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回应“七板斧”质疑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入主科龙之前,科龙的亏损额大到令我吃惊,以至我与管理层商量是否还要进入,现在忽然有人说我是捡了个大便宜,这让我非常莫名其妙”
  “七板斧”是郎咸平就顾雏军所掌控的格林柯尔席卷国有资产手段的指责。对于这种指责,顾雏军从未予以正面回应。
  2004年10月20日——科龙企业20年大庆的日子,在“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顾雏军通过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对郎咸平的“七板斧”论作出了回应。
  这也似乎是顾雏军在“郎顾之诉”浮出水面之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在这份名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调研报告中,谈及近期极受关注的资产流失问题。报告认为,在产权改革中,公有资产流失应该避免,蓄意鲸吞公有资产应该受到严惩。但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体制下,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真实市场价值可能相差非常大。产权改革还涉及很多复杂的不容易控制和把握的环节,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真正的资产流失和被误判为资产流失。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报告的结论——“不能否认科龙发生在2000年、2001年的危机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战略失误、核心管理层的更迭,等等,但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体制层面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显然,这是对郎咸平所持的“七板斧”论进行的直接反驳。报告同时指出,科龙短短“半年内”就扭亏是经过“战略性整顿”,主要原因在于压缩成本和新产品开发。
  “外面很多评论让我恍若隔世,仿佛回到文革时代,企业管理又不被推崇了。”当天的会议顾雏军本人到会并发表讲话,“一夜之间,我受到怀疑,我觉得奇怪,党和国家的国企改革路线怎么就不对了?现在又是一夜之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没有问题。”
  但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顾雏军对政治又似乎有意拉开距离:“我认为最近的一些问题根本没有探讨的必要,有些问题是政治的问题,我也不想多谈。”
  针对与郎咸平的诉讼,顾雏军说:“我已经交给律师了,估计打完这个官司要一两年吧。”但他强调,“在我入主科龙之前,科龙的亏损额大到令我吃惊,以至我与管理层商量是否还要进入,现在忽然有人说我是捡了个大便宜,这让我非常莫名其妙。”
  在调转话题谈了一段格林柯尔的经营后,对于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他的负面评论,顾雏军仍然耿耿于怀:“如果有一天我把汽车做得像冰箱空调一样好,你们是不是才相信我是个能人?”
  本次研讨会另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与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副所长张文魁,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军扩,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助理巡视员贾小梁,国务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研究员常修泽,产业所副所长胡春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卢东斌,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黄速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邹东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等,他们都是来自政府机关、经济学界、法学界的重头人物。
  对于本次壁垒森严的研讨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华民教授认为,国研中心企业所、北京的经济学界部分学者以及顾雏军就这个问题对郎咸平给予回应,是正确的。华民表示:“中国处于转型之中,不能简单用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说明问题,要看大事实,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到底是民营企业效率高还是国有企业效率高?这些大事实一看,问题就很清楚了。”
  上海锦天诚律师事务所大律师严义明则认为,顾雏军的收购到底有没有问题,应该由公安、检察等国家机关审计,调查进行澄清。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争论双方做的都有些感情用事:“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不要过多陷于具体争论。”刘教授不偏不倚地说:“国企改革过程中,既要防止左,也要反对右。”
其他文献
自2004年5月的某个中午起,经常收看电视的观众不经意间,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歌手选拔赛——个蓝色幕布的小房间里,“不加修饰”的参赛选手报上自己的编号,清唱30秒,三位评委按铃中止,点评,选手聆听,感谢,然后离开。  所谓的“不加修饰”令人咋舌:参赛选手中什么样的都有,有瘦得像根筷子,站都站不稳的;有胖得一动就“水波荡漾”的;有丑得让人不忍多看一眼的;有老得嘴里没牙的。选手们穿的也是五花八门,有穿礼服
期刊
陈清泰看起来并不像60多岁的人,这位长期担任中国大型企业领导工作,在国家经贸委又长期主管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学者,给人的印象是睿智、平和。  8月5日,陈清泰来到福州出席福建制造业发展论坛,《瞭望东方周刊》在此间专访了这位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兼副主任的高层“智囊”。    GDP不等于财富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
期刊
因为被美国的网络、报纸和电视台追逐,华裔孔庆翔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偶像。五音不全的他忽然能够从演唱会、唱片、T恤和纪念品中赚钱。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个典型事件,充分揭示了注意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公众的注意力在平凡的孔庆翔身上制造出了GDP。  在注意力经济日渐繁盛的今天,一本名为《注意力经济》的书也应运而生。一版再版,看来的确获取了读者更多的注意力。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书里充满了还有些趣味性的tip
期刊
如果改革是在外力压迫之下推进的,那么一旦压力消失被改革的金融机构就会以各种方式倒退回去“中国银行将不再有科级或处级这样的说法。”10月18日,中国银行总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宣布。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约16.9万名在岗正式员工,将正式取消行政级别。  也许直到这时,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才认识到这场股份制改革是“动真格”的了。  事实上,与假改革不同,真改革就是要打破框框,清晰产权,彻底改变运行机制。真改革
期刊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多次进行机构改革,可是人员有增无减,财政供养的人员据统计达到4600万人,这其中71%分布在县乡。衡阳县很多局都在当地被戏称“全国第一局”,干部之多堪称一奇。  在衡阳县采访,感受最深的除了解决农村矛盾的“药方”丰富外,就是“药方”的操作实施者匮乏。 “三农”问题的痼疾固然需要好的改革方案,但是没有具有改革使命、改革勇气、改革智慧的改革者,也只是纸上谈兵。  《瞭望东方周刊
期刊
日前,教育部出台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学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教育部官员称,“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一规范抵制各种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维护高校共同体的国内国际形象。”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规范》的制定历时3年。学界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宪章”,但也有人对它能否切实解决问题持有不同看法。 《瞭望东方周刊》就此专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袁振国。    《规范》解决不了学术腐
期刊
值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开幕之际,在雅尔音乐会上,中国人的热情与法国人的激情交相辉映;法国印象派画展上名画前的人头攒动,验证了北京人对法国艺术家的仰慕与折服,令人不禁心生感慨。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法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形象?《顪望东方周刊》近日在北京对380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北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包括学生、教师、银行职员、国家公务员、律师、摄影师、工人、市民等。    “一提到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浪漫
期刊
在宏观调控的关键时刻,国内关于当前汇率的检讨却主要已是中国自己的经济问题了人民币汇率又一次成为焦点,但不同于2003年的是,这一次,主要不是外人施压,而是国人自己在国内诸种经济矛盾纠结的情况下,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  2004年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出来辟谣,指斥近日流传甚广的人民币升值的传言,强调中国不可能采取一次性重估人民币汇率的不明智做法,警告豪赌人民币升值是一种不明智的投
期刊
一个财政决算1.33亿元的国债建设项目,竟被一个家族企业骗套了3084万元一个解决百姓用水难的民心工程,居然被一个家族企业当成了“摇钱树”海南一个家族企业仅以138万元资本金便控制了1.54亿元——百倍于其身价的国债建设项目,并骗套3000多万元。国家审计署一次偶然的审计,揭开b 这个“神话”。  这家名叫海南万州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州市政公司)的企业,因在万宁供水国债项目建设中骗套巨额国
期刊
今年,中国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整整10年了。这10年,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全面迈向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的10年,是中国有序进入小康社会,并开始经济、文化、政治全面深入改革的10年。这10年,是上个百年和上个千年的终结,也是新的百年和新的千年的开始。其意义和影响,当从百年甚至千年的变革来衡量。  10月16日至26日是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统一招考的报名时间,据报道,今年将招纳约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