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高校党组织是党组织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数量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并以高校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存在问题
  较长时期以来,尽管方方面面為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工作经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依旧存在不可忽视或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基本表现在:
  1.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经费来源少,数额有限。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教职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以保障关怀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经费来源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党员的帮扶和关怀。
  2.高校党内关怀和帮扶的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党内关怀的难度。首先是学生,一方面他们年龄偏小且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和冲击,使少数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希望发展和超越,目标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产生冲突,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处在社会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之中,进行着比较与选择”[1]。此外,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党员相比,贫困生党员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其次是教职工,因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任务,外加一些考评实行投票制,加重了教师的压力,也增加了党内关怀和帮扶的难度。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反映不热烈。对于解决教师迫切关心的科研问题有时爱莫能助,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基层党组织平时的理论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学习流于形式、效果较差,浪费时间和精力,加上部分党员干部意识薄弱、党性观念淡漠,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导致党员的综合素质有所下滑,对基层党组织不太认同,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3.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尚缺乏,随意性较大[2]。高校各级党组织、广大组织工作干部对“党内关怀”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但往往没有正常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具有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随意性特征。而且,激励、关怀和帮扶的效果如何,缺乏反馈评价机制。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关系着到校园和谐及高教事业的进展,更影响到党内和谐建设乃至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推进,亟待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去思考,去研究,去突破。
  三、我院党总支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成立于2006年,由4个党支部共35名党员组成,另有30名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党员25人,占党员总数的71.4%;36-45岁6人,占总数17.2%;46岁以上4人,占总数的11.4%。作为基层党组织,我院党总支成立晚,党员组成比较年轻,经验欠缺,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建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从探索和实践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入手,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大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政治素质,提升党员的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一)增强党内关怀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我院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成立外语培训中心开办高层次英语培训班,一方面为学校和医院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教师们高效优质的教学也为学院在社会上赢得声誉,打下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学院增加创收,自力更生解决党员关怀和帮扶的经费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全院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二)积极开展党内激励,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政治激励制度化
  通过制定外国语学院《院务公开管理办法》、《民主集中制度》、《党政联席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大会暂行条例》等制度保障全院党员和教职工的政治主体地位和权利,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激励党员参政议政当家作主。
  2.完善正向、负向激励机制
  形成定期不定期的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表彰办法,明确奖励细则,坚持每年“七一”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每年年终对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对党员的成绩和付出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创建“党员教师科研示范岗”、“党员管理服务示范岗”和“学生党员示范岗”,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群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全院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营造比先进、学先进和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对不合格的党员要进行帮教,对帮教无效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还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或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创新性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党总支通过这一系列平台和措施,实现“勤者上,惰者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三)围绕人文关怀,不断完善党内关怀
  传统的党内关怀多为对党员中弱势群体的物质关怀和帮扶,较少关怀党员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们在满足低级需求后的高级需求,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我院党总支在关怀中更多的注入了“人文关怀”。
  1.政治关怀
  政治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在政治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力。我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党员的成长和进步,将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学生和教工,培养成为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奖励措施上也适当向党员倾斜;二是发扬党内民主,畅通党员行使权力渠道。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通过提案、设立网络征求意见箱、召开会议、网页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和建议,并让普通群众能在党内重大决策中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在选人用人时发扬民主,院系和部门的干部任免体现普通党员的意见。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证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思想关怀
  思想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思想的解放与提高,经常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员、干部。一直以来,我院定期在全院教工和学生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在学校党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中获得群众的好评;定期召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部系干部民主生活会,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定期开展普法活动,使党员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3.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实际上就是精神激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对党员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无论是对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还是对党员自身的成才、成长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主要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举措积极加强精神关怀:一是建立健全谈话制度,通过与党员之间的谈话与谈心,及时了解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联系、交流和互动中,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与爱护,让党员真心感受到学院家庭般的温暖;二是健全走访慰问制度。每年重大节日,党总支领导都要为退休的老党员精心准备节日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学院的新年聚会,令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三是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信访接待领导值班表和相关信息均公布于学院网页。学院领导会认真听取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困难,及时研究和回复,能解决的困难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认真说明原因。
  4.物质关怀
  物质关怀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党员、干部的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个人实际困难,努力改善她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对突发的因病、因灾、因祸的困难党员可以实施生活补贴和慰问制度。我院党总支用党费返还经费中的一部分作为特殊党费以及学院拨出的部分基金成立“爱心基金”,用于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家境贫寒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四)多渠道、全方面开展党内帮扶
  1.政治理论学习帮扶
  我院党总支将党员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与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抓住教师和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兴奋点,融政治理论学习于专业学习之中,激发他们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巧妙抓住党校培训、优秀党员评选等常规活动,合理组织安排自主学习、有奖征文、学习辅导讲座以及现场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英语教学能力、英语知识水平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教师党员发展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注入了活力。
  2.教学科研和技能培训帮扶
  自身的发展与技能的提升是党员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党员迫切希望得到组织帮助的两个方面[4]。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党员的素质也是加强学院阵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帮扶党员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制,完善教学督导和听课制度,举办各类业务评比和教学比赛,坚持开展评先选秀活动,广泛地开展对外交流,提升专业素质和内涵,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严格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目前,学院设立了科研资助基金,鼓励申报学校和省级课题,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近几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37篇、主编和编写教材和专业书籍52部,获得院级、校级、省部级课题12项。同时,学院加大了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的力度,至今已组织相关教师外出交流约35次,派出约80人次,多次联系安排访问学者外出进修。学院还特别加强了特色师资---医学英语师资的培养,根据教师的特点和长处组建培训班教学团队、锻炼特色师资,动员和安排对医学英语有兴趣的教师参与跨部系跨领域教学等一系列帮扶措施。
  3.结对帮扶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为了形成长效的帮扶工作机制,党总支制定了“爱心计划”, 建立了一对一的互帮制度,党员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难题,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正确引导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成学业,进步成才。还出台“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班导师/班主任制试行办法”等 (如大学生英语比赛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第二课堂各类活動指导教师等制度试行办法),具体规定班导师和班主任的职责范围、考核办法、相关奖励津贴等,使班导师/班主任制度真正帮助到学生。
  此外,我院还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每位青年教师均与一名或多名骨干、老教师结队子,开展老教师传、帮、带,新老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4.就业帮扶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无社会关系,对未知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学院特别成立为学生“跑工作”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发起倡议,呼吁全院教职工为学生就业找门路、出点子。
  首先从实习环节入手搭建就业渠道。学院一方面召开毕业班座谈会,了解学生实习和就业意向,一方面在教务处实习科的协助下积极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同时,还开展“医院对医学特色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需求的调查”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前瞻性指导设置课程和医学英语知识体系,为下一届学生更好地在医疗及医疗相关单位就业打下专业基础。其次,学院每年举办毕业生模拟招聘会,邀请知名企业的专家来院进行招聘面试实战训练,点评学生面试过程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学院也借此和这些公司建立联系,及时交换用人信息。对于想考研的学生,学院也给予了大量支持和帮助。从学生进入大三起,学院就邀请硕士毕业来校不久的年轻老师、外校在读研究生、考研已被录取的学长介绍学习和备考经验。近年来,学院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建立就业网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渠道,增加学生就业优势和竞争力。
  四、经验总结
  1.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偏废。我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激励、关怀、帮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公开公正、点面结合、义务与权利相结合、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坚持重视、关怀弱势党员,坚持帮扶在学习、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党员。此外,在帮扶工作中,还要做好普遍关怀与重点帮助相结合,经常性帮扶与集中式帮扶相结合,外部帮扶(“输血”式帮扶)与激发内部动力(“造血”式帮扶)相结合。
  2.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需要对机制实行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加强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宣传开展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我院党总支会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学院网站、英文报刊、英文电台等平台,大力宣传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弘扬党内相互帮扶的优良传统,营造基层党组织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通过对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关怀、帮扶“五位一体”的基本格局,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出色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朱孔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8-11.
  [2]王书会,郭泰林,罗爱华.对高校教职工党员进行党内关怀的若干思考[J].党建研究,2009(2):127-12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腾飞,李丽霞.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党内关怀激励制度[J].资治文摘,2009(2):23.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教育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展示交流模式层出不穷,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小学学科是基础学科,其展示交流的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那么,小学学科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感到困惑,在困惑中我们也寻求着展示交流效果最佳的方法。我认为展示交流必须在课前预习、任务明确、精讲点拨这三方面下功夫。  一、课前预
期刊
学生生成学习的动态性,使得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处理动态生成中的问题并将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有许多影响生成的因素,我们利用有利于动态生成的资源,通过增加开放式活动,采用在过程中呈现内隐目标、调整预设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了预设向生成的转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生成学习。  一、增加开放式活动,在活动过程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认同。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重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  本人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成为儿童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它采取“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收获自信,感受自尊。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
期刊
語文教学,必须抓好读和写。读是知识的吸取,写是思想的表达。这两者正是语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怎样达到读写的基本训练,让琅琅的书声浸润孩子的心扉,让浓浓的书香滋润孩子的童年呢?这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  一、阅读实践是凭借  多读可以从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和扩大语文阅读的数量两个方面着手。提高阅读质量,就是反复阅读课文数遍,以求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期刊
小学品德课“活动型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包揽一切教学方式、方法和步骤的庞大的内容的综合体,而是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活动模块或方案,是一种把教师的自上而下教育与学生的相互影响、自我教育和谐融合的优化法,使品德教学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整体性,不断增强教育实效。1、使课程
期刊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最近两年又增加了分值,这样就使得诗歌鉴赏既为难点又是重点。怎样让诗歌鉴赏的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点思路和做法。  一、师者宏观拓展,微观深入  即遵循整体阅读、整体理解的思路,从宏观上着眼,微观处深入,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扣准题干,明白答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引导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动向。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能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
期刊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操作技能过硬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学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技校教学重心所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电子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何上好电子专业技能训练这门课?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工作要充分  1.结合教学内容,精选该课程的操作任务及操作
期刊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参与社会、走进生活、有效教学、灵动生成就成了优化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