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全面发展。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有效性,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的自我反思,科学地解读教材与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学生成,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的策略,教师有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法;关注教学的效益,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关注教学的评价,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注意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的反思,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1)平衡性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表现为,师生双方在认知上容易达成平衡,达到数学思维的最佳活动效果。所谓认知上的平衡,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师生双边活动,使得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足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习目标),从而在观念(目标认识)方面与教师保持在相同的认知层面上。否则,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就会出现目标认识上的偏差,这就是师生之间认知上的不平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认知上达成平衡往往是相对的、暂时的,是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一种状态。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在认知上从不平衡到平衡,再从平衡到不平衡,进而达到更高层次平衡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
  (2)主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乐事,因而数学学习自觉性较高,有较强的刻苦耐劳的学习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强,遇到挫折不易泄气,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关键性考试(或竞赛)中常会脱颖而出。
  (3)互动性
  互动性即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课堂气氛宽松、有序,使师生都能进入良好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做好预设,充分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展开进一步的有效互动教学。
  (4)反省性
  反省性即学生有较强的辨析力和良好的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能在平时数学学习中自觉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与结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重视教师的发展。
  数学教学最终是要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没有争论的。但这里要指出的是,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精神等。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自身也获得应有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智慧的生成、自主意识的觉醒、教育思维的转换、教育幸福的体验及生命价值的实现。
  2.探究不能重主体而轻主导。
  新课程的改革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在课堂上老师要像导演,学生要像演员,老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
  教师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将那些中等难度的、与学生旧知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原始数据去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才会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生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把他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他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关注学生,面向全体性。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探索、合作、活动等策略,除了发挥其有效性,还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就认为全班学生都懂了;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之后,全班学生都不会做,这时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之后,有一个学生终于把答案说出来了,老师就假定全班学生都会做了,这道题就这样过去了;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题,请几个举手的学生上黑板前做,结果做对了,教师就认为所有学生都会做了。其实在以上的这些情况中,学生练习的面都不大,它只针对一些思维灵活、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常常掩盖了一大部分没有听懂、速度慢的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既可以请学生集体回答,又可以集体作业,互相批改,保证每个问题的完成落到实处,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要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友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7,9.
  [2]林少华.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5.
  [3]潘华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习小组,就所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深入学习的一种开放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使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培养训练、选择应用,该学习法的合理使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具体教学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阐述和介绍。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 培养训练 选择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
题1.如图1所示,△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分析:由PN∥BC,可得△APN∽△ABC,所以有=。再按此比例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如图1,正方形PQMN为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边QM在BC上;顶点P、N分别在AB、BC上。△ABC的高AD与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应用于每个行业。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也要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计算机、电视、投影等逐渐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传统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很多老师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对多媒体在数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学困生的转化,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研究完善,学习提高,只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脉搏,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也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一个成功的教师眼里并不是没有学困生,只是他们没有歧视学困生的心态和行为,他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眼中的学困生和优生,甚至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体验学习是一种内在的、个人情绪、知识上参与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课程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便是体验学习。这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学生亲身感受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会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知情合一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
摘 要: 如果将上课比喻成一场戏剧的话,那么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就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剧,学生只是观众,时间一长或“剧情”枯燥,“观众”就会厌烦;就算“剧情”精彩,“观众”看后能记住的“情节”也是少之又少。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做到这点?作者认为,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握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为提升数学课堂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 要: 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困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难题。本文就此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线教学中的创新显得更尤为重要。一线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的课程观、学生观、教育观去指导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设计以提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优美的学科。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蕴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许多学生常常觉得学数学无味,学数学无趣。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其次是所学知识偏多偏难,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最后是所学知识与
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业成绩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促进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者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如何通过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进行了策略实践,其具体措施包括: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引导学困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