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引航,走在德育专业化的路上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是多年来的痼疾。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德育工作的机制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行政指令性机制过多过强,而专业指导性机制过少过弱,甚至显得苍白无力。为改变这种区域德育重行政指令轻专业指导的状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于2007年在南京市区县层面率先成立了德育研究室,全面赋予德育研究室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功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做好参谋和助手。
  走近一线,瓦解学校现实症结
  德育研究室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德育研究解决学校德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到学校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了我们工作的宗旨。我们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德育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
  首先我们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通过调查问卷、沙龙研讨的方式,发掘和解决现实中的德育问题。如在科学园小学的一次研讨中,班主任就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课间十分钟的秩序问题,低年级追跑,中年级打闹,高年级喊叫,怎么解决,大家首先来了一次沙龙研讨,群策群力,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有的班主任还专门召开班会,一位高年级班主任以《静中求……》为主题,解决了课间“闹”的问题。
  其次是到薄弱学校帮助班主任解决后进生教育问题。我区的清水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江宁开发区,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问题家庭学生众多,成为我区一所薄弱学校。在这种问题学生众多的学校,班主任难有成就感,一些班主任心生倦怠。为此,我们主动与清水亭学校的一线班主任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共同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德育实践、德育管理的共同体。交流中我们就发现,学校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是喜欢批评,二是喜欢说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与学校德育处共同开展系列活动,由德育研究室人员面向全体班主任做了一次以《把教育做到学生的心田里》为主题的讲座,以案例呈现的方式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沙龙研讨。在案例研讨中,引导班主任认识到,批评、说教是“懒政”思维,虽然是最简单易行、可操作性最强的方法,却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班主任主动摈弃“说教”的教育方式,学会“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的教育方式,让教育灵动起来。
  再次就是有计划地进行共性问题研究,在区域层面予以解决。如与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处理、班级文化建设和心理教育中的共情问题展开合作研究与培训。如近年来学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但很多班主任处理这类事件时方式简单粗暴,可以简单化解的事,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反而激化矛盾,小事处理成大事。为此,我们在全区进行了专题研究,将我区近年来的一些突发事件案例化,采用理论讲座、经验剖析、案例诊断、实地观摩、成果展示、现场考核等方式进行研究和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专业引领,让班主任有自己的“家”
  优良的班主任团队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竞争力。让班主任在团队中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激活每个人的潜能和动力,有效促进每个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是我们德育研究室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将有共同研究兴趣和方向的班主任组成非正式团体,主动为他们搭建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
  如围绕班集体建设,我们在全区成立了“班集体建设研究中心组”。聘请全国班集体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唐云增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中心组成立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沙龙研讨、课例研究等活动,请唐老师上示范课,请唐老师做讲座、听课、评课,手把手地对班主任进行指导。
  为了让班主任有一个自己的“家”,我们在全区倡导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如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于2009年成立百家湖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之后,依托7位名优班主任,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名优班主任向团队化方向发展,并在区域内不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把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困惑、棘手的问题,经过讨论,筛选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早恋问题等为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开展合作研究,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探究,从而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班主任发展遇到难题,进入“高原期”,就需要专家的指点迷津,需要专家的“点化”。为了聚智借智,寻求教育专家的支持,我们分别在高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小学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了班主任研究基地学校,为我区中小学班主任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实践、交流、发展的平台。我们请来了大师鲁洁,请来了名家唐云增、齐学红、王海燕、朱洪秋、李季、陶勑恒……向大师请教,与大师对话,本来“山重水复疑无路”,借专家智慧指点,一下子“柳暗花明又一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成为班主任们共同的心声。
  搭建平台,德育教研遍地开花
  我区中小学校众多,仅靠区德育研究室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学校德育研究需求的。在学校成立校本化德育研究组后,我们在全区分区域成立了十余个德育教研片组织。一个教研片一般由6~8个中小学校共同组成。德育教研片每月至少开展1次片级教研活动。活动以课题为抓手,关注德育的焦点、热点、盲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上班会课、沙龙研讨、经验交流、专家讲座、专家评点等不同方式,着力解决区域内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教研片制度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使校与校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德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展示、研讨、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衔接与提升。
  我区于2006年底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德育带头人的评选工作,从制度上赋予这一岗位以专业形象,引领德育工作者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德育带头人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专业性。为了引领德育带头人率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区教育局专门制定了《江宁区中小学德育带头人岗位职责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德育带头人必须完成相应的“规定作业”:例如“每人每学期读2本以上教育专著”。以此引领德育带头人以书为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读书“与名著同行,与智者对话”,并作为德育带头人专业成长的生命要素。还有“每人每学期写10篇以上教育笔记”。以此引领德育带头人通过对自身教育行为的理性思考和观察梳理,摒弃旧有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教育反思作为德育带头人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为充分发挥德育带头人的专业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德育教研片成立后,我们为德育带头人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一是校内展示。德育带头人要成为校内德育工作的领头羊,带头参与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学校德育课题的研究,参与以德育为专题的校本菜单式讲座,指导年轻的德育工作者组织开展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二是德育片展示。德育片是校际间的德育工作联盟。在德育片德育现场活动中,区德育带头人全程参与,既要对活动进行评点,又要做专题讲座。三是区级展示。德育带头人每学年承担1-2次区级德育培训活动;每学年承担1-2次区级德育菜单式讲座或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交流活动。
  德育带头人童胜是清水亭学校的一位班主任,他用相机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用体验活动启迪学生的心灵,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德育带头人聂小凤在江宁中专校一人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她通过设岗育人、志愿服务等形式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成长,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德育带头人王爱勤是东山小学的心理教师,她用爱心滋润残疾儿童,“让阳光洒满每位孩子的心灵”。他们以自身的表率负起了一个德育带头人的责任。菜单式讲座、主题沙龙研讨、主题班队会、体验德育培训、德育校本研究成为了他们展示的舞台,影响、带动、引领着全区德育工作者一道前行,为江宁的“育人为本”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
  【姜书勤,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邱 璇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必要场所。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授课老师需要担负的使命。  理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学科的培养,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能够体现“带得走”的特征,具有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透过教学内容深究学科思想和方法,探寻学生掌握学科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以下简称“体小”)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尚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将美育融入到德、智、体等各项教育工作之中,逐步形成“3 1>4”的育人模式,通过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寓美于“课”  中小学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堪称真理的荟萃,蕴藏着人类文化中许多令人震撼的美,领略这种多姿的美将促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学
良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差异教育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差异教育关注个体内差异,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差异教育关注个体间差异,通过学生互动,创造合作交往、共生共长的和谐环境。
如何在理念与条文、技术与价值、深度与广度之间作出抉择,美国的法治教育经验可能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探索。  “一英里宽,一英寸深”(One Mile Wide and One Inch Deep),曾被美国学者用来形容科学教育的宽泛浅薄——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但却总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1]。然而,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法治教育可能并不见得比科学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至少美国的情况曾经是这样
5月18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申报论证指导活动在浦江县实验中学举行,浦江县2017年金华市家庭教育课题立项申报学校课题负责人挤满了会议室,翘首等待家庭教育专家的点拨和指导。时至晌午,在记者结束对实验中学的走访后,隔壁会议室的课题论证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窥一斑而知全豹,浦江县的20多个家校共育申报课题足以证明金华全市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运河实验中学,有着百年历史,一直以来,都把“孝”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孝文化引进校园,不断通过撰孝、学孝、评孝、传孝,达到行孝的目的,让孝之花尽情绽放。  一、撰孝  学校致力于孝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孝落到实处。济宁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学校充分利用家乡资源,进行校本课程
大量的研究都在讨论听力丧失的家长与听力障碍的儿童所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他们这种特殊的育儿经验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健全人家庭学习的地方。通过定性研究的样本分析法,我们采访了11位抚养失聪或听力障碍儿童的家长们对自己经验的积极评价,从中获得了几条关键的信息,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他们会很细心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每天取得的一点小进步都会得到他们认真的表扬;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近日发布了一份PISA报告——《校园欺凌问题有多严重?》。该报告指出,在OECD成员国中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都经历过不同形式的校园欺凌。调查结果显示,欺凌经历会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反应在PISA测试成绩上,发生校园欺凌频率高的学校比频率低的学校平均少47分。除了学业成绩,校园欺凌給学生造成抑郁、焦虑等心理上的伤害是长期且不易恢复的。26%经常被欺凌的学生表示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后,“治理”和“治理体系”构成新一届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管理”与“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理念的根本差异。从“管理”到“治理”,意味着包括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在内的治国模式的一种深刻的转变。德育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要使德育活动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需要对德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治理。  
抗日英雄杨靖宇曾说,“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战争时代的烽烟滚滚已然逝去,和平时期的居安思危仍需铭记于心。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诸城繁华中学立足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深挖诸城“红色教育”资源,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完善“红色教育”机制,将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  校园环境滋养红色情怀  历经百年,龙城大地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功勋卓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