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慰:用拉面创造的神话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历:
  ·籍贯中国香港,出生于山西省。
  ·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随父母返港,此后从事食品贸易多年。
  ·1995年取得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并创建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潘慰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却在内地取得事业的辉煌。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引入中国,至今已在全国开设167家门店。2007年,她创办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制造90亿创富神话的同时,也打破内地连锁餐饮企业从未在境外上市的僵局。
  十年前的春节,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在深圳世界之窗主体文化公园,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面香。香味的源头,一个女人和她的团队围着一辆手推车忙碌。等候吃面的人们在雨中排起了长队。
  这个女人就是味千(中国)的董事长潘慰,手推车中的面条便是初来内地的味千拉面。
  “那个时候我们想把味千拉面带到内地,但是不知道行不行,就在世界之窗租了场地做这么一个测试。”说到当年的创业艰辛,潘慰不免有些激动,“那次促销我们大概做了七八天,头三天晚上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如今,味千(中国)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接近90亿港元,潘慰占该公司股份超过51%。
  
  “我是劳碌命”
  在发现味千之前,潘慰做了十年的食品贸易,“在生意上结识了当时的买手——我的丈夫,并且加入到了他的家族生意中去,他的家族也是美国食品批发前两名的批发商。我把中国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厂进行筛选和重新包装,然后再卖到国外。”
  眼前的潘慰,套装得体,语调低缓,文雅的谈吐中透出一丝干练,标准的职业女性形象。
  “我没有读过大学啊”,潘慰坦然地自我介绍。看记者如此惊讶,她又补充了一句:“但我很小就出来做事,社会经验比较多,想到马上就做了。”潘慰的父母是解放后从香港来到内地的爱国人士。潘慰出生在山西省。直到1988年,在内地读完高中后,潘慰才跟随返港的父母回到香港。此后,她一直在香港半工半读,学过财务、英语,但从没有上过正规大学。半工半读期间,潘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售卖食品的贸易行做财务。因为对内地比较熟悉,老板经常派她去内地做贸易。但三个月后,潘慰就辞掉了这份工作,因为她决定做自己的企业。那年,她不过20出头。
  之后,潘慰开始做自己的食品贸易。她在内地走南闯北,甚至下到各地农村购买各种土特产、粮油食品、海产品,再卖给出口商。这段经历,不仅为她将来在内地的拉面事业奠定了基础,也给她带来美好姻缘。
  “我是卖货的,他是买货的。”说起自己和先生的结识,潘慰笑了起来:“他很独立,也喜欢我这样独立的女人。”潘慰的先生同样从事食品贸易,并且家族在美国同业内数一数二。这段婚姻,也助推了潘慰在食品业的发展。尽管生意越做越红火,但是潘慰却有自己的烦心事。当时在食品贸易中,赊账是不成文的惯例。“生意越做越大,欠款就越来越多,市场的恶性竞争也越来越强烈。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意的巨大风险。”为了另找一个“放账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的生意,潘慰参加了香港的商业考察团,去了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找项目,在日本,潘慰发现了味千拉面。
  “那时我感觉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拉面,特别是骨头浓汤,喝了还想喝。”那时香港与内地的快餐业都比较落后,除了洋快餐几乎没有干净舒适的用餐环境。潘慰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生意有得做。
  味千拉面是日本九州的一个拉面品牌。当时,想做味千中国代理的不止潘慰一家。但潘慰多年的食品行业从业经验和内地已有的人员、厂房、设备,使她具有竞争优势。在考察了潘慰位于深圳的工厂后,日本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对她说:“我对你很有信心。”终于,潘慰取得味千拉面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起初,潘慰从味千拉面的加工和调料贸易做起。但受政策大环境影响,出口到日本的生意屡遭挫折。终于潘慰决定开设门店。1996年,味千拉面第一家店在香港开业,生意火爆,当月便实现赢利。
  随后,潘慰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生活和工作过多年、市场更为广阔的内地。由于当时看起来感觉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有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潘慰做出了一个特别决定。
  
  推着大篷车卖拉面
  1997年春节,天气寒冷,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园内,停放着两辆中型货车大小的大篷车,这便是潘慰的投石问路之计———推车叫卖。
  “我给你画一下那辆车,你就知道什么样子了。”回忆起往事,一直非常沉稳的潘慰突然兴奋起来。她拿起圆珠笔,在纸上飞快勾勒出10年前那辆大篷车的轮廓:“这里有煮面机、架子、柜子,下面有轮子可以推;我们一组6个人,现煮现卖,卖得特别好,排队的顾客起码有30个人!”说起这些,这位拉面女掌门滔滔不绝,眼睛中闪动着跳跃的光芒。
  潘慰的大篷车早出晚归,总共在世界之窗卖了8天拉面。尽管价格达到15元一碗,但仍受到顾客的极大欢迎,8天下来,流水达到20多万元。负责配菜的潘慰因为不停用筷子夹菜,手指关节全都磨起了泡。
  “顾客在冷天里买到热乎乎的面条,端着碗蹲在路边就吃,都吃得特别香。”说到这里,潘慰开怀大笑。而这15元一碗的面条,便是如今味千拉面连锁店内的最经典品种———骨汤拉面的前身。
  “市场调研”大获成功,潘慰坚定了在内地开设门店的信心。1997年,味千拉面内地首家店———深圳华强北路店开业,同样也在当月实现了赢利。此后,味千在内地步入平稳发展阶段,门店数量快速扩张。2003年,潘慰又创立领先食品(上海)发展有限公司,以生产袋装“味千”品牌拉面为主,并为“味千拉面”各门店加工面条、半成品原料。到2006年,“味千”品牌袋包装面在全国已有6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23个省、直辖市100多个主要城市,并出口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潘慰又着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几个品牌:日式炭烧连锁——味牛,日式甜品——麻布十番。从10年前那一碗15元的拉面开始,味千正在朝一个多品牌餐饮经营平台发展。
  
  女老板巡店翻垃圾桶
  10年之后潘慰的拉面事业取得了成功,但她依然平实朴素。“潘总细心、不摆架子。”味千员工们这样评价潘慰。
  潘慰保持至今的一大习惯就是下班后到处巡店。味千(中国)市场部经理蔡忠伟介绍了老板巡店的流程:通常潘慰会先来到递菜窗口,试试面碗的温度;接着来到后厨,打开垃圾桶看看,有时还会用工具翻一翻。
  这样做的目的,是看原材料有没有浪费;其次,潘慰还可以观察顾客剩下的是面多还是汤多,以改进口味。接下来,潘慰会看看各个角落有没有油污和灰尘。“她虽然穿的都是高级套装,但要是看见角落不干净,就会自己拿抹布蹲下去擦。”蔡忠伟说。最后,潘慰还要检查一下店门口,看为顾客准备的等候椅、应急伞是否充足。
  在味千拉面淮海路店后厨墙壁上,贴着一张9月份的“员工食谱”。这张食谱显示,从周一到周日,该店每天两顿员工餐各提供一荤一素一汤,且餐餐更换花样。在补充说明上还特别标明,员工每顿饭配有一个饭后苹果。这张食谱每月都会更换,这也是潘慰巡店的结果。
  一位味千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一次巡店时,潘慰无意中看见员工们的工作餐非常简单,“她当时就说,怎么能给员工吃这种东西呢,马上换菜!”这位工作人员感慨万分:“我看见当时她的眼睛里都有泪光。”从此,潘慰制定了新的制度,严格制定了员工餐的标准和花样。
  因为这位女老板的感性,味千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非常高。公司很多人都是追随潘慰从创业到现在,从门店基层员工一直干到中层干部。
  按股价计算,味千中国市值已接近90亿港元,潘慰占公司股份超过51%,身家接近50亿港元。但这位拉面女掌门对此并不以为然:“那都是纸上富贵,我上市并不是为了圈钱。”潘慰说:“上市后,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都绑在一起,业绩增长和对股东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现在,潘慰还是经常去公司楼下的一家味千拉面吃饭。她像普通顾客一样排队,也像他们一样照单付钱。
  
  快速休闲餐厅连锁模式
  在日本,拉面店随处可见,规模都不大。“小的一二十人,大的也不过二三十人。”将味千拉面引入中国,潘慰走了不同的路线,这便是她所谓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
  这种模式定位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传统餐饮之间。潘慰对其的表述为,有服务的、有特殊环境的、价格定位在人均35元左右的、能够提供多种选项给消费者的餐饮连锁。在味千进入内地的时候,这一细分市场几乎是空白。“我发现有品位的西式快餐基本都没有点单等餐桌服务,而我认为应该让顾客享受到这种服务。”
  同时,较之传统的中餐,味千的速度要快很多。味千的后台有标准化的流程管理,食物制作时间有严格的统筹规划,餐厅的翻台率(客人周转)非常快。
  十年过去了,快速休闲餐厅连锁这一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但是味千已经占了先机。
  通过标准化生产,为所有的连锁餐厅提供统一的面食产品。而标准化生产也可以确保产品水准、创造经济规模及加速业务拓展,并可以迅速回应市场需求。“为了保证所有味千连锁店口味的一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
  此外,味千每年菜单更换或增加率达到20%,公司有专门的团队研究消费者的口感潮流,味千的很多小点心很受消费者欢迎。
  
  欲做餐饮连锁
  经销商平台
  对于上市潘慰自己有三个理由:“首先,我们不断把赚到的钱投入到新店开发上,无止境地投入,没有办法不把企业做大。其次,私人企业不容易去融资。最后,十年的成功经营说明了我们的模式是可以做大的。”
  2007年3月,味千(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这些都在潘慰预料之中。她举了一个例子:美国Brookside一位基金经理1990年的时候来到中国上海,在南京路上看到当时味千拉面门口排起了长队。七八年之后,这位基金经理再次来到南京路,又看到了同样的场景。这位经理感叹,“七八年过去,生意依旧这么好,若这家公司上市我们肯定要投资。”凑巧的是,味千上市前在美国路演的时候正好遇到了Brookside的这位经理,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味千上市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背景。“现在海外股市强调中国概念股,但凡具有规模的中国品牌企业都是投资者瞄准的目标,再加上零售业又欣欣向荣,因此说大环境决定了市场的前景。”
  拉面给了潘慰巨大的成功。而潘慰所期望的已经不止是拉面。她希望味千能够成为具有规模优势和餐饮管理经验的餐饮连锁经销商平台,将来能够代理其他世界有影响力的或具有市场潜力的餐饮品牌。据透露,现在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目前,潘慰已经在广州推出日式炭烧连锁:味牛,在上海、北京推出日式甜品:麻布十番,未来其还有意推出一个定价在10元以下的面条连锁。从拉面开始,味千正在朝一个多品牌餐饮经营平台发展。
  
  味千拉面现状
  味千目前在内地已经有144家店,公司计划今年要发展到200家,2008年发展到328家。除了机场店以外,味千(中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当年3月,味千在香港IPO获192倍认购,融资2.5亿美元。味千上市成功的例子也带动了餐饮行业上市的欲望。“广州餐饮协会曾请我去讲上市的过程,不少老板都很有兴趣。”潘慰说。
  潘慰以财富35亿元蝉联2008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这是胡润百富第二次发布“胡润餐饮富豪榜”。福记食品的魏东、姚娟夫妇以财富22亿元,排名第二;俏江南的张兰以财富15亿元,排名第三。13位餐饮富豪的总财富为128亿元,平均财富为9.8亿元,比去年下降了47%。
  潘慰将日本面条味千拉面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餐饮品牌。其余的中式餐饮企业,有3家火锅连锁企业。中式正餐则更多地体现出细分化的趋势,张兰的俏江南定位为高档餐饮,严琦的陶然居面向普通消费者,净雅餐饮、以及新上榜的向阳渔港(毕金良以财富4亿元排名第10)则是传统的酒楼模式。中式快餐和从事送餐类的企业各有2家上榜。其中,真功夫表现出色(蔡达标以财富9亿元排名第4)。
  味千拉面和福记食品已经在香港上市。另外,已引进风投、私募或启动上市计划的有:俏江南、真功夫、小天鹅、大娘水饺等绝大多数上榜的企业。而在榜单之外,诸如小南国、谭鱼头等知名餐饮企业也在积极筹划上市。胡润认为:“中国是个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人口大国,像餐饮等服务领域将很有潜力。”
  有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已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是拉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餐饮业是吸引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该行业最能体现人们的创业精神。另外,餐饮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不仅是食物,还有文化及服务。虽然今年的餐饮业的发展受到国内CPI上升的挑战,但长远来看,餐饮业的市场很有潜力。
  潘慰用拉面创造的财富神话在中国大地上正在遍地开花。
其他文献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事,我正上初中,中午放学回家,往村里送信的邮递员,在岔路口遇上我,他因急着到别的村送信,将一瘩积攒了半个月的人民日报递给我,托我转交队委,其中一张的头版有薄老开会接见代表的照片,那时我对薄老的印象,仅存于他是中央领导人。  1981年我应征入伍,新兵进行传统教育。我这才知我所在部队的第一任政委,竟是前辈薄一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魔爪,加剧撕扯着
期刊
如果说张同吾的人生是潇洒浪漫容易引起误解,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人生岁月溢彩流光。二十年前,他做为著名诗歌评论家,以那些五彩缤纷的文章而享誉中国诗坛,一部部诗歌理论著作相继问世,《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诗的灿烂与忧伤》、《沉思与梦想》、《诗的本体与诗人素质》、《枣树的意象和雨的精魂》,都以飘逸而丰盈的文采,阐释诗的本质和审美特征,描述全国诗歌的创作走向,评论老中青三代有成就的诗人
期刊
  
期刊
最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中共陕西省旬阳县委书记马赟同志所著《河源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称马赟书记是“绿色书记”,也有人称他的思想理念是大时代的绿色理念。但在笔者看来,他首先是一位绿色实践家,他的作品只不过是对他实践探索的追踪记录而已。在此,有必要走近马赟和他的著作。    先看河源文明的理念价值    河源文明是马赟同志从空间上把文明划分为河源文明、大河文明
期刊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散文学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表彰大会”于2006年12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致电祝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胡珍,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著名作家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将军,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周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戴肃军
期刊
项老伯拣到那块石头的时候还是春天。  那天,大伙儿都在庙梁子上修戏台,项老伯见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好像有一个人头像,细一看,是一个人坐着看书的形象。忽然,有人说:“这不是马赟县长嘛?”于是,张看了说:“唔,像乎!”李看了也说:“像,像得很!”  一说起马赟县长,村里人就喜欢。  就说这修戏台吧,先前村里是个戏窝子,每年过庙会时,大戏小戏都是在这庙梁子的戏台上演出的。后来戏台子被拆除了,建成了一个养猪
期刊
拖着一个带轮子的大大的衣箱,背着手提电脑和化妆包,匆匆地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影坛,飞来飞去,像蜜蜂一样忙碌地采摘着,酿造着——这就是白灵。她的常住地虽然是美国的洛杉矶,但是由于繁忙的工作,一年里,她大概只有一两个月能够在这里休息,更多的时候,她是在一个个国家、一个个电影、一个个角色的境界里,漂泊着,创造着。她为电影而生,为电影而活。电影,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5年1月初,我接到了
期刊
25年前,在时不时就会看到跳蚤与老鼠,每个上下铺都要睡四个人的学生宿舍里,王秋杨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而今,作为今典集团的执行总裁,她不仅拥有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画廊、今日美术馆等众多地产项目,更拥有一个占地350亩,相当于21万平方米的家,堪称中国第一大宅,因为园子中那片在慈禧年间种植的柿子树得名“柿子林”。从生长在山里的野丫头到都市中坐拥几十亿资产的富豪,她用自己传奇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像艺术家
期刊
深圳,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特殊城市。踏上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不同的人会发现不同的东西:伟人,会发现中国即将崛起;商人,会发现目不暇接的商机;建设者,会发现无限的用武之地;乞丐,会发现这里的阳光更温暖……  1985年春天,她有幸乘上开往深圳的“早班车”,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  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站稳之后,她发现了什么她发现了一个能够把中国农民推向世界,但还没有构建起来的舞台,她的眼前一亮。  从此她
期刊
女性的魅力,不仅来自外貌美,而且也来自心灵美。天津核生科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安泰健康服务中心总经理黄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社会的关注,在于她对老年人有一颗爱心和孝心。她视老年人如父母,把老年人的健康时刻放在心上,尽心竭力为老年人的健康日夜操劳,乐为夕阳添光彩。    一    1966年4月24日,黄艳出生于大别山区鄂皖两省交界英山县草盘镇牛岭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耀文,母亲肖蕊芬均已40有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