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苑奇葩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东北戏曲风采,育九州转坛新星,愿把我的一生献给东北二人转。
   ——主人公语
  
  在大庆,只要一提到吕大雁和她的大雁戏楼,可谓是家喻户晓,恐怕没有几个人不认识她的。多年来,吕大雁为了倡导绿色二人转,繁荣地方戏民间艺术,丰富大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似盛开在冬日里的一朵奇葩,傲然绽放在祖国的北疆——油城大庆。
  
  一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都渐渐地散去了。而在吕大雁的心里,那往事却无法散去,它似雕刻的一般,印在她心灵的深处。
  1969年2月,一个滴水成冰的季节,吕大雁出生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利新公社柳条沟老唐屯,父亲吕凤山是著名的二人转艺人,或许是受父亲的熏陶,吕大雁从小就痴迷二人转。可是由于当时人们歧视二人转艺术,所以父母就希望她们姐弟三人都不要从事二人转,但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吕大雁常常趁着父母不注意时偷偷地学二人转,而且她每逢年节都要到戏台演出场所去听戏,有时一听就是一天,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14岁时,一次她在家学唱《红月娥》选段时,偶然被提前结束演出突然回家的父亲发现,吕凤山非常惊诧女儿的突出表现,认定她是吃“二人转”这碗饭的料,于是,就专门为女儿传授起二人转演唱技巧。
  工夫不负有心人,16岁那年,吕大雁考入了富锦龙江剧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二人转演员。入团一个月,在一场重要的演出中,有“一副架”因故没有到场,剧团领导临时决定让吕大雁“救场”。这也是吕大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演出,她当时与14岁的弟弟吕飞“一副架”,唱的是《指路》。姐弟俩一亮相,几百人的剧场一下子就“炸锅了”。这一次的演出让吕大雁一炮走红,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吕大雁唱二人转有自己的风格,她唱戏非常投入,而且具有真情实感。她能真正理解戏中之人的心理和真实情感,唱起来就情景交融。同时她还追求表演技巧,因而她唱起感情戏往往情深意切,往往感动得戏迷们潸然泪下。她在演唱《冯奎卖妻》和《杜十娘》等选段时,以自己高难度的唱腔和真挚的情感,往往未开口先落泪,把一个冯奎妻和杜十娘演绎得活灵活现,牵动戏迷们的心,以致有的戏迷在她演唱时,跟她从头到尾一起落泪。
  从“偷戏”到学戏,从“救场”到大腕儿,从演员到戏楼老板,一路艰辛,一路歌声,她把青春都献给了让她痴迷、钟爱的二人转,逐步实现着她人生的梦想。
  
  二
  
  1992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吕大雁来到了大庆,凭借自己扎实的唱功和演出风格,吕大雁很快就唱红了整个油城,深受大庆市和黑龙江省内外戏迷的青睐。
  然而,创业者的道路向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正当吕大雁踌躇满志,准备要在大庆更好地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她却被甲方莫名地终止了演出合同,取消了她在剧场的演出资格,由于当时行业管理不规范,鱼目混杂、见利忘义、过河拆桥的事时有发生,吕大雁欲告无门,欲哭无泪。一时间,兴灾乐祸者有之,讽刺挖苦者有之,同行妒忌者有之,社会纷纷传言,吕大雁“唱粗口、涉黄”被“驱逐”出大庆了,有人扼碗叹息,有人跺足捶胸,指责、谩骂、眼泪、委屈、埋怨、愤恨一股脑向她袭来。
  吕大雁只好眼含热泪忍痛割爱,背着行囊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这块让她为之奋斗的热土,先后辗转到了安达、青冈、望奎、哈尔滨等地演出,三九严寒何所惧,吃苦受累这些吕大雁都不怕,怕的就是遭白眼、受歧视,或许是同行是冤家的原因,或许是欺生的缘故,吕大雁一路风雨,一路坎坷,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那些日子真的是很灰暗的,这让她更加怀念大庆这块让她魂牵梦绕并为之拼搏的热土。
  吕大雁透过窗户看着窗外的景色,深秋的薄暮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草坪、树木、花丛虽然被夕阳点染得色彩斑斓,却枝叶凋零绿退红残,如同华年将逝的老旦告别舞台最后一场演出,透露出无尽的凄美。晚秋初冬的黄昏仿佛一首华美哀怨的乐曲,勾人魂魄,让人不由自主地就生出缕缕情思,又像气势恢宏的乐曲尾声,灿烂得让人惆怅。吕大雁非常喜欢这个季节傍晚空灵却又揪心的美丽,心里头也无端地生出莫名的感慨来。忙乱一天之后,她非常渴望自己的心情也能像这黄昏一样恬静,然而,内心深处的焦躁却像挥之不去的浮尘,搅拌得她心烦意乱。
  遭受到一连串的打击甚至迫害,使吕大雁有了人间一切关于痛苦与悲伤最极致的体验,孤身只影,身单力薄,她就像一支南飞的大雁被打折了翅膀一样一路哀鸣……更使她体验到为什么李清照会写出“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样的词句来。
  熬过黑夜方知光明的恩泽,历尽酷冬倍觉暖春的珍贵。历经磨难的吕大雁有着从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她重整旗鼓,重振雄风,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她抢抓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在有关部门和戏迷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率先在大庆市中心区东风新村东安市场旁开办了大庆首家具有相当规模的二人转演出活动场所,并正式命名为“大雁戏楼”。戏楼的开办不仅圆了吕大雁的梦想,而且也成为大庆文化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吕大雁驱车回到老家,跪在父亲的坟前放声大哭,告慰父亲的亡灵:“女儿没有给你丢脸,终于继承了您的遗志,有了自己的戏楼,您老人家就安息吧!”
  大雁戏楼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促进和拉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从此,各行各业的本地人、外地人一时间都纷纷涌向大雁戏楼。
  
  三
  
  大雁戏楼火了,而吕大雁心里想的却是如果让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更具生命力,就应该推出绿色二人转。为此,吕大雁有着自己的想法,她曾和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有过很多接触,也同台演出过,她说,他们做得很正规,而在大雁戏楼,“脏口”是绝对没有市场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大雁的戏楼越办越火,事业如日中天,2005年,吕大雁又在新村联谊宾馆开设了大雁戏楼的分店,新店的面积为200多平米,是省内一流的小剧场,是全国最大的二人转专业剧场之一。开业时还邀请了“刘老根”剧组的大奎、二柱子、孙丽蓉及“马大帅”剧组的二人转名角,在新剧场和老剧场同时献艺。尤为可喜的是,吕大雁又在剧场旁买了一幢商品房,看着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温馨的家,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终于告别了昔日风餐露宿,颠沛流离之苦的日子,吕大雁喜极而泣,泪水无声地从她的脸颊滑落。
  吕大雁在艺术上不知疲倦地追求,在艺德上更是对自己要求很严,她总是把“德艺双馨”作为一把尺子时常衡量自己,与徙弟刘大海成功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并荣获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的光荣称号。经常率队深入到社区、部队、厂矿、敬老院免费演出,捐款捐物,对学员们也同样强调如何做人、学艺。在倡导绿色二人转的同时,她更注重对二人转新人的培养,她希望这门带着泥土芬芳的民间艺术能够发扬光大。
  如今,吕大雁和她的大雁戏楼已成为大庆人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吕大雁说:“我非常热爱这门艺术,在二人转的道路上,我会无怨无悔地唱下去,直到永远……”
  记者由衷地祝愿吕大雁这朵“戏苑奇葩”能够发出更加醉人的花香……
其他文献
最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中共陕西省旬阳县委书记马赟同志所著《河源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称马赟书记是“绿色书记”,也有人称他的思想理念是大时代的绿色理念。但在笔者看来,他首先是一位绿色实践家,他的作品只不过是对他实践探索的追踪记录而已。在此,有必要走近马赟和他的著作。    先看河源文明的理念价值    河源文明是马赟同志从空间上把文明划分为河源文明、大河文明
期刊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散文学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表彰大会”于2006年12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致电祝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胡珍,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著名作家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将军,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周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戴肃军
期刊
项老伯拣到那块石头的时候还是春天。  那天,大伙儿都在庙梁子上修戏台,项老伯见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好像有一个人头像,细一看,是一个人坐着看书的形象。忽然,有人说:“这不是马赟县长嘛?”于是,张看了说:“唔,像乎!”李看了也说:“像,像得很!”  一说起马赟县长,村里人就喜欢。  就说这修戏台吧,先前村里是个戏窝子,每年过庙会时,大戏小戏都是在这庙梁子的戏台上演出的。后来戏台子被拆除了,建成了一个养猪
期刊
拖着一个带轮子的大大的衣箱,背着手提电脑和化妆包,匆匆地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影坛,飞来飞去,像蜜蜂一样忙碌地采摘着,酿造着——这就是白灵。她的常住地虽然是美国的洛杉矶,但是由于繁忙的工作,一年里,她大概只有一两个月能够在这里休息,更多的时候,她是在一个个国家、一个个电影、一个个角色的境界里,漂泊着,创造着。她为电影而生,为电影而活。电影,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5年1月初,我接到了
期刊
25年前,在时不时就会看到跳蚤与老鼠,每个上下铺都要睡四个人的学生宿舍里,王秋杨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而今,作为今典集团的执行总裁,她不仅拥有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画廊、今日美术馆等众多地产项目,更拥有一个占地350亩,相当于21万平方米的家,堪称中国第一大宅,因为园子中那片在慈禧年间种植的柿子树得名“柿子林”。从生长在山里的野丫头到都市中坐拥几十亿资产的富豪,她用自己传奇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像艺术家
期刊
深圳,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特殊城市。踏上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不同的人会发现不同的东西:伟人,会发现中国即将崛起;商人,会发现目不暇接的商机;建设者,会发现无限的用武之地;乞丐,会发现这里的阳光更温暖……  1985年春天,她有幸乘上开往深圳的“早班车”,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  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站稳之后,她发现了什么她发现了一个能够把中国农民推向世界,但还没有构建起来的舞台,她的眼前一亮。  从此她
期刊
女性的魅力,不仅来自外貌美,而且也来自心灵美。天津核生科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安泰健康服务中心总经理黄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社会的关注,在于她对老年人有一颗爱心和孝心。她视老年人如父母,把老年人的健康时刻放在心上,尽心竭力为老年人的健康日夜操劳,乐为夕阳添光彩。    一    1966年4月24日,黄艳出生于大别山区鄂皖两省交界英山县草盘镇牛岭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耀文,母亲肖蕊芬均已40有余
期刊
简历:  ·籍贯中国香港,出生于山西省。  ·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随父母返港,此后从事食品贸易多年。  ·1995年取得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并创建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潘慰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却在内地取得事业的辉煌。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引入中国,至今已在全国开设167家门店。20
期刊
1958年,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干部要多到下面实地考察的号召,张闻天和夫人刘英、秘书萧扬等一起到上海进行调研。1958年4月5日到8日,张闻天一行用了4天时间,主动约请上海分管涉外部门的多位负责人。  当时的上海市外办副主任、上海市对外经贸局局长齐维礼向张闻天介绍了1956年他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贸易访问团第一次参加在突尼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博览会的情况。  据张闻天的秘书萧扬回忆,张闻天和齐维礼的
期刊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刘天花,1928年8月3日出生于河北唐县。1940年入抗敌剧社,改名田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演出秧歌剧、话剧。1950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获个人一等奖。195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毕业后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了影片《花好月园》《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等片的拍摄。1959年她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了《白求恩大夫》的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