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穿起细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总认为自己平时对学生嘘寒问暖、为他们上好课、能够与他们和睦相处就是对他们负起了责任,从没想过在“批改作业”这一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细微处却能折射出我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
  记得是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下午的自习课,我在教室里批改着同学们刚上交的语文作业,坐在讲台对面第一桌的是蓝浪勇同学。当我批改到他的作业时,我发现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红笔在他的作业本上比比划划。说真的,这一次作业他写得非常好,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了个“A+”,还画了一張笑脸。真没想到,一见到我写了个“A+”,他双手在胸口一捂,深深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啊——,我终于得了一次‘A+’!”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但我却听得一清二楚,当时我愣住了,轻声问他:“你的作业从来都没有得到过‘A+’吗?”“哦,没有,最高荣誉是‘A-’。”“是这样啊?”我内心一阵揪动,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迟迟没有反应过来,我不知道自己是见到他这次得“A+”因为高兴而高兴,还是为自己平时的“吝啬”而惊讶?我当时无言以对。
  回到办公室,蓝浪勇同学说的那一句话“我终于得了一次‘A+’!”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我拿起办公桌上学生的作业本再翻翻看,我感到有些懊悔与不安。说实话,很多同学的作业都写得不错,特别是一些平时表现得不够好的后进生,他们当中有些同学的作业是一次比一次好,无论是书写格式还是作业的正确率都很令人满意,可为什么有时候我就那么“吝啬”,连一个小小的、最起码的“A+”都不舍得给学生呢?就算是鼓励也好呀,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在期待着得到这么一个肯定、激励的“A+”,但却被我忽视了。我想:也许是我总是以优等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吧,或许还是因为他们的“坏”形象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于是哪怕他们进步了我还是觉得他们就是“差”的。其实,我也是2009年3月才刚新接任五(2)班的班主任,就像蓝浪勇同学,因为之前也常常听到老师们说他是个多么捣蛋的学生,午休不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差,思想叛逆……但就是他的“我终于得了一次‘A+’!”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与谴责,我眼前好像浮现出岸上将干涸的水洼里正在无奈地垂死挣扎的小鱼的情状,由小鱼的无奈又渐渐地演变成班级中那些也像小鱼一样渴望得到雨水的所谓“后进生”们。
  “我终于得了一次‘A+’!”这一句话,对我来说,它无疑也是一笔极其可贵的教育研究资源,因为它让我顷刻间清醒: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还要关注课堂上以及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细节。
  我不由得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是啊,细节虽小,却举轻若重。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过分。“细”虽然确实“小”,但没有一种“大”不是由许许多多的“细”组成的。我们教师也是如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敏锐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关注每一个细节,把它作为最可贵的教学资源。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细节至今还依然生动鲜活、精彩迷人,透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对教育那片浓浓的情,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其实,我们也应该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博大的爱,坦坦荡荡的爱体现在细微处,用爱心穿起教育教学细节。
  当我意识到了这些,我就经常跑到网吧、游戏厅里去把即将迷途的学生们给“请”回来上课;在放学后还曾经独自一人走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到学生家去家访,哪怕回来时天已蒙蒙黑,哪怕因为害怕一路小跑一路流泪回到家;我还主动为学生解除青春期里的烦恼;还常常去学生家里“请”来了那些想辍学的留守儿童;在校运会比赛时,总忘不了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点资金奖励他们每人一根雪糕或一包豆奶;有时我还和学生们一起上台演小品、说相声;还总喜欢把与学生们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写成一篇又一篇的教育教学日志;我甚至把班里最调皮、最捣蛋、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不管个子高矮调到前面一二排来坐……渐渐地,班里的同学变得懂事了,也变得更加有礼貌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蓝浪勇同学,他变得幽默,乐观,大胆了,确实很难得。记得那年“六一”节我们班演的小品,大家还推荐蓝浪勇同学当主演呢!当时,我在想:这样的学生不是很独特,很讨人喜欢吗?
  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育思想。”细节就是如此神奇,它可以让教师勇于发现,敢于超越,乐于奉献。教育智慧融于教育细节,这种看似简单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评价,一声鼓励,一份亲近,但通过教师的爱心倾注,它就会转换成为学生永远拥有的风景。
  想想也真是这样,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细节,我们应该关注细节,尊重细节,剖析细节,让它成为我们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也许,我们不敢奢求自己能做一个伟大的教师,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把细节穿起,把细节当做一种责任,把细节做到伟大,这样,我们就可以观赏到缤纷的色彩,甚至还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
其他文献
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具有题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48%的分值。随着课改的发展,其考核的目标也从考核知识为主,转变为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解题总思路是:解读题干、明确立意、找关键词、迁移知识、逐项分析、
中国的电视文艺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以及逐步繁荣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家省级台的湖北电视台,近年来始终坚持走积极创新、不断打造精品的路子,制作了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综艺晚会,获得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全国电视界的广泛关注。比如1996年中秋晚会《月涌大江流》、1997年联合长江黄河沿岸十省市电视台以及香港亚洲电视台制作的喜迎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二龙抱珠》、1998年全国22家卫星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中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而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让小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乐于思考的习惯  一种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我在教学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回生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关键词】识字能力;基础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2    识字能力是学习中最基础的能力,如果识字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之路将会障碍重重。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识字活动必须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外界
目的:比较10%过氧化脲(CP)漂白凝胶和14%过氧化氢(HP)洁白牙贴对三种不同牙色修复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漂白方式和相匹配的充填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近期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更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促使课堂教学,特别是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努力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在课堂教
目的:通过对骨缺损的犬类模型分别植入自体骨、单纯Bio-Oss人工骨、2/3自体骨+1/3Bio-Oss人工骨和1/3自体骨+2/3Bio-Oss人工骨四种不同成分的骨替代材料,比较几种不同材料的
在混合浮选流程中铜-钼矿石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浮选金属的回收程度。为了研究最合适的混合浮选制度,采取了原矿样,其平均含0.17%Cu和0.055%Mo,在这样矿样中所有的
通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案例观摩》的学习,结合我园的环境创设现状以及农村特有的大环境,我深刻的感受到环境对孩子教育潜移默化的力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孩子们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当教育渗透到环境中,渗透到孩子的“家”里,那么孩子的情操自然有了提高,行为自然有了进步。在这里结合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根据我园实践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創设寓教于乐的“农家乐园”。  首先
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对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让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当学生处于快乐的心境中时,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度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