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参与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ou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开展研究生物知识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参与 自主 合作 学习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自不觉地犯一个错误,那就是面对众多的生物知识点,采取多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满堂灌。部分学生也有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他们喜欢听讲,不太愿意自主发现知识,自己整理、归纳知识。就这样学生慢慢失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下降了。比如,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假设当提供葡萄糖和线粒体时,那么,葡萄糖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吗?很多学生认为是可以的。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葡萄糖在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已经变成丙酮酸了。事实表面,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是极其重要的,只记住教师讲的条条框框是不会有分析能力的。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做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主人。
  二、课堂参与的内涵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分为课前参与、课堂上参与,以及课外参与,它们三者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的、彼此相互联系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与师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而是课堂教学的整个内容,包括听、思、说、做等,形式是多样的,但目的都是深入到教学之中去。
  课堂是教学是主阵地,它的任何形式,都应该让学生参与。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最为关键的。如果生物课堂不能让学生参与的话,就更没有办法让学生去参与课前、课后教学活动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哪些是部分学生掌握的,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等等。学生对未知的,但有点认知基础的知识,有好奇心,愿意去研究、探索,而对那些全然不知,或者完全知道的知识,就没有什么兴趣,不愿意参与其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在高考复习时显得尤其突出,比如,在复习细胞减数分裂知识时,教师就需要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了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预习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这样就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方案,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当然,做好生物教学的预习工作,也有利于学生获取教材以外的科技信息,有利于将学生的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联系。
  至于课后参与,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没有哪门学科仅凭课堂教学就能彻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变成大的学习问题。
  三、抓住课堂教学参与的环节
  1.做好生物课的导入工作
  导语的作用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渴望,它是教学的重要关节,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设计导语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比如,用英女王的血友病导入X隐性遗传内容的学习;用非典病毒导入免疫力知识的学习,等等。总之,导语的艺术重在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探知的热情。
  2.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课堂
  (1)分层次教学。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学生之间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总存在着差异,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之间的认知差异。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教学效率最大化呢?实践证明,教师要采取分层次教学,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每个学生都要关注,尽力缩小各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设计生物问题或练习的时候,要有层次性,不能一味地强调基础类题目,否则会使优秀的学生产生厌倦;如果一味强调较深的题目,就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优等生的陪读生,彻底失去学习的信息。因此,设计的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各中学生的要求。比如,学习植物激素知识时,生长素的分布情况、运输的方向与产生的部位,是基础性知识,可以要求全班学生自学掌握。而对它的发现过程的理解,是较难的知识点,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来掌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积极地思考,同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慢慢地听懂,而优秀的学生有更多发表见解的机会。在教学中配以电脑多媒体动画,能使学生更加理解该知识。
  (2)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要有规范性、启发性,要有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鼓动性。比如,在探索植物向光性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首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做好探索植物向光性的各种准备,然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刺激植物向光性的因素是什么?很多学生说,是光。那是什么样的光呢?受到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就表现向光性,由此就能证明向光性的原因就是单侧光呢?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再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力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3.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上述教学的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向光性原理,但对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以及某些练习题中所涉及的琼脂块、云母片等知识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学生再思考。教师也要对每节课进行反思,总结成与败、得与失。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思考。
其他文献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过程中上路较晚、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后进生”,但是我不喜欢用这个字眼,他们只是在学习上落后于大多数学生,本身的素质并不差,只是由于
物质的量浓度是关于溶液组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高中化学溶液有关计算的重要内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虽然比较简单,但不注意理解其内涵、不注意问题的特点,应用起来常常会出错。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溶质是什么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的,对有些特殊情况,如SO、CuSO5HO等溶于水后所得溶质及氨水中溶质是什么等,要注意辨别。  例1
目的:研究葡猕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葡猕汤改善脂质代谢、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及开发降血脂方药提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化学老师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开设于初中第三学年,而学生在经过对包括物理在内的七八个学科的学习之后,学习习惯基本定形,学习基础也基本确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为化学教学无形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对于教师来讲,这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对症下药。因为化学学科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新课程理念要求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
物质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下面就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  一、自由扩散和渗透作用辨析  (一)不同点  自由扩散是指小分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渗透作用是指像水分子等溶剂分子进出细胞的扩散。从表面看它们有以下不同点。  1.对象不同。自由扩散对象是小分子包括溶质、溶剂分子。渗透作用对象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  2.条件不同。自由扩散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12次会议、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分别研究部署新基建问题,政策推动密度之高、力度之大,
期刊
摘 要: 转基因动物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对转基因动物的几种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转基因动物的发展。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操作 四种类型    所谓转基因动物,是用实验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体内,这种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染色体整合,就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传给后代。  自1982年转基因鼠问世以来,转基因动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应是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拥有让学生折服的才华和智慧,让学生感动的敬业奉献精神,而且应具有能打动学生的人格魅力,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