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失落的亲情重归法律视野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任危机的时代人人自危,情妇成为反贪工作中一大强有力的推手,妻子在法庭上证明丈夫有罪,此举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是否也符合价值理性的考量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论证了“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作证”条款的合理性,并建议强化该思想,赋予近亲属在特定案件中的拒绝作证权,使法治的篇章亦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关键词:亲亲相隐;人性关怀;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00;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1-0116-02
  作者简介:纪小健,女,山东德州人,烟台大学法律硕士。
  亲亲相隐,或亲亲得相首匿,是对犯罪嫌疑人在法律冰冷镣铐下的一种温情松绑。跨越千年时光,人性光辉依旧。这一思想萌芽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子路》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孔子认为,父子互隐才是正直人的应有表现。汉代,宣帝下达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汉宣帝把亲亲相隐从基本人伦上升到具体制度层面使之合法化。唐代,《名例律》中有“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规定。时至明清,法律条文虽有所修改,但原则性思想未曾改变。民国时期的《六库全书》亦对此作了严密规定,“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拒绝作证:一、现为或曾为被告人或自诉人之配偶、五亲等内之血亲、三亲等内之姻亲或家长、家属者。二、与被告人或自诉人订有婚约者。”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亲亲相隐”的传统法律思想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彻底否定,取而代之,“大义灭亲”的圣贤法治理念得到宣扬。
  “大义灭亲”地检举告发自己的亲人,貌似对国家利益或公共秩序有利,却置亲情至爱于不顾。人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亲情的崩溃。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由低到高的五种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爱和尊重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实现了低层次的需求,然后进一步追求高层次需要。家,作为个体身体和心灵的归属,必应是其安全栖息的港湾。如果一个人的亲人随时可能置他于危险境地,即使是被迫,这个社会的安全和温情该何去何从?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缺乏安全感或惯常猜疑他人的人将感受到更少的爱,一个缺乏爱的人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做出反社会行为。库利认为,“在这些首属群体中,人性逐渐长成。人性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人只有通过团体关系才能获得人性,人性也会在孤立中丧失。”家庭作为最重要的首属群体,在个体人性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家人的背叛对安全感的建立将是致命的打击。“强制作证义务”这一制度设计初衷是维护社会秩序,因为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证人不愿意出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侦破案件惩处罪犯,就不得不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即使是亲人。然而,如此制度设计却使公众陷入不安全感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混乱必不利于整体的完善。由于一个个理性考虑行为组合起来导致的最终结果,却不是行为人想要达到的,这就是默顿所言的“理性行为的不期待之结果”。
  由此可见,这一制度设计的欲求目的与实际结果形成自相矛盾的悖论。在实例中,比如强制儿子证明其父攘羊,貌似节约司法成本并提高司法效率,其实,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其一,父亲受到了惩罚,其二,父亲对儿子心生怨恨,其三,儿子由于愧疚自责产生精神痛苦,其四,父子关系恶化,以后共同生活受阻。其五,这种示范效应给其他家庭的父子关系带来不安,并且这种社会心理安全感的丧失远比攘只羊危害来得大。这是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或者,法院节约成本的受益假设也不永远成立,基于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存在特殊利害关系,证人的证言和提供的证据可能部分不被采纳而产生劳动浪费。陈兴良先生认为,刑法有三个基本价值,分别是公正、谦抑与人道。刑法谦抑性要求对某种行为进行刑罚,如果同时存在无效果、太昂贵、可替代等情形,就可以对其不进行处罚,从而防止刑罚的滥用和膨胀。要求近亲属揭发犯罪嫌疑人否则其可能卷入包庇罪窝藏罪的法律漩涡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强制近亲属作证也不符合人道性的基本价值理念。
  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实例分析中,不难看出强制近亲属作证往往得不偿失。亲亲相隐,从伦理道德上升为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绵延如此之久,自有其合理正当性。中国人解决纠纷历来是先“情”后“理”再“法”,这与中国人的乡土性有直接联系。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传统社会乃礼俗社会,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都是以“己”为中心推己及人一圈圈推出去的差序格局。一个不爱内圈的人如何指望他爱外圈,一个“为了社会利益证明亲人有罪,不爱家人爱国家”的人确也让人难以置信。不仅如此,亲亲相隐是人的本性,法纪也是从本性发展而来,或者说至少不违背本性。“法律不能强人所难”,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言,“妻子怎么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么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是风纪是源泉。”法律的设立需要考虑期待可能性,在通常情形下,我们不能期待一般大众如包拯般做出大义灭亲的行为,或者期待类似的举动,在缺乏期待可能性的时候,法律应该减轻或者免除其责任。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违反法治精神的。《刑法》310条,其他人包庇、窝藏是包庇罪或窝藏罪,为什么对近亲属不适用?这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曾说:“应受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提及该名言想要说明的是,在衡量罪刑时不能不考虑人。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刑法犯罪构成通说的四个基本要件,主体也在其列。不能因为其他方面一致,就处罚一致。“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所在。主体不同的情形下,即使行为相同也可处罚不同,这就是窝藏包庇罪应当排除近亲属的原因。其实,法律设计已经自己说明了这一点,同样的证言,为什么规定近亲属的证明效力要低呢?因为其有利害关系。在采纳证据,衡量证明效力的时候考虑了亲情因素,为什么在要求做出证据时没有考虑呢?更为直白地看看《刑法》,其中也不乏身份犯罪。由此也看出,区分主体无碍于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2012年新修的刑诉曾一度被学界称为“小宪法”,宪法保障人权,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本质上都是公民,都有人权,虽然他们的人权常常被忽视。权力转化为权威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民众内心的价值认同,贝卡利亚说,“一切违背人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旋涡所侵蚀,并逐渐地溃灭。”一部善良的法律也是人善良本性的发展。刑诉第188条让失落的亲情重回民众视野,这是一道光,一道人性之光,但是目前光芒仍显微弱。根据刑诉第48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刑诉188条仅规定了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作证”,庭外仍需作证;庭审阶段不被“强制出庭作证”不代表侦查阶段不用作证。
  近亲属拒绝作证权利的尺度把握实际上是司法发现真实的价值与社会人伦价值的利益衡平问题。笔者建议,可适当加强这束光芒,在某些案件中直接赋予近亲属“拒绝作证权”使法治建设和伦理发扬的道路上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叶萍,彭志刚等从“亲亲相隐”原则看证人免证权在我国的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12(6)
  [2]王乐论“亲亲相隐”法律思想回归对当前社会的价值[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罗海敏两岸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之比较[J]证据科学,2012(3)
其他文献
摘要:“股随岗变”股权管理模式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它所引发的案件却一直都在不断更新。随着案件的增多和案情的愈发复杂,这类诉讼在公司法领域显得格外刺眼。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强制离职股东转股条款的效力及公司章程自治的界限,以期得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股东退出;股权转让;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2
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人们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婚姻家庭关系领域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它为调整夫妻间财产关系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部分条文的设计上更是对现今存在的紧迫问题的及时回应,具有很多的亮点,但社会对这些亮点仍存有诸多争议。其中,新司法解释第7条和第10条是人们争议最多的。  关键词:新婚姻法;妇
摘要:以网络造谣型的寻衅滋事罪和网络诽谤罪的共同的行为—网络谣言为着入点,分析网络造谣型的寻衅滋事罪和网络诽谤罪中—“虚拟网络中的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从而认定两者的界限,这也是传统的刑法规则向虚拟空间延伸,并通过刑法解釋两罪状的核心“关健词”,并以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两罪的立案标准体系,以寻找解决两罪界限问题路径。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网络诽谤罪;网络谣言;目的解释;体系解释  中图分类号:D
摘要:近年来,类似代替他人考试这样的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高考、司法考试等影响力较大的考试中。考试作弊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考试制度,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使得广大遵守考试秩序的考生极为不满,社会影响恶劣,引发各界对于考试作弊行为应否入刑的思考。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三个罪名,填补了立法空白,本文将对其中
摘要:近年来由于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家庭养老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养老形势,甘肃省兰州市为了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无法良好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F842.684;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
摘要: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引发全世界对网络空间安全讨论的热潮,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网络攻击侵犯他国主权的事情也屡见不鲜。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网路行为的原则和主张,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的进展,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对网络空间安全规则制定的决心。《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草案)作为较全面和科学的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的体现,具有实践意
摘 要: 公证就是证明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有人将公证事项认定为“客观事实”,将公证要求认定为“客观真实”,从而无端地加大了公证的风险与责任。本文从真实性、客观,到客观事实、客观真实,再到法律事实、法律真实,进行不同认识与概念的比较分析,最后建议统一公证过错责任规则、明确公证无过错免责规则。以法治精神规范公证责任、提高公证质量。  关键词: 法律事实;法律真实;无过错免责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这句谚语在当今社会的民间依然不断被人们所提起和践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礼法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底层社会的表象里不断浮现。人们对于道德的至高崇尚与现代法治权利意识的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国社会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的建设迫在眉睫。从而作为法治精神内核的挖掘和建构不得不成为当今社会所要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法治;精神内核;道德;立法精神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服务方式运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法律服务,以向客户提供法律知识和相关信息作为服务内容,目前以线下发展为主,而跨境法律服务亦是如此。而本文欲以APP为平台,对法律信息跨境服务在网络上如何推行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探索一种适合跨境法律服务在网络上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法律信息;跨境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G258.5文
摘要:近年来,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使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进程放缓,区域贸易协定和WTO的关系也成为了焦点问题。而201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使学者对如何基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参与区域主义的讨论愈加激烈。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今天,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简称TTIP)投资规则主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