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数学学科的知识为依托,让学生的感知、联想、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都伴随学生的情感而变化。一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一味强调教学时的认知因素对知识的掌握度,而只把情感因素当作促进知识学习的一个辅助现象。皮亚杰曾说过:“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教师不能把情感和理智分割成两个领域,它们应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法则、知识点的一步步推理完成过程中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学生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找准“情”与“智”结合的最佳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字和概念的学习达到以智促情,以情激智,情智并用,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以情激情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发挥着示范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调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把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馈,学生会把对教师的爱和尊敬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他才会出现一种推动自己去主动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之,他就会按老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的甚至不参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可来自家长、老师的愿望、奖励和惩罚,也可以来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后给予自己的鼓励。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要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法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达到以“情”激“情”之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景,以学激情
当第38个环境日到达之际,我在教学生统计知识时,把如何保护环境融入到所学知识中。二年级48个学生把五月份收集到的空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盒进行分类,制成统计表。
牛奶盒 37
饮料瓶 57
矿泉水瓶 68
合计 162
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大家都动手行动起来,把收集到的这些牛奶盒、饮料瓶、矿泉水瓶送到废品站,那每天可节省环卫工人的劳动时间是多少?每月又可节省环卫工人多少劳动时间?每个人、每个家庭每天都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会减少多少白色垃圾?以每人一天一个计算,48个同学一天48个,每个家庭3个人,一个家庭有3个48是48×3=104(个),那我们年级有四个班就有4个104,全校有多少个?在“统计——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都表示要为保护环境出力,不再使用白色垃圾,喝过的瓶、盒之类的东西不再乱扔,要丢入可回收垃圾箱中,减少他人的劳动时间。这样让学生自始自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以景激情,效果很好。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以情传情
在公开课、观摩课中,教师可能会经常在所教的知识认识过程中出现“下面请同学们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把信息写在教师准备的卡片上”之类的现象。有的确实起到了讨论的作用,也有学生还没弄清要讨论什么,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回座位坐好,这样就没有达到讨论的作用。
我认为上好一堂课,需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充分的准备,不走形式,要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靠教师来推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平移和旋转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自己弄懂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就在课前让同桌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制作一辆可移动的汽车、货车、轿车。上课时让同桌同学把自己制作的模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演示,这要俩人配合默契才完成得好。一个移动车身,一个转动轮胎,一辆汽车才能向前行驶。我下来巡视,看到丁宇豪和杨湘君俩人制作的是辆小汽车,汽车涂了橙色,轮胎是黑色,制作漂亮,体积比例也较好,就让他们上台在黑板前演示给大家看。一个较慢转动车轮,一个把车身向前平移,汽车的车身是向前平移的,轮胎是旋转现象。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开始学习他们的方法来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同学间的友情,达到了以情传情的目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又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动手制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机遇之外,情感的运用与控制是很重要的,情感对智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小学数学过去崇尚唯理论主义,只讲知识、智力,忽视人文主义、个人情感,使数学变成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用心去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把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转化成用美学意识观赏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单整齐、数学性质法则的概括、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用艺术的语言去讲解数学结构的协调完美、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数学解题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一定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紫桥小学)
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法则、知识点的一步步推理完成过程中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学生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找准“情”与“智”结合的最佳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字和概念的学习达到以智促情,以情激智,情智并用,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以情激情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发挥着示范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调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把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馈,学生会把对教师的爱和尊敬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他才会出现一种推动自己去主动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之,他就会按老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的甚至不参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可来自家长、老师的愿望、奖励和惩罚,也可以来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后给予自己的鼓励。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要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法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达到以“情”激“情”之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景,以学激情
当第38个环境日到达之际,我在教学生统计知识时,把如何保护环境融入到所学知识中。二年级48个学生把五月份收集到的空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盒进行分类,制成统计表。
牛奶盒 37
饮料瓶 57
矿泉水瓶 68
合计 162
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大家都动手行动起来,把收集到的这些牛奶盒、饮料瓶、矿泉水瓶送到废品站,那每天可节省环卫工人的劳动时间是多少?每月又可节省环卫工人多少劳动时间?每个人、每个家庭每天都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会减少多少白色垃圾?以每人一天一个计算,48个同学一天48个,每个家庭3个人,一个家庭有3个48是48×3=104(个),那我们年级有四个班就有4个104,全校有多少个?在“统计——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都表示要为保护环境出力,不再使用白色垃圾,喝过的瓶、盒之类的东西不再乱扔,要丢入可回收垃圾箱中,减少他人的劳动时间。这样让学生自始自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以景激情,效果很好。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以情传情
在公开课、观摩课中,教师可能会经常在所教的知识认识过程中出现“下面请同学们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把信息写在教师准备的卡片上”之类的现象。有的确实起到了讨论的作用,也有学生还没弄清要讨论什么,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回座位坐好,这样就没有达到讨论的作用。
我认为上好一堂课,需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充分的准备,不走形式,要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靠教师来推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平移和旋转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自己弄懂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就在课前让同桌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制作一辆可移动的汽车、货车、轿车。上课时让同桌同学把自己制作的模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演示,这要俩人配合默契才完成得好。一个移动车身,一个转动轮胎,一辆汽车才能向前行驶。我下来巡视,看到丁宇豪和杨湘君俩人制作的是辆小汽车,汽车涂了橙色,轮胎是黑色,制作漂亮,体积比例也较好,就让他们上台在黑板前演示给大家看。一个较慢转动车轮,一个把车身向前平移,汽车的车身是向前平移的,轮胎是旋转现象。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开始学习他们的方法来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同学间的友情,达到了以情传情的目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又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动手制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机遇之外,情感的运用与控制是很重要的,情感对智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小学数学过去崇尚唯理论主义,只讲知识、智力,忽视人文主义、个人情感,使数学变成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用心去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把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转化成用美学意识观赏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单整齐、数学性质法则的概括、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用艺术的语言去讲解数学结构的协调完美、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数学解题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一定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紫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