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视角下爱丽丝门罗《逃离》会话含义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学已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这门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其核心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一直以来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快速发展,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用学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语言学家将语用学带入到文学领域,提出了融合语用学和文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观点。本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尝试在合作原则视角下分析小说《逃离》中的会话含义。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被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收入囊中,使得门罗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逃离》是门罗的代表作,本文回顾了当前学者对《逃离》的文学研究和批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这步小说,而本文将文学和语用学理论结合运用,分析小说中的会话含义。
  本文将对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进行相关的阐述。解释它们的产生过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逃离》中选取了大量经典地使用间接表达的对话,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其产生的会话含义进行详细的剖析,以期更深入地探索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做出一些尝试。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准则;小说对话;《逃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成功的交流不仅有助于信息的传递,还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语言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与媒介。双方交谈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谈双方是否遵循某种共同的规则,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也有很多违反这种规则的现象。故意的违反会话原则往往表达出说话人话语之外的某种意图。本文就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中的对话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进行探讨,看看这样的对话能够表达出怎样的语用意义及效果。
  二、爱丽丝门罗与《逃离》
  爱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作品的主题大多来源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她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透露,她的作品不是自传性的,但是她作品中人物所传达的情绪都是她自己曾经经历的真实情绪。在她的作品中,有着抑郁、青少年时期的叛逆、离家出走、恋爱、结婚、生子、离婚、谋生等一些列复杂的情感。
  《逃离》这部门罗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个小镇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妇人、单身的大学女老师、安静的小镇护士,她们总处在逃离的渴望中。故事中,人与人微妙地连接,却又清晰地彼此分开。生活是用来长久地回味的,所以生活不管怎样都始终透露着温情,哪怕再诡谲再扭曲,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性和共性。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的“逃离”都以失败告终。
  三、合作原则
  Grice在1975年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前必然有某种默契与合作,一种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而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会话参与者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交谈的发展方向。正是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Grice的合作原则具体可分为四项准则:
  1.数量准则:
  (1)使自己所说的话包含(当前交谈意图)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量准则:
  (1)不要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所说的话要与谈话主题相关,
  4.方式准则:
  (1)避免表达晦涩;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避免不必要的冗繁);
  (4)要条理清晰。
  四、《逃离》会话含义分析
  1.数量准则的违反。
  “You sound as if you’ve figured this out,” said Sylvia thoughtfully.
  Carla said,“I have now.”
  “So when would you go,if you could go?”
  “Now.Today.This minute.”
  “All that’s stopping you is lack of money?”
  Carla took a deep breath.“All that’s stopping me,” she said.
  这段对话是卡拉在她丈夫身边逃离之前她和邻居塞尔维亚的对话。从对话可以看出,当塞尔维亚问到卡拉什么时候离开时,卡拉的回答是“现在、今天、就在这一刻。”这一回答显然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因为她所表达的信息多出了实际的需要。但这也清晰地反映了卡拉离开她丈夫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卡拉表达了她对目前生活的不满和想要逃离丈夫的迫切心情。
  2.质量准则的违反。
  I came here to tell you I don’t appreciate you interfering in my life with my wife.”
  “She is a human being,” said Sylvia,though she knew it would be better if she could keep quiet.“Besides being your wife.”
  “My goodness,is that so? My wife is a human being? Really? Thank you for the information.But don’t try getting smart with me.Sylvia.”
  这段对话发生在卡拉的丈夫克拉克和她们的邻居塞尔维亚之间,在这之前,塞尔维亚曾帮助卡拉逃离她的丈夫。克拉克来警告塞尔维亚她再介入他和他妻子的生活。当塞尔维亚强调卡拉也是一个人时,克拉克反问道:“是这样的吗?我的妻子也是一个人?真的吗?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啊!”他的话语是违反质量准则的,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把克拉克对邻居塞尔维亚的不满和愤怒表达得淋漓尽致。   3.关联准则的违反。
  “So what did she phone for?”
  “She wants you to go and help her straighten up the house.That’s what she said.Tomorrow.”
  “What did you tell her?”
  “I told her sure.But you better phone up and confirm.”
  Carla said,“I don’t see why I have to,if you told her.” She poured out their mugs of tea.“I cleaned up her house before she left.I don’t see what there could be to do so soon.”
  “Maybe some coons got in and made a mess of it while she was gone.You never know.”
  “I don’t have to phone her right this minute,” she said.“I want to drink my tea and I want to have a shower.”
  “The sooner the better.”
  Carla took her tea into the bathroom,calling back,“We have to go to the laundromat.Even when the towels dry out they smell moldy.”
  这段对话发生在卡拉和她的丈夫克拉克之间。克拉克让卡拉去打扫邻居的房子,卡拉非常不情愿。所以,当克拉克说到她必须尽快去做时,她转换了话题,开始谈论自助洗衣店的事情,和他们原来的对话并无联系,但是间接表明了她的不情愿。
  4.方式准则的违反。
  “There.I shouldn’t’ve complained so soon,” the mother said.“Did you hear it was a b-o-d-y?”
  Juliet shook her head.
  This dialogue occurs between a mother who is looking after her child and Juliet.The mother wants to talk about the body without frightening her child,so she says b-o-d-y instead of body.She is being deliberately obscure,so that her child will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这段对话发生在一个正在照顾孩子的妈妈和朱丽叶之间。这位妈妈想要告诉朱丽叶关于尸体(body)的事情,但是又不想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她说了b-o-d-y而不是body。她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让自己并不容易被理解,这样她的孩子就无法听懂她们大人所谈论的事情了。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遵循合作原则有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的有效传递。然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并不一定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反之,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行为,往往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和语用意义,也就是说,说话人有时候是为了产生某种独特的语言效果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因此,对交流中他人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或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出现的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要给予重视,因为这些情况往往承载着其特殊的语用意义。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课“活动型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包揽一切教学方式、方法和步骤的庞大的内容的综合体,而是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活动模块或方案,是一种把教师的自上而下教育与学生的相互影响、自我教育和谐融合的优化法,使品德教学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整体性,不断增强教育实效。1、使课程
期刊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最近两年又增加了分值,这样就使得诗歌鉴赏既为难点又是重点。怎样让诗歌鉴赏的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点思路和做法。  一、师者宏观拓展,微观深入  即遵循整体阅读、整体理解的思路,从宏观上着眼,微观处深入,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扣准题干,明白答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引导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动向。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能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
期刊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操作技能过硬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学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技校教学重心所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电子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何上好电子专业技能训练这门课?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工作要充分  1.结合教学内容,精选该课程的操作任务及操作
期刊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参与社会、走进生活、有效教学、灵动生成就成了优化教学
期刊
一、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高校党组织是党组织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数量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并以
期刊
问题是语文的心脏,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确,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活动的科学有效设计对于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老师要充分注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出
期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教学课程目标有两条,一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吸取民族智慧”,这是文化范畴的要求。二是“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是文字(言)方面的要求。  我们传统的解决文言疏通问题,一般有三种办法:(一)教师串讲。但是它越俎代庖,教师替代了学生的阅读过程,是新课程所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