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中考,时间紧,任务重,而学生课余时间精力有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初三年级物理教学效率,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教学方法。
老师会教还不行,关键还要看学生愿不愿意学,有的老师辛辛苦苦备好课,但课堂上纪律涣散,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课效率也不高。我认为在课堂上良好的秩序是前提,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本来初三压力就大,如果老师把整节课都绷得很紧,学生疲劳就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其他课很疲劳,而物理课学生感到轻松,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让学生学得轻松的方法很多,根据物理的特点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如在复习力学这部分时,我把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地体会理解:手握笔用力——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同学们一起起立感受是如何站起来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地用力,地对人也有力的作用)……另外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联系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讲,学生也是很喜欢的,如刘翔110米栏夺冠,让学生计算他的速度;发生了地震,让学生回忆产生的次声波的危害,等等;此外实验器材不必刻意准备,可以就地选取,讲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拿饮料瓶演示,讲电学可以就地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插头、电灯、电风扇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既与初中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又把握了中考联系生活出题的方向,一举多得,教学效率自然高。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在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学科组集体备课,三统一(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学法指导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如何解决一节课存在问题。
3.认真备课,控制好讲练时间,精选习题且针对性要强。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应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已将教材中“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的考查落到了实处,相信在今后的中考中,还会有所体现。因此应重视中考的方向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4.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感到头痛,其实,这类作业可以说是对症的良方。但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复习后,及时地布置这类作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5.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如何对待后进生便成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一些学习成绩差,对自己不负责任,纪律观念淡漠,注意力集中不超过10分中的问题学生,首先抛开偏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给予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不能感动的学生。感动是最好的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老师,就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对物理课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有了信心,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6.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因为已接近中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物理考试的恐惧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增强信心,才能保持物理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物理考试。选一些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试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7.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在这一学年中,我经常研究别人的案例,并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批判地运用,效果较好。
1.注意教学方法。
老师会教还不行,关键还要看学生愿不愿意学,有的老师辛辛苦苦备好课,但课堂上纪律涣散,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课效率也不高。我认为在课堂上良好的秩序是前提,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本来初三压力就大,如果老师把整节课都绷得很紧,学生疲劳就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其他课很疲劳,而物理课学生感到轻松,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让学生学得轻松的方法很多,根据物理的特点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如在复习力学这部分时,我把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地体会理解:手握笔用力——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同学们一起起立感受是如何站起来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地用力,地对人也有力的作用)……另外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联系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讲,学生也是很喜欢的,如刘翔110米栏夺冠,让学生计算他的速度;发生了地震,让学生回忆产生的次声波的危害,等等;此外实验器材不必刻意准备,可以就地选取,讲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拿饮料瓶演示,讲电学可以就地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插头、电灯、电风扇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既与初中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又把握了中考联系生活出题的方向,一举多得,教学效率自然高。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在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学科组集体备课,三统一(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学法指导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如何解决一节课存在问题。
3.认真备课,控制好讲练时间,精选习题且针对性要强。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应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已将教材中“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的考查落到了实处,相信在今后的中考中,还会有所体现。因此应重视中考的方向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4.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感到头痛,其实,这类作业可以说是对症的良方。但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复习后,及时地布置这类作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5.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如何对待后进生便成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一些学习成绩差,对自己不负责任,纪律观念淡漠,注意力集中不超过10分中的问题学生,首先抛开偏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给予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不能感动的学生。感动是最好的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老师,就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对物理课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有了信心,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6.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因为已接近中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物理考试的恐惧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增强信心,才能保持物理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物理考试。选一些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试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7.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在这一学年中,我经常研究别人的案例,并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批判地运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