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内涵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笔者以诗人白居易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为媒介,领略到了诗人所想表现的意境。同时还从歌词的用法、本曲的风格特点、曲式特征和結构等不同角度,综合地赏析《花非花》这首歌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这首作品的内涵。音乐的音响作为媒介来表达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和创作背景,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作曲家黄自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创作的思索和追寻。进一步地让我们了解了艺术歌曲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也逐渐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背景;歌词的文学性;声韵;旋律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9-0061-02
  [收稿日期]2017-07-21
  [作者简介]耿艺曼(1995—),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学生。(开封475000)一、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一种十分特殊的音乐体裁。在声乐领域当中,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元素。这首《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如梦似幻、如云如雾般的感慨,表现出了一种对曾经在生活中存在过、然后却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思和痛惜的情绪。尔后由中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作曲而成现在的这首《花非花》。作者不留余力地推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在黄自先生不计其数的作品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便是艺术歌曲了。1933—1935年,黄自先生以唐宋名家诗词为体裁,作了《花非花》《卜算子》《南乡子》等多首作品,这些歌是诗与音乐的结合,作曲家根据原诗含义和原诗的思想感情的波折起伏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显现的一般是作曲家自己对诗歌的主观意识的理解。
  20世纪上半叶时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借鉴了西方多个国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把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方国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黄自先生非常重视歌词与音乐的结合,特别是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常用简洁的音乐语言描绘出诗一般的意境,使得歌词具有诗的意境和较高的艺术性。
  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产物,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有着精致的结构与巧妙的布局,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内容,这些都是艺术歌曲的特点。它把音乐的音响美和诗词的意境美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其歌词全部都是中国著名的古诗词,在语言上突出整齐划一、平仄、音韵这些中国的奇特魅力,有着朦胧凝练之美。艺术歌曲依照作曲分类可分为古诗古曲、古诗新曲、仿古诗谱新曲。根据演唱者可划分为古代文人雅士借以抒情言志又叫古琴歌;中小学生们演唱的古诗词歌曲又被称为学声乐歌;高校的声乐教师教学生们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二、黄自创作《花非花》的背景
  在笔者眼中,音乐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交流方式,而交流就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演唱任何一首声乐作品时,都需要能够非常好地领会到声乐作品的感情体验的内容。所以,演唱者必须设身处地地想象作词者在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心境。
  1930年正是黄自艺术歌曲創作繁华时期,《花非花》就是黄自在1933年9月创作的,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遭受日军的大肆侵略,所以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贯穿了整个30年代。正因为这一情况,也使得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的谱曲,很大一部分都是为古诗词,这个举动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是以古喻今、借古抒情。通过作曲家创作这些古诗词的艺术歌曲,也展现出了当时的人们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幻想。
  三、歌词的文学性
  在中国的古代,音乐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而其实歌词具有文学性才是二者关系存在的基础,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能被用来当作歌词,只有那些具备了文学性的诗词才能称为歌词。
  《花非花》这首歌是白居易有意识地模仿以及借鉴了民歌的作品。本诗前两句为 “花非花,雾非雾”,而在笔者看来应读为“花,非花。雾,非雾”。这样就给人一种虚无缥缈似有若无又捉摸不透的感觉,“非花,非雾”都是否定的表达,但却又含“似花,似雾”的比喻前提,也就说明,诗人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夜半来,天明去”,这句初读时有可能会让读者以为这是在说梦。接下来出现的“来如春梦”四个字,又否定了这一结论。“梦”原来也是一个比喻。“来”“去”两个字在这里承上启下,产生了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说明春梦虽然美,却也是十分易逝的,所以而后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然很美但又容易幻灭,尔后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四个句子看似简单平常,却能够真真切切地表现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情境。除此之外,整篇句子都是由整串比喻组合而成的,每个比喻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篇自然的诗词。
  四、作品分析
  1旋律分析
  这首曲子短小精悍。旋律包括五个声音阶,并充斥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此曲旋律平缓婉转、曲调柔美,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2伴奏和声分析
  这首《花非花》是一段式结构的歌曲,和声进行以I-VI-I为主,钢琴伴奏为八度反复旋律,淡化了和声进行的效果,I-VI-I的进行因为缺乏强烈的倾向性而显得清淡典雅,这与歌曲所想展现出的寂静朦胧的意境很是相配。和弦持续弹奏,使曲子显得清淡素雅,虚无缥缈地表现出歌者怅然若失的心境。在这一曲子当中,主要采用的伴奏手法为宫、羽相交替,在作品的多处均有应用。
  杨慎先生曾经这样评释这首诗:“《花非花》声部夹在八度音程之内,起到加强和丰富旋律的作用。是白居易用花同雾做一种神秘美人儿的隐示。”《花非花》一词短小精炼,意味悠长、朦胧含蓄,体现了人的内在心情。   黄自先生很是注重声韵与曲调的巧妙融合,在创作时关于词曲的结合时注意到了汉语的不同声调,又按照平仄的规律来处理声韵与曲调的关系。和声淡雅,并不仅仅意味着朗朗上口的歌词,同时也体现了纯天然的旋律起伏。
  3曲式结构分析
  该曲调式主要为五声D宫,共由10个小节构成,是非常典型一种一段式结构。简短四句中包含着“起承转合”。第1、2句是音乐的“起承”,应该用淡雅平稳的声音去演唱,并带有阐述的口吻。第3、4句表现了音乐的“转合”。
  4音乐中独特的民族性
  黄自先生在创作中,多用民族化的和声复调写作。创作中,黄自在低声部安排旋律音反复,和声放置在内声部,而旋律声部采取了唐朝的清平调,使得歌曲拥有鲜明的中国民族傳统风格,也勾画出了白居易诗词中“花非花,雾非雾”的缥缈的意境。歌词中的花、梦、朝、云,虽美妙却易逝,因“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如幻如梦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忆与赞叹。这首乐曲所显示的缥缈不定,颇有特点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朦胧美的五声音阶。
  在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当中,音乐与诗词得到了十分完美的交融,使人们处在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当中,从而成为了黄自先生艺术歌曲中另一种文化特征的衍生背景。诗与歌词在此处融合成一体,曾经独立的诗,在这里成为了歌词。歌词,实际上是一种被赋予了音乐美感的诗词,它可以借助各种乐器以及声乐方式来表现,从而流露出独特的美感以及内涵。相同的道理,原本单一的音乐也在诗词的美化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具有艺术特征的歌曲,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诗情画意的音乐,它借助诗词情感以及情境的融合来诗化的音乐,它通过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的完美结合来实现了自身内涵的强化。
  不具体、抽象的诗词的意境借着感性的音乐得到了展示,而感性的音乐借着抽象的诗词也获得了实质性的升华。二者是互为促进的形式而存在的。
  结语
  在《花非花》这部声乐作品里,我们不但可以以诗人白居易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媒介,领悟到诗人执着之意、不渝之情的具体意境,还可以通过音乐所产生的音响为媒来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情境,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作曲家黄自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创作不断的思索和永恒的追求。从本文可以看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全面地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从综合的角度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更生动形象地唱好各种作品。
  [参 考 文 献]
  [1] 朱敬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 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考试纲要[M].上海:上海音樂学院出版社,2013.
  [4]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 王慧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析及演绎[D].西安音乐学院,2010.
  [6] 李静.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其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12.
  [7] 黄玉娇,吴海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花非花》为例[J].文艺生活,2012.
  [8] 李林.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特征[J].菏泽学院学报,2005.
  [9] 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10] 余艳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唱特点——以20世纪20—40年代作品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09.
  [11] 蒲方.试论黄自作品中的民族因素[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
  [12] 陈茵.黄自作品《花非花》的声乐教学艺术[J].大舞台,2013.
  [13] 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刘露心)当代音乐·2017年第19期何胜刚: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分析——以《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为例当代音乐2017年第19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今年梅花开》是一首较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整首作品很普遍地运用了连续小三度的跳进和级进解决,这对表演者的基本功和声乐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在演唱这首极富东北地方特色的歌曲时,演唱者需要通过抓住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来展现歌曲的地域性。我们通过于丽红、吴碧霞、杨姣三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歌曲处理及情绪意境的把握四个方面进行演唱版本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今年梅花开》;演唱版
期刊
期刊
[摘 要]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作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加之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所作的富有民族音乐特征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成为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巅峰之作。古今两位大师的合作相得益彰,为我们展现出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黎英海;枫桥夜泊;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116-03  黎英海,1926年出生于
期刊
西羌禮赞
期刊
地球,美丽的小村莊
期刊
[摘 要]这首艺术歌曲一直被我国歌唱家所演唱,现已被列入多种声乐曲集中,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在《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中,作曲家为了适应调式的风格,运用了大量的变化和弦和离调。本文将对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使演唱者更深入地把握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鸣心;艾青;艺术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黄河的呼喚
期刊
[摘要]克洛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风格音乐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对音乐具有格外好奇心的人。正因如此,他打破了西方传统的和声调性系统,用他独特的方式,带着和浪漫主义不同的音乐意识慢慢开始颠覆传统的和声调性,开启了属于印象主义色彩的钢琴音乐。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贝加莫组曲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7-2233
期刊
[摘要]不论哪个民族,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歌曲则是这一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活在河口的瑶族人民也不例外。瑶族人热爱歌唱,在浩如繁星的民歌中,《小小葫芦开白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笔者拟通过对这一首爱情歌曲的分析,向读者展示风趣幽默的歌词,进而刻画瑶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爱情,且又不乏朴实的形象。  [关键词]河口;红头瑶;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清新、结构严谨精致、音乐形象逼真丰富,既有西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又有东方音乐的艺术神韵,堪称我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思乡》《玫瑰三愿》《春思曲》三首歌曲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本文即以这三首歌曲为例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演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