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玩转大选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秒的电视广告和发达的民意测验能在两周内操纵选民的观点,其效果比10年里所有的讲演。辩论会和政治组织加起来所能做到的还巨大得多托马斯·杰斐逊有一句关于媒体与政府的名言:如果在有报纸无政府,或者无报纸有政府之间作一选择的话,宁可选择有报纸而无政府。在他看来,媒体是自由的最佳保证,他情愿容忍新闻出版的过分自由,以便通过这种随时随刻的审视,把政府的作业置于光天化日之下。
  杰斐逊没有料到的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媒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的媒体不仅与政府共存,而且正在试图造就政府。
  
  媒体“公投”
  
  10月17日,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鏖战正酣之际,美国一些主要媒体进行了一场先行的“公投”,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著名的《纽约时报》在当天发表周日社论,公开称赞克里具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清晰的思维,可以成为“一位伟大总统”。
  该报还同时列举了伊拉克战争、给富人减税、“不尊重公民权和管理无能”等种种理由,对布什总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用“灾难”、“不尊重人权”、“不称职的领导人”等词汇对布什大肆讨伐。
  无独有偶,当天克里阵营还得到了竞选激烈的几个州的重要报纸的支持,例如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先驱报》和克里故乡的《波士顿环球报》。
  但也在当天,《芝加哥论坛报》与《纽约时报》大唱反调,高度赞扬了布什总统。该报称赞布什在面临挑战时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品质,称他“拥有面临大时代挑战的无比决心,而这正是克里未能展现的”。另外几个州的重要报纸如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世界先驱报》、丹佛的《落基山新闻》以及纽约的《纽约邮报》等等,也公开为布什叫好。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媒体投票还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报业领域。9月初共和党大会召开期间,美国国家环球广播公司的总裁鲍勃,怀特在一次招待会上说:“布什总统已经有了(白宫的)工作经验,他应该继续干4年。”
  早在9月底,控制着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美国第二大媒体娱乐公司维亚康姆集团总裁雷石东更是语出惊人,他公开宣称:“从维亚康姆的立场看,共和党政府(对公司利益)更好。”
  考虑到维亚康姆旗下还拥有MTV、派拉蒙电影公司和其他一些有线电视网,选民会注意美国有线电视媒体、三大无线电视台以及CNN和异军突起的福克斯(Fox)频道的真正立场是什么,他们会不会像报界一样表态?
  众所周知,媒体是美国政治交流的主要工具。许多美国人没有机会与政治家进行“近距离接触”,朋友和同事之间也不太愿意多谈政治。普通百姓大多是通过大众媒体纸、广播、特别是电视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选择对象的。媒介因此成为候选人和选民沟通的主要途径。
  现在这个工具自己在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试图挑选政府。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美国媒体不是一向宣称自己政治中立吗?美国的主要报纸表态是否违背了其自诩的“新闻自由”的天赋使命?美国的媒体大亨究竟有没有权利可以公开表示自己支持某一总统候选人?
  联想到这些机构和精英分子可控制的许多包括电视网和其他报道竞选新闻的资源,媒体的表态,究竟有没有给受众提供多元的信息和观点?他们是在向华盛顿的官僚讨好,对未来的政治领袖投资是真正丰富了美国民主的内涵?媒体红蓝阵营分明
  布什在竞选活动中,被塑造成代表红色热情的力量,而克里则是蓝色理性的象征。美国大报的公开表态,与美国现在政治观点的分裂基本吻合,让我们看到了媒体的红蓝阵营的对阵。
  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媒体必然受到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媒体的从业人员,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记者,本身也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他们正挣扎于新闻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与个人或团体的政治、经济利益间,试图影响选举的结果。
  事实上,与其说影响大选结果,不如说媒体是在借机“作秀”。在近日赴美观摩大选期间,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告诉笔者,“二战以来美国的选民基本—上是四四开,即支持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人数大致相当,中间选民只有20%左右。以这次选举为例,现在美国50个州中的40个外大局已定。”双方苦苦鏖战,仅是为了争取剩下的10个州,所占人口还不到全国的10%。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斯·约翰逊是研究竞选广告的专家。他说:“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争夺激烈的战场州,比如俄亥俄州或宾夕法尼亚州,你整天看到的都是竞选广告,让你都感到厌烦。但是如果你生活在洛杉矶和纽约市,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竞选广告,因为这些地方大局已定。”
  从目前情况看,布什将继续保持在南方各州、大平原各州和洛基山以西各州的优势。克里参议员可望在东北部各州、大西洋海岸中部各州和西海岸等传统上属于民主党势力范围的各州获得强力支持。
  双方正在争夺的基本上是中部的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西根、威斯康辛、明尼苏达、爱荷华和密苏里,另外还有佛罗里达,以及西南部的一些小州和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冈和华盛顿。其中,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外1被认为是最重要、争夺最激烈的三个战场州。
  
  媒体享受大选的好处
  
  美国的传媒公司,无论大小,都受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约束。比如,为了防止垄断经营,FCC曾规定,美国不同种类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不同媒体之间不能合并。
  相反,为了给各自的媒体王国“开辟疆土”,各大媒体公司都在推动美国传媒业的“放松管制”,寻求在电视、广播、有线电视等领域内最大限度地拓展业务。小布什是“放松管制”的支持者,因此得到了不少传媒公司老板的支持和青睐。
  美国新闻业的基础是所有权方面的私有制和管理模式方面的股份制。除少数由政府出资扶持的媒体,如美国之音外,全国各大报刊、电视台、电台基本上是各种形式的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的。
  现在,大约有二三十家联合大企业以相互联系的联盟控制了美国大部分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和电子信息服务业。这些大企业、大财团同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都有密切的关系。每次选举的较量其实也会涉及各个财团之间利益的分配。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财团高层董事会自然而然会指使旗下的媒体为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人物摇旗呐喊。而且选举活动为美国媒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比如候选人要打竞选广告就要付给媒体广告费用候选人要让更多的选民了解自己的人品、能力、魅力和政治主张,就要向媒体购买时间或版面进行宣传。
  选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电脑虽然逐渐取代了打字机,但是美国选举策划的成本不降反升。如现在美国有一种新的软件行业也正在悄然兴起:一大批电子工程师和数理统计专家专门为政治竞选和其他政治宣传设计程序。这些是以昂贵的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为补偿的。
  同时,复杂、昂贵的民意测验也需要各种电脑分析技术的支持,加上我们所说的电视媒体传播,美国选举的花费让人咋舌,而媒体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其中的好处。
  
  权力“撕盘”
  
  大约半个月前,前共和党主席、现任美国总统辩论委员会共和党主席法伦科夫告诉笔者一件事。
  1988年美国总统辩论的第一场,老布什和当时的麻州州长杜卡基斯交锋。老布什不善言辞,在观摩现场的人士普遍认为杜卡基斯在辩论中取得优势,但是当时负责为共和党操盘的法伦科夫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没关系,让我们努力吧,你看看明天报纸的头条,就知道我们不会输。”
  果不其然,第二天主要的美国媒体报道都认为老布什和杜卡基斯平分秋色。笔者深有感悟:在美国这个社会里,并不是每个普通民众都愿意花一个半小时全程观看辩论,他们更习惯于通过“名嘴”、“民调结果”来做自己的判断。
  笔者特意观察今年第一场总统辩论后的美国大报和主要媒体,果真,当天晚上CNN的—档节目中,三组美国民众分别被问他们对辩论的看法。第一组人认为克里赢了,因为他们认真看了选举;第二组人说互有胜负,双方打成平手;第三组人则说自己还无法判断,要再等等看。这样,通过媒体的设置,表面“公iE"、不偏不倚的报道,便影响了不少没有看完全程辩论的选民,他们认为这场辩论难分伯仲。
  美国媒体的这种特殊功能,被学者形象地称为Spin,笔者将它译为“撕盘”。Spin的原意是旋转,指的是像赌场的转盘游戏一样,谁中大奖,胜负难测。比如,媒体通过编造、撰写故事,用以表达倾向性的看法,影响着读者和观众的判断。
  “撕盘”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媒体本身变成了文化符号。通过信息创造、电视及其他大众传播媒体,把信息输送到选民中去,强化倾向性的信息,催化选民意识,使他们受到特定候选人或观念的影响。
  
  媒体扭曲政治决策
  
  长期以来,媒体的客观与中立性一向被认为是捍卫美国自由民主制度的重要工具。的确,20世纪初,一些以“扬丑揭秘”为业的记者和作家,以全美发行的杂志为阵地,揭露商界和政界的腐败丑闻。
  这些揭露材料人相争阅,在政治上和法规上都引起了重大的变化,对进步运动作为20世纪一支强大的政治劲旅的崛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为几十年后从法律上扩大新闻出版自由创造了条件。
  比如30多年前,“水门事件”的曝光,让社会对媒体的道德良知深感钦佩,大大有助美国人政治参与的热情。
  但在探讨美国政治与媒体的关系时,人们易于夸大媒体对政府的监督,神化大众传媒的作用。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批评美国媒体说;“我们制订政治决策的方式已经被政治宣传的新形式和新技术所具有的令人生畏的功效扭曲。30秒的电视广告和发达的民意测验现在能以令人惊畏的速度和准确性调整一条政治信息。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在两周内操纵选民的观点,其效果比10年里所有的讲演、辩论会和政治组织加起来所能做到的还巨大得多。”
  戈尔认为,选民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巧妙制作的极富吸引力的信息上。“手段变成了目的。策略淹没了原则……顺口的口号,可引用的引语,有新闻价值的视角,利益集团的玄妙术语,从调查报告中复制下来的首要任务,为增强效果的放松,恰倒好处的情感——这些就是现代政治的形式。它们汇集在一起能把最好的政治家从手中的真正工作上吸引开。”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多次进行机构改革,可是人员有增无减,财政供养的人员据统计达到4600万人,这其中71%分布在县乡。衡阳县很多局都在当地被戏称“全国第一局”,干部之多堪称一奇。  在衡阳县采访,感受最深的除了解决农村矛盾的“药方”丰富外,就是“药方”的操作实施者匮乏。 “三农”问题的痼疾固然需要好的改革方案,但是没有具有改革使命、改革勇气、改革智慧的改革者,也只是纸上谈兵。  《瞭望东方周刊
期刊
日前,教育部出台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学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教育部官员称,“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一规范抵制各种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维护高校共同体的国内国际形象。”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规范》的制定历时3年。学界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宪章”,但也有人对它能否切实解决问题持有不同看法。 《瞭望东方周刊》就此专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袁振国。    《规范》解决不了学术腐
期刊
值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开幕之际,在雅尔音乐会上,中国人的热情与法国人的激情交相辉映;法国印象派画展上名画前的人头攒动,验证了北京人对法国艺术家的仰慕与折服,令人不禁心生感慨。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法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形象?《顪望东方周刊》近日在北京对380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北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包括学生、教师、银行职员、国家公务员、律师、摄影师、工人、市民等。    “一提到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浪漫
期刊
在宏观调控的关键时刻,国内关于当前汇率的检讨却主要已是中国自己的经济问题了人民币汇率又一次成为焦点,但不同于2003年的是,这一次,主要不是外人施压,而是国人自己在国内诸种经济矛盾纠结的情况下,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  2004年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出来辟谣,指斥近日流传甚广的人民币升值的传言,强调中国不可能采取一次性重估人民币汇率的不明智做法,警告豪赌人民币升值是一种不明智的投
期刊
一个财政决算1.33亿元的国债建设项目,竟被一个家族企业骗套了3084万元一个解决百姓用水难的民心工程,居然被一个家族企业当成了“摇钱树”海南一个家族企业仅以138万元资本金便控制了1.54亿元——百倍于其身价的国债建设项目,并骗套3000多万元。国家审计署一次偶然的审计,揭开b 这个“神话”。  这家名叫海南万州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州市政公司)的企业,因在万宁供水国债项目建设中骗套巨额国
期刊
今年,中国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整整10年了。这10年,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全面迈向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的10年,是中国有序进入小康社会,并开始经济、文化、政治全面深入改革的10年。这10年,是上个百年和上个千年的终结,也是新的百年和新的千年的开始。其意义和影响,当从百年甚至千年的变革来衡量。  10月16日至26日是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统一招考的报名时间,据报道,今年将招纳约8
期刊
“在我入主科龙之前,科龙的亏损额大到令我吃惊,以至我与管理层商量是否还要进入,现在忽然有人说我是捡了个大便宜,这让我非常莫名其妙”  “七板斧”是郎咸平就顾雏军所掌控的格林柯尔席卷国有资产手段的指责。对于这种指责,顾雏军从未予以正面回应。  2004年10月20日——科龙企业20年大庆的日子,在“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顾雏军通过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
期刊
中国股市的危局不仅是参与者受到损失的问题,也是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和谐,安全、顺畅运行的问题股市危局的存在尽人皆知,各种各样的药方也开出不少,可是中国的股市总是有些“敏于言而讷于行”。目前证券市场的低迷暴露了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国股市危局面面观    中国股市的危局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之一:股市运行背离宏观经济,暴露了深层次的矛盾。  从1992年年中到现在,上证综合指数在
期刊
和卢新华约定的采访地点是他在上海的寓所。在采访中,卢新华的语速很快,让人很难插进话,或许是寂寞太久,乐于表达;或许是新作《紫禁女》的出炉,让他重获文学青年般的激情。    26年前的“彩票”    见到卢新华那天,是2004年8月9日,记者开玩笑地对他说,再过3天,你的《伤痕》就26周岁了,可他笑着说:“你又在提那张彩票了!”现在,只要提起让他一举成名的小说《伤痕》,卢新华总喜欢以“彩票”来调侃。
期刊
当一家酒店打出“全球最棒的酒店”的口号时,酒店客人不会记住这个口号,却会记住房间枕头上的一块小小的心型巧克力。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其实细节的魅力从来就体现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过,同样的事物经过管理专家的提炼,登堂入室,整个概念变得焕然一新。于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返璞归真,“重新”发现和强调细节。  事实上,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千头万绪,战略、财务、法务、质量,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