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清新、结构严谨精致、音乐形象逼真丰富,既有西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又有东方音乐的艺术神韵,堪称我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思乡》《玫瑰三愿》《春思曲》三首歌曲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本文即以这三首歌曲为例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演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9-0063-03
  [收稿日期]2017-07-07
  [作者简介]何胜刚(1972—),男,江苏宿迁人,硕士,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高级讲师。(宿迁223800)一、
  黄自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是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奠基人,培养了众多专业音乐人才,对现当代音乐创作和专业音乐教育影响深远。他的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中国第一部管弦乐《怀旧》、多首艺术歌曲以及抗日救亡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艺术歌曲占了主要的部分。他的艺术歌曲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代诗词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如《点绛唇》《花非花》等;一类是以现代诗词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如《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等。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清新、结构严谨精致、音乐形象逼真丰富,既有西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又有东方音乐的艺术神韵,创作上堪称典范。本文以《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三首艺术歌曲为例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
  《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是黄自的三首代表性艺术歌曲,作者曾谦虚地说在他的声乐作品中,仅此三首可认为是艺术歌曲。前两首词作者为韦翰章,第三首词作者为龙七,三首歌曲均创作于1932年,收录在作者的自选集《春思曲》中,是为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的音乐会作品。《思乡》写的是一个南方人在北方,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对故乡的思念。《春思曲》表达的是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歌词大意是:雨已经潇潇地下了一夜,屋檐上的雨水滴到了臺阶前面。被子很凉,伴着孤枕,一夜未曾合眼,早晨起来,照照镜子,发现脸瘦了,酒窝也变浅了。于是,没了心情,头发懒得梳理,花钿也不愿贴上。一个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却见绿树映照在窗边,一對燕子在追逐嬉戏,更感自己形单影只,心生万分妒忌。回想郎君出门已快一年,恨不得变成一只杜鹃飞到他的身边,同时也盼望爱人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词写得极其细微生动,爱怜之情溢于言表。《玫瑰三愿》以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借“玫瑰花”许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女子对青春永驻的渴望(中央电视台《音乐告诉你》张佳林)。还有的认为是表达了“对摧残真善美的不满,对遭受欺凌的弱者的同情,以及对和平、博爱、美好生活的渴望” 。
  二、
  黄自的艺术歌曲是极其注重意境的渲染和韵味的铺陈的,这既是中国音乐的优秀传统,也是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特征的本质需要,因为艺术歌曲的歌词是诗化的语言,本身就有丰富的意境和意象,艺术歌曲的创作本身就讲究词曲的高度融合,在离开诗词的情况下,音乐仍能体现诗词的精神和内涵。所以,黄自先生本人也说:“务必要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融合,毫厘不爽。同时还要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很透彻地表现出来。”例如《春思曲》的开始钢琴的伴奏就很好地体现了词的意境和情感。音乐一开始在中高音区用小三度的双音以12/8的节拍奏出,这样音色清淡,和声音响清新空灵,很好地描摹出“潇潇夜雨”的意境,12/8的连续震音犹如三连音,暗含激动不安的情绪和心情,为春日落寞又思夫心切的女子的出现做了铺垫。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有流落在外“凭栏无语”的游子(《思乡》),有孤寂思夫的女子(《春思曲》),有担心攀摘“烂开在碧栏杆下”的玫瑰花(《玫瑰三愿》),有痛失父母的孤儿(《天伦歌》),有“愿共春同住”“愿主人无故”的春燕(《燕语》),等等。曲作者在形象的塑造上讲究细节,使艺术形象更加细腻生动,意境意蕴、人物心理的刻画更加真实,艺术感染力更强。例如《思乡》一曲就有多处细节的刻画。歌曲一开始“柳丝细绿”的短小动机,弱起上行而后节奏拉宽又下行,好似主人公欲言又止,开始的升F的小二度进行,既符合“柳”字的音节声调,也似哭泣声,给歌曲定下了“满怀别绪”的基调,尔后音乐旋律围绕这一动机逐层展开,不断地强化推动动机的情绪。音乐进行到中段,“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到:‘不如归去’”一句后,钢琴在高中音区先后两次模仿杜鹃鸟的啼叫声,这突如其来的清脆跳跃的声音,更反衬出主人公的思乡之切,正是故乡的美好才让主人公无限地眷恋。接着钢琴一连串柱式和弦震音形式的上行,伴以低音的八度下行,激动不安的情绪被烘托得一览无余。在这种不安情绪的烘托下,旋律也变得激动不安,节奏弱起上行并伴随附点八分音符和还原A的动力推动,接着休止三拍,欲语还休,尔后再在更高音区小二度上行(升C--D),这时,情绪再也无法控制,全曲最高音G喷薄而出,思乡的情感达到高潮。尔后旋律连续下行,用诘问的音调,情绪渐趋平稳。接着钢琴再次奏起音乐的动机,引出结尾句“我愿与他同去”。尔后伴奏在平稳的分解和弦中渐弱结束,耐人寻味,韵味无穷。
  三、
  黄自的艺术歌曲是在中华文化这一大的文化语境下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演唱表达上其语言、精神、韵味完全是中式的,所以在演唱上要吸收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注意语言、文化精神、艺术风格的准确表达。同时,黄自的艺术歌曲用的是西式的体裁和创作方法,在演唱上还要尊重艺术歌曲的表现需要,吸收美声唱法尤其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在演唱方法上也要做到中西结合。
  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其演唱方式为美声唱法,“但其演唱风格不同于歌剧,(1)由于艺术歌曲都采用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要表现出这些诗歌幽静、细腻、浪漫的格调和情感,就得应用轻声、半声和在高音区上渐弱的表现手法。(2)演唱艺术歌曲大都用钢琴伴奏,因之,不一定需要宏大的音量。(3)艺术歌曲的演唱具有室内乐的性质特点,因之,不像歌剧演唱那样有大幅度的、强烈的音量变化或对比。”《春思曲》是一女子在雨后清晨的深情吟唱,要用半声、虚实结合地歌唱,以表现孤寂无奈的心境和对爱人的思念;《玫瑰三愿》以“玫瑰”自拟,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容颜永驻的渴望。歌曲开始要用弱声演唱,旋律大跳处要含蓄,音色不能亮不能饱满,在最高音#G处,要唱得结实有力、音色相对饱满,以表现内心的激动和渴望,整首歌曲音色要多样、富于变化。   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大区别是音乐的个性自由表达,浪漫主义音乐不像古典主义注重理性,音乐语言严谨工整,浪漫派音乐更注重感性,强调个性的自我表达,所以音乐较自由,速度力度变化较多。作为浪漫派音乐的重要体裁,艺术歌曲更是这样。黄自的艺术歌曲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作品中有很多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要表现好速度、力度的变化,就要有灵活多变的呼吸。呼吸气息要随速度、力度的变化时而顺畅平稳,时而激情流动,时而凝滞停顿,时而跌宕起伏。《思乡》一曲由五个音的短小动机发展而成,歌曲既有沉吟似的诉说,也有激动挺拔的激情诘问,力度有强有弱、有渐强有渐弱,速度有渐快有渐慢,对气息流动和控制有很高的要求。歌曲的动机很简洁,就五个音,先是三个音的连续上行,尔后大二度下行,演唱上上行要有渐强、渐紧的感觉,下行要有渐弱渐宽的感觉,上行气息要稍微涌动,起音 “柳”字身体要有流动送气的感觉,动机在下行后停留在“绿”上,气息也要有刹住停滞的感觉。“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一句稍激动不安,旋律在同音反复中上行,力度渐强,速度渐紧,经过速度力度的双重推进,全曲高潮音G在f(强)上喷薄而出,所以气息先是要平静中涌动,尔后在高潮音上喷薄出来。《玫瑰三愿》开始看似平静诉说,实则暗含激动不安,旋律为六八拍,弱起节奏,节拍强音为附点音符,附点音符下行后同音重复,为了体现六八拍的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拍韵律,歌曲先是在平静的气息中起音,后在附点音符的强位上气息涌动上前,下行后气息要有回流的感觉,似潮水涌动起伏。
  詩意的形象塑造、朦胧的意境描摹、细腻的心里刻画是艺术歌曲重要的艺术特色。黄自的艺术歌曲精致典雅、细腻深情,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演唱中就要把握特色,融入联想想象,置身情境进行形象塑造。《春思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调性、和声织体变化丰富,色彩情绪变化较多,前后对比强烈。该曲既有意境烘托,也有人物心理刻画,形象鲜明,意蕴幽远,表达了年轻妻子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歌曲第一乐段开始是连续的犹如三连音的双音震音进行,简洁典雅,情绪稍有不安,细雨潇潇的意境朦胧呈现,一位孤寂又心事重重的美貌女子似也呼之欲出。短小的引子之后,人声在高音f2上悠长飘出,伴奏变得丰富,双音变成和弦,仍是震音进行,同时左手在中低音区奏出低沉婉转的旋律,寂寥不安又懒得梳妆的“慵掠”女子跃然眼前。第一段第二乐句后半句旋律时断时续,似欲语还休,伴奏低音变成有八度进行的和弦分解,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不安。终于在一个渐慢后,音乐进入第二乐段,钢琴在高音区奏出含六音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的分解和弦,旋律从F大调转到E大调再转到#C小调,色彩变化丰富,旋律跳荡起伏,激动不安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一个短小的停顿,旋律上行并唱出全曲最高音g2,此处钢琴右手柱式以和弦、左手低音分解烘托,直抒胸臆,心迹坦露无遗。尔后旋律下行,左手低音配合下行,情绪似乎渐趋平稳,却突然强音出现,低音同音反复并有力下行,接着左手低音八度震音烘托,右手辅以宽广、具有厚度的柱式和弦,旋律再次上行并出现六度大跳,再次坦露心迹,表达了不能“化成杜宇”的悲伤心情,也表现了期盼爱人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此时音乐并没有结束,钢琴再现了第一乐段开始的伴奏手法,和弦震音进行,左手低音连续下行,音程并且逐步扩大,而且音乐从“pp”到“ppp”的很弱上进行,最后在极弱的D小调主音上结束,现实再次来临,还是“潇潇”,还是孤独落寞的自己,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随着音乐的结束而消失,怅然悲情,令人难以自已。整首歌曲词曲配合天衣无缝,缱绻真情,刻画细腻。所以演唱要随着音乐的进行展开联想、想象,要融入情境,在声音的控制、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要随着音乐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以表达出人物的心理,从而塑造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附乐谱)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曲艺、民间歌曲等民族唱法的共同技术要求,这是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决定的。“依字行腔”就是用字来带动发声,歌唱时先咬住字头,在字头的带动下,呼吸和腔体打开,字头在先,而呼吸和腔体打开在后,是“以字带声”。而美声唱法是“以气带声”,气息是主动的,腔体的打开是预置好的,字是被动的,所以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允许字的模糊不清,而保证气息的通畅和共鸣空间的稳定。黄自的艺术歌曲虽然是西式的体裁,带有西式的审美特征,但因其语言的原因,演唱三首艺术歌曲要做到“依字行腔”以体现中国音乐的韵味。
  [参 考 文 献]
  [1] 杨孜孜,郑杰,赵丽萍.中国艺术歌曲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岩.试论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中国音乐,1990(01).
  [3] 李静.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其演唱风格[J].西南大学,2012.
  [4]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責任编辑:李璐)
其他文献
[摘 要]长征,是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示了中国红军将士们坚持不懈的斗志和勇气。1965年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诞生,以奔腾的情感和浩然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长征精神的钢铁意志和不屈精神,流传至今。这首史诗也在新时代激励着人们对长征精神的传承。本文将以《长征组歌》为例,探讨长征精神的划时代影响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现实启示;长征组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今年梅花开》是一首较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整首作品很普遍地运用了连续小三度的跳进和级进解决,这对表演者的基本功和声乐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在演唱这首极富东北地方特色的歌曲时,演唱者需要通过抓住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来展现歌曲的地域性。我们通过于丽红、吴碧霞、杨姣三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歌曲处理及情绪意境的把握四个方面进行演唱版本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今年梅花开》;演唱版
期刊
期刊
[摘 要]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作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加之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所作的富有民族音乐特征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成为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巅峰之作。古今两位大师的合作相得益彰,为我们展现出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黎英海;枫桥夜泊;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116-03  黎英海,1926年出生于
期刊
西羌禮赞
期刊
地球,美丽的小村莊
期刊
[摘 要]这首艺术歌曲一直被我国歌唱家所演唱,现已被列入多种声乐曲集中,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在《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中,作曲家为了适应调式的风格,运用了大量的变化和弦和离调。本文将对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使演唱者更深入地把握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鸣心;艾青;艺术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黄河的呼喚
期刊
[摘要]克洛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风格音乐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对音乐具有格外好奇心的人。正因如此,他打破了西方传统的和声调性系统,用他独特的方式,带着和浪漫主义不同的音乐意识慢慢开始颠覆传统的和声调性,开启了属于印象主义色彩的钢琴音乐。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贝加莫组曲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7-2233
期刊
[摘要]不论哪个民族,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歌曲则是这一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活在河口的瑶族人民也不例外。瑶族人热爱歌唱,在浩如繁星的民歌中,《小小葫芦开白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笔者拟通过对这一首爱情歌曲的分析,向读者展示风趣幽默的歌词,进而刻画瑶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爱情,且又不乏朴实的形象。  [关键词]河口;红头瑶;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