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必要场所。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授课老师需要担负的使命。
  理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学科的培养,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能够体现“带得走”的特征,具有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透过教学内容深究学科思想和方法,探寻学生掌握学科思想和方法的途径,就成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话题。
  《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的一大板块,涉及到数学和计量的有汇率、价格、价值、储蓄、比较优势中的商品交换等知识。在这些知识中,有的涉及到计算、有的涉及到图表,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也都与理性思维密切相关。本文拟以《经济生活》模块为载体,以学科内容中蕴藏的逻辑思维、综合思维以及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抓手,谈谈如何涵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一、培养逻辑思维
  从一定意义上说,判断人的素养如何,不能只看他一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而要看他面对问题时习惯用什么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引领和教化,更需要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深层次领悟,历经“外部推动——内在自觉——自发首选”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契合《经济生活》的学科目标。高中《经济生活》是大学经济学理论的普及版,逻辑推理是其最基本的学科思维。从理性思维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看,掌握逻辑思维对学生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高中逻辑教学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形式逻辑,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从概念、判断到推理的把握,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重要原理背后的逻辑演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判断和推理。
  我们以《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学生对货币概念的理解是关键。教材编写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经典定义进行了发展。现在的定义是“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比旧定义多了“世界”两个字,从逻辑上讲,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一般等价物,从原来的货币只能以金银为载体,发展到现在涵盖纸币及虚拟货币(少数国家已经确认其合法性)。
  如何帮助学生从逻辑的视角掌握概念,科学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呢?我的备课和上课是从补充“题外”的逻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开始的。从经典的“人是两脚站立的没有羽毛的动物”这个关于人的错误定义出发,分析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将之运用于对货币定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展示与货币定义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加深理解,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定义的一般规则。当关于定义的思想方法为学生掌握后,我把对定义的思想的理解推广到对“商品”“使用价值”“价值”的理解,鼓励学生用逻辑去思考问题,并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用逻辑的方法理解概念从自发变成了自觉,说明他们已经养成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当这种习惯外化为他们常态的行动,说明他们具有了逻辑思维的素养,也证明我们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提高综合思维
  一方面,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知识的碎片化,多数学生因为不具备系统综合的能力,面对众多碎片,只有处于无休止的忙碌之中,这也成了教学活动面临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低层次的教学满足于拆分概念、原理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掌握许多各自独立的东西,表面上理解了,结果面对的仍然是“一盘散沙”。因此,无论从教学的要求,还是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都要把如何“串起珍珠”的办法教给学生,即将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学生。
  系统思想和方法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与部分关系衍生出来的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经济生活》教学内容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对经济生活中许多实务,我们必须要用系统思想,进行优化取舍。
  比如人作为投资者面临投资理财的选择,我们通俗地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数学生从每种投资的特征出发理解为投资的多元化。其实这是不够的。如果学生真正领会了系统优化的思想,他们不仅会坚持多元化投资,更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争取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这才是系统论思想和方法的要义所在。
  再如对待市场经济,用系统思想组织教学,我们就从市场经济的优点和不足两条线来认识。从优点看,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发展市场经济。从它的不足来看,由于它存在一些调节的盲区,加之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一方面要有健全的市场规则,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宏观调控。
  2013年上海市高考政治试卷第36题,就是围绕市场经济来命题的,其评分要点是要求学生把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两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系统地呈现,如果能达到把市场经济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就可以获取较高等级的分数。其背后的考察要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我们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教学生掌握系统思维。
  三、培育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
  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目标之一定位于培养“合格公民”,表面上看降低了培养要求,其实,解放学生、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创新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本所在。而创新是与辩证思维、批判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矛盾无处不在,换言之,教育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看是教师领着学生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经济生活》承载经济学道理,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剖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矛盾,并恰当地运用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就会触发学生新的思考。从学生的生活看,他们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学习活动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学习中的矛盾的过程,处理人际关系的活动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他们对理解和运用矛盾分析法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我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两个重要思想。如讲到一般等价物的变迁,从早期的牲畜、布帛、贝壳,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再到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等等,这都是基于每一作为等价物商品自身的二重性,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替代背后的动力就是矛盾。如果只是列举事例,学生很难理解。当我们带着学生发现一般等价物替代背后的矛盾时,学生解开了“整个链条”,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教学中,有学生质疑,从牲畜到纸币都是以实物为载体的,假如有一天资源枯竭了,我们用什么来作交换的媒介?面对质疑,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中他们互相批判、反诘,不断闪现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个学生提出用电脑编程来解决,我便借此介绍了虚拟货币。学生兴趣高涨,课后,我建议学生去了解虚拟货币。
  回顾这一过程,我认为这一讨论中就有创新的火花。其实,当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去诠释经济现象时,当他们用批判性思维质疑某一观点时,他们不再延续初中阶段的机械思维,表明他们需要并正在运用辩证思维指导他们处理成长中的困惑。教学中,只要大胆尝試,我们完全可以用矛盾的思想,帮助学生真正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奥秘。这种辩证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学生理性思维的涵养一定要基于教学内容、学生现状、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必要场所。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授课老师需要担负的使命。
  【周步兵,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其他文献
顾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教育的主题词是“质量”,以“质量”让人民满意。细说到德育上,德育也要提高“质量”。学校德育这些年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还不尽如人意。要办“让人民满意”的德育,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所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您看来,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顾成强德育不尽如人意,我觉得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些老师从语法
乐成,乐享成功。自古即有关于“乐成”的表述,《商君书?更法》有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从中可以看出领导者对于“乐享成功”的重视。引申到学校教育中,“乐成”则阐释为乐于完成教学、乐于健康成长、乐于成就自己、乐于成全他人、乐于享受人生、乐于成就仁德,真正使教育成为师生的快乐之事。  “乐成”理念萌发于四年前,有人要我谈一谈基础教育的问题,我思考良久,想到了“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厌”的现实状况
同事们最近很是奇怪:我们班最近在学校“最美班级”评选中,连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获得最高分。他们问我有什么管理窍门,我告诉他们,其实很简单:把问题抛给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和积极心态,其根本措施就是建立班级管理承包机制。  一、班级承包管理条例  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发挥承包管理的最大化作用,从制度上对承包管理予以保证,需制定有关班级承包管理条例。条例一般包括总则、编制、岗位责任、评价、奖惩等五个环节。
本文探究的是教师对学校校长领导能力的看法。这项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小组成员包括76名埃拉泽教师和73名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教师。结果表明,教师对他们校长领导水平的看法不受校长的年龄、婚姻状况、性别和教育状况的影响。老师们认为,校长在某些方面很有指导能力,如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是很好的倾听者以及能设置可实现的目标。而在有些方面则表现平平,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同情心、赞美、激励以及有效的咨询辅导技
近日,新西兰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从2017年7月3日起,学校在与教职员、家长以及当地的幼教中心协商后,可全面采用“集体入学”(cohort entry)政策。  “集体入学”指儿童在最接近自己五岁生日的某个学期初统一入学。这意味着,取决于生日所在的学期,一些儿童可在距5岁还有8周时入学,另一些儿童可在5岁8周时入学。而此前的教育政策则规定儿童在5至6岁入小学,可以合理延迟但不能提前。“集体入学”
钱 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德育: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浪潮中,青少年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您作为多年专注于国学研究与教育的著名学者,一定会很欣慰,您有什么感触?您是如何看待、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的?  钱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
:郭局长,您好!“教育强区”是顺德区这几年打造的一张名片,而且从近年来的中、高考所取得的成绩已经看到显著的成效,得到社会认可。请您谈谈顺德区在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法宝”?  郭金元:不敢说“法宝”,倒是有一些体会。顺德人崇文重教,不论富裕还是贫困的家庭,不论城市还是郊区、农村,大家都重视教育。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让人民满意。十几年来,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结论一九成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结论二逾五成学校开设过心理讲座,但开设频率较低  结论三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学校不足六成,其中定期开课者不足四成  结论四逾七成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但近五成学生不知开放时间或不加利用a  结论五不足五成的学校开展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  结论六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不足四成  结论七逾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不佳 
包钢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包头市中小学一直走在前列。这不仅是因为包钢五中的心理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更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俯下身子为教师做梯子,给予广大一线教师心理支撑;教师为学生当梯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
小学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规划生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理想。  生涯是生命和生活的过程。小学生涯教育着眼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自我认知、个性爱好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为关注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为学会安排生活、摆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