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逝中的美丽与哀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会给人们留下什么?平凡的人生,平淡的生活中,似乎今天不过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也不可能时刻都体味到精彩。所以,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并没有像李白那样从大处着眼,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是从细微处着笔,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细小的美感。就像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都是小景致、小感受,却自有自己的美丽。
  有一个词叫“雕刻时光”。雕刻时光,需要一份珍惜的情怀,需要一份敏锐的感知。归有光把记忆定格在项脊轩上,以悲悯、感伤的笔触,打捞起过往光阴中的美丽与哀愁。
  项脊轩狭窄逼仄,破败昏暗,“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可是,风景从来都不是仅在美舍芳园、名山大川之间,当薛蟠在华宴之上唱“一个苍蝇嗡嗡嗡”时,美器华轩顿然失色;当今人在风景区随地吐痰高声喧哗时,花草树木黯然伤神。风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是人对生活的一种经营,在《浮生六记》中,沈复和妻子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相濡以沫,于清贫中不改生活的情趣,没有高轩峻亭,在几只碗中养上荷花,一样清趣盎然。归有光对老屋稍作修葺,开了几扇窗,又在周围建了墙,栽种兰桂竹木,让陋室有了不一般的情致。少年时代,归有光在项脊轩中读书写字,长啸高歌,冥然思考,听禽对月。充实、宁静的诗书光阴中,百年老屋熠然生辉,留下了作者美好珍贵的记忆。
  小小的项脊轩,记录着光阴里浓浓的亲情。归有光运用细节描写,写了母亲、祖母的两则轶事,虽寥寥数笔,却情真意切,充分表现出作者非同一般的文字功力。“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老妪在归家哺乳过两代婴孩,在归家度过了几十年的光阴,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荣辱沧桑。她回忆起作者母亲的一件小事,在先妣和老妪一问一答中,让读者感受到慈母怜惜襁褓中的女儿的深情,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也感受到时光流逝带给人的怅惘。归有光的母亲勤劳俭朴,为人宽厚,教子有方。据作者另一篇散文《先妣事略》中说,作者的母亲“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过去的岁月一去不返,却留下了丝丝缕缕的痕迹,当人们回忆起它的时候,不由使人在微笑中泛起泪光。作者回忆的另一件事是关于祖母的。和回忆母亲的片段一样,也是以对话和动作构筑细节。祖母看似的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人对家族的期待、对儿孙的希望深含其中,尤其是祖母回去“取象笏”的行为,足见其拳拳之心,读者不由也和作者一样,直欲“长号不自禁”。文以真情感人,作者虽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日常生活,居家过日子,哪里会只有温馨美好,也总有一些不如意、不预期之事,像一片片阴影,引发人的忧伤,让人不由得叹息。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可以看到,归家开始时是几代人同居一处,是大家族,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几世同堂,这对家族中期待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尤为重要。随着时光的流逝,归家开始分成各方各院,叔叔伯伯们分灶做饭,把庭院分隔开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再”是“两次”之意,院子间隔物两次的变化,墙筑得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亲情似乎也越来越淡。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吠叫,旧时大家庭生活的热闹、繁荣在鸡鸣狗吠中成为越来越稀薄的记忆。《项脊轩志》表现的忧伤也不仅仅是分家带来的伤感,还有光阴必然带走的青春、温情,成长和发展注定带来的惆怅。
  欧阳修和梅尧臣谈诗,认为好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项脊轩志》不是诗,却也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没有人能对光阴的流逝无知无觉。据《世说新语》记述,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途经旧城金城,见到当年种的柳树已经合围,不由得感慨: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位征战多年的铁血军人尚且如此,何况归有光这样一位敏感多情的诗文大家,何况归有光是在回忆自己的发妻。妻子辞世当年,曾亲手在院子中栽种一棵枇杷树,早已越长越高,树冠已如大伞。归有光在时光的流逝中,面对物是人非,真切地感受到世事变迁、人生无常之感,欲语还休。
  美国作家马歇尔·伯曼有一部作品,名字叫《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其实,永远都在流逝的光阴,也会留下感动,留下温馨,留下惆怅,当然,也留下了永恒。
其他文献
分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还是衡量教师成绩的主要指标,更是判断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办学质量的最高准则。学业负担减不下来,因为评价;新课改推进不了,因为评价;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劳累不堪,都是因为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全面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的基层学校的做法不妨借鉴——  我曾经到一所学校参观学习,他们学校用评价卡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评价的方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们采用
【摘 要】俗话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大宋风情的展示,而且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基本烙印。柳詞如江南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关键词】柳永 雪梅香 鉴赏方法     多情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枫裹秋情,柳带春意。一枝枝生花妙笔,无非是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其上。掌握了这一点,也就等于拿了一把开启诗歌鉴赏
一、课程导入——走近张良  师:同学们,刘邦将张良列为“汉初三杰”之首,足见张良与众不同。奇人必有异事,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张良?  生:张良,字子房,他长相貌美,是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与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  师:你说得很好,介绍了张良的容貌、贵族身份和他早年刺秦的壮举。本文就发生在张良逃亡到下邳这个时期。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张良跟随刘邦,屡献奇谋,大败秦军
鸟瞰整个普里皮亚季,居民楼早已人去楼空,唯有植物野蛮生长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33年后,我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早上8点,从基辅的独立广场出发,在车上观看了近两小时的纪录片,抵达禁区检查站前签完“生死状”,核对护照之后就正式进入了“禁区”。在切尔诺贝利过夜,住的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式宿舍楼,附近只有一处杂货店,夜间不得擅自出行,需要领队陪同。这里最值得一看的是苏联DUGA-3早期预警雷达
西方营销者可以从中国市场学到什么?  美《哈佛商业评论》5/6月号  几十年来,寻求在全球扩张的西方跨国品牌虽然会根据当地市场订制营销内容和选择渠道,但是遵循着几乎一成不变的西方营销原则。然而中国的营销人员已经开发出一套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方法,它依赖于可共享的、病毒式传播的内容,以及跨渠道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媒体巨头。因此中国的营销模式比西方的传播速度更快、使用的经费也更少,虽说这种模式可能不直接适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开始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各地区所蕴藏的英语课程资源,新旅故事就这样走入了教师的视线之中。本文笔者基于此,对基于新旅故事的英语校本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校本教程;新旅故事;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尹爱林,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成了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文章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整合实施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检测、梳理知识脉络(小结),如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记忆、理解和解释历史,从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国际学校可满足民众对于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为其子女提供一种有质量保证并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e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始建于1968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公益性组织,由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负责统筹、认证和评估。国际文凭(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最初是一种向外交官的子女提供
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多静态指导,少动态生成。而此次“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主题教研,直面问题,做了一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突围。   粤桂“同一堂课”暨“互联网 优课”2019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专题网络教研活动两节研讨课,选择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进行同课异构。基于不同班级学生作文的不同情况,广西柳州市德润中学韦惜玲老师和广东广州中学郑
我一意孤行地走进阴影,殊不知阳光就在我身后。  ——题记  “叛逆”,对我来说曾是个遥远又虚无的词,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讨厌家长的管教与唠叨。  虽然我知道,父母的唠叨和管教都是对我的一种爱,但我总觉得这种爱里包含的成分太多,让我很害怕。  天空像随手翻倒的墨水瓶,千丝万缕的蓝慢慢化开,月光轻悠地照入玻璃,屋子里很静谧。房间里有我写作业的笔声和不太明显的鼾声。妈妈像以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