  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比本领》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讨论:谁的本领大?最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致很浓,老师也不用多加讲解,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
  3.表演与朗读相结合。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在表象阶段,通过表演朗读把课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表情、体态、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着他们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学生学起来兴致大增,而且容易理解。于是每次上课朗读时,我会变成可爱的熊博士讲着故事;变成一粒种子,在发芽,在生长;变成浪花妈妈、小马妈妈,亲切地教育孩子;变成聪明的白兔……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模仿力极强的他们,在一次又一次表演中完成了有声有色的朗读,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课文进行不同的处理。(1)低年级的学生语感及经验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朗读的能力;而越高年级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教师就可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揣摹,在读中领悟。(2)在初读课文时应多用自由读,并带着问题读;细读课文时,重点句和段,可用赛读、齐读等。(3)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参考文献:
  [1]毛世桢.朗读与朗读指导[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2](美)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3]王宇红.朗读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同时英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但在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
英语语法是体现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性的东西,学生语法知识的积累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职高英语教学中,英语语法教学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因为英语语法具有枯燥性,学生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现在,很多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灌输式”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能有效地突出职高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语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学生读书思考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先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课程理念。既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要求,又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师的实践中落实这一课程理念,强化学生的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put forward by Grice and the nature and some problem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nd it finds out
期刊
【摘要】在句法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思维,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比较、联想、质疑和归纳能力。本文将对点拨思维法的横向、纵向以及综合性进行探讨,同时得出点拨思维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  【关键词】句法 教学 点拨思维  一、引言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因此,教师不光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创新教学设计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
今年是2015年,倒退115年,是1900年。115年,差不多是四到五代人的历史,你爷爷的祖父,就生活在那个年代。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在闹义和团,民生多艰,八国联军攻入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