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之中,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一直显现出弱化的现象,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得到人们的广泛性认同和接受。本文针对我国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现象和成因,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建构和完善,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异化;规划
一、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现象
1. 体育教学评价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现象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对高校公共的体育教学活动实际状态进行真实的反映,并据此进行调节、控制和改进。然而,在现代多元文化和思潮涌入高校的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出现了功利化的气息,对体育教学的评价与体育专业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这就使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出现了偏离,对于专业教师的影响较大,在巨大的功利性因素的诱导之下,极易导致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异化和偏离。
2.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缺乏综合化和多元化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受传统集中式管理体制的影响,表现出由上至下的强制性思维定势和特征,这就使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变得单一化和权势化,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主体集中掌控在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显现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体的行政化色彩,缺乏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综合化和多元化,难以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相对繁琐、操作难度较大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其中的评价指标是决定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的直接依据,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并对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加以考量,以表现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然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其二级指标尤其繁琐和复杂,极易掺杂评价主体的主观情绪,容易受到评价主体的主观喜好的因素影响,难于操作,并且容易将体育教学评价引向情感化和随意化的轨道。
4.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程式化现象严重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程式化现象,由于利益化的驱使,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相互连通,产生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应对和敷衍。这就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现象。
5.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法单一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通常是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用直观的、表面的数据说明和描述抽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临场状态变化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状况,因而,也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失真,造成了评价的异化现象。
对于上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异化现象,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仔细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根源,揭示其中存在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规划。
二、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规划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依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注重把握系统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接受性原则,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和优化。
1. 树立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评价目标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要以科学性为目标,杜绝功利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将科学目的观贯穿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之中,从而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科学的评价信息反馈的条件下,可以极大地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激情,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专業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多元化构建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评价主体不应当局限于政府部门和高校领导层,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当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为前提和依托,融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可以采用高校领导评价、体育教师同行互评、学生参与评价、社会民众的主动参与评价等方式,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体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态势,从而切实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的权利,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的热情。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的合理性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其评价指标的权重应当有一定的侧重性,不能过于笼统化,而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法、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等,加以针对性、个性化的指标设计,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4. 注重创设动态化的高校体育评价体系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要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化表现,要深入理解陶老先生体育思想中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的监控之下,实现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在动态的体育评价和检查策略之下,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体育学业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光平,张开发,徐明.构建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30).
[2]范汝清,马琳,袁玉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18).
[3]吴名菊.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可操作性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
[4]马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0(1).
[5]刘春,郑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理念探析[J].亚太教育,2015(28).
作者简介:丁勇,吉丽娜,刘玲,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异化;规划
一、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现象
1. 体育教学评价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现象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对高校公共的体育教学活动实际状态进行真实的反映,并据此进行调节、控制和改进。然而,在现代多元文化和思潮涌入高校的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出现了功利化的气息,对体育教学的评价与体育专业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这就使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出现了偏离,对于专业教师的影响较大,在巨大的功利性因素的诱导之下,极易导致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异化和偏离。
2.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缺乏综合化和多元化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受传统集中式管理体制的影响,表现出由上至下的强制性思维定势和特征,这就使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变得单一化和权势化,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主体集中掌控在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显现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体的行政化色彩,缺乏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综合化和多元化,难以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相对繁琐、操作难度较大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其中的评价指标是决定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的直接依据,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并对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加以考量,以表现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然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其二级指标尤其繁琐和复杂,极易掺杂评价主体的主观情绪,容易受到评价主体的主观喜好的因素影响,难于操作,并且容易将体育教学评价引向情感化和随意化的轨道。
4.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程式化现象严重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程式化现象,由于利益化的驱使,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相互连通,产生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应对和敷衍。这就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现象。
5.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法单一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通常是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用直观的、表面的数据说明和描述抽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临场状态变化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状况,因而,也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失真,造成了评价的异化现象。
对于上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异化现象,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仔细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根源,揭示其中存在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规划。
二、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规划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依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注重把握系统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接受性原则,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和优化。
1. 树立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评价目标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要以科学性为目标,杜绝功利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将科学目的观贯穿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之中,从而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科学的评价信息反馈的条件下,可以极大地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激情,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专業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多元化构建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评价主体不应当局限于政府部门和高校领导层,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当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为前提和依托,融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可以采用高校领导评价、体育教师同行互评、学生参与评价、社会民众的主动参与评价等方式,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体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态势,从而切实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的权利,激发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的热情。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的合理性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其评价指标的权重应当有一定的侧重性,不能过于笼统化,而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法、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等,加以针对性、个性化的指标设计,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4. 注重创设动态化的高校体育评价体系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要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化表现,要深入理解陶老先生体育思想中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的监控之下,实现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在动态的体育评价和检查策略之下,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体育学业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光平,张开发,徐明.构建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30).
[2]范汝清,马琳,袁玉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18).
[3]吴名菊.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可操作性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
[4]马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0(1).
[5]刘春,郑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理念探析[J].亚太教育,2015(28).
作者简介:丁勇,吉丽娜,刘玲,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