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虽特点各异,但都体现了高考考查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毫无疑问,对高考地理试题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典型特点分析
1.无图不成题。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地图数量增加,双图、多图题比较普遍。双图、多图题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具有生活性。
新课改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北京卷地理试题利用简单的地理分布图,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体现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而广东卷地理试题则考查了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的相关内容,乡土气息浓重。
3.具有时代性。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一改以往那种对时政有意回避的态度,引入了大量的时事热点,如南水北调、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这体现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具有综合性。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试题涉及了数学学科中的坐标数据统计、表格数据应用,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理解。
二、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学生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对图表认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应清晰认识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图表,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后编入教材的,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当然,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些图表,而应适当地拓展图表。
例如,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图表、分析图表。在分析图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图表。当学生分析完图表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分析结果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使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地理教学具有地方特色。教师要积极创设乡土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利用学生熟悉的地理要素、事物,优化教材、活化课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热情,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在紧密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增强地理教学时代气息,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科技成果。
3.加强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双重特点,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强调学科联系,深入了解、分析地理教材中和其他学科有关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
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虚心求教,搜集信息,获取知识。教师要积极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网络的建设,探寻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主动学习最新理论,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跨学科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典型特点分析
1.无图不成题。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地图数量增加,双图、多图题比较普遍。双图、多图题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具有生活性。
新课改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北京卷地理试题利用简单的地理分布图,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体现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而广东卷地理试题则考查了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的相关内容,乡土气息浓重。
3.具有时代性。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一改以往那种对时政有意回避的态度,引入了大量的时事热点,如南水北调、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这体现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具有综合性。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试题涉及了数学学科中的坐标数据统计、表格数据应用,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理解。
二、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学生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对图表认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应清晰认识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图表,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后编入教材的,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当然,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些图表,而应适当地拓展图表。
例如,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图表、分析图表。在分析图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图表。当学生分析完图表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分析结果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使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地理教学具有地方特色。教师要积极创设乡土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利用学生熟悉的地理要素、事物,优化教材、活化课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热情,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在紧密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增强地理教学时代气息,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科技成果。
3.加强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双重特点,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强调学科联系,深入了解、分析地理教材中和其他学科有关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
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虚心求教,搜集信息,获取知识。教师要积极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网络的建设,探寻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主动学习最新理论,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跨学科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