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孔圣人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以为真正闪耀的明星,一是鲁迅,以他的思想深度;一是老舍,以他的悲悯情怀。老舍一生著作等身,精品叠出。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四世同堂》,无论是《茶馆》还是《方珍珠》,都堪称经典。可惜,《正红旗下》因为文革而被迫中断写作。否则,我们会对一段历史有更清晰更感性更深入更真实的知晓。
  老舍,普通民众的代言人。他的文字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他的情怀是百姓的朴素情感,他深知百姓生活的甘苦。他来自民间,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人民的艺术家。
  老舍,京味文学的代表者。他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死于北京,抒写北京。北京,是他笔下不变的背景。北京的生活,是他笔下不变的内容。北京的人情世故,是他笔下不变的情感主调。北京的语言,是他笔下流淌不息的生命河流。
  老舍,理想主义的殉道者。深具悲悯情怀的老舍先生,如何能够理解那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革命。以他善良的愿望与纯净的内心世界,如何理解一场革命的政治意义。刚刚才被公认是人民艺术家,一夜之间,被判为人民的敌人。老舍感觉自己的世界瞬间坍塌。他只有孤独地走向太平湖,以此坚守自己的灵魂的自由与高洁。老舍,死时很悲凉,身体慢慢沉入湖底,被淤泥淹没,如同那个他背弃的污浊世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灵与肉,都经受着残酷的考验与摧残。一代艺术家,以如此的方式告别世界,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老舍一生,都在以幽默的笔调抒写着百姓的生活,讴歌着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可是,他的幽默只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却无法在苦难的岁月,为自己寻找一个安顿心灵的地方。
  《昼寝的风潮》,这篇创作于1933年的作品,以深具幽默的笔法,打开了我们的思维,从这篇短小的小说中,可以窥见老舍先生的幽默之风,可以想见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一切传统的伦理道德都在瞬间被摧毁的时候,他依然还可以如此幽默的心情调侃一切。可是,为什么在文革风潮刚刚来临的时候,就选择了退避?这,或许是喜欢老舍先生的读者,心中永远的痛。
  1933年,那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一个同样看不到希望的时代,一个同样颠覆一切的时代。希特勒上台。日本侵占东三省。蒋介石全面剿共。河北省发生巨大蝗灾。世界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传统的伦理思想被打破,新的理论还没有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老舍先生却以他的智慧与热忱,解读着中国现代文化史的重大思想变革。
  《昼寝的风潮》,以一个细微的情节,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以调侃的笔法,抒写严肃的伦理价值理念;以颠覆的姿态,反映传统被打破之后的滑稽可笑。老舍式的幽默,不是肤浅的戏谑,而是深重的反思;不是穿越剧的搞笑,而是现实剧的悲鸣;不是表现戏耍圣人的聪明,而是透视现实荒诞的智慧。
  小说仅以600多字,就描写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剧。有故事,有人物,有场景,有对话,有形象,有个性,有思想,有内涵。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与构思技巧。
  “见了老子细说始末,老子微微一笑,道:老二,该!我没告诉过你么,凡事要无为而治,谁叫你爱管闲事?法西斯蒂,活该!”对话在孔子与老子之间进行。对话的背景是孔子教育上课睡觉的学生,被学生高叫法西斯蒂而气跑。孔子去找老子理论。老子开导孔子要懂得变通,不要只知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死脑筋,要懂得无为而治的巧妙。否则,被学生轰下台是活该。孔子自然难以接受,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理论,就这样被轻易瓦解了么?管教学生怎么就成了爱管闲事?他的诲人不倦的思想就这样投降了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啊?孔夫子无法理解也难以释怀。
  “难道学生睡觉,我还得给他盖上点被子么?夫子反抗。谁那么说来着?不要管他好了,老子说。”夫子无法理解,管教学生也成了法西斯蒂行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明显的就是不负责任,怎么就成了理想化的最高境界。读到这里,或许会引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今天的许多老师,似乎也碰到过类似的尴尬处境。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否则就是体罚学生。老师对出错的学生,只能和颜悦色,否则,万一学生一时想不通,跳楼了或者出走了,那才是大事。我们的教育,不是教育学生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而是尽量不去管学生。这篇写于1933年的作品,似乎是为今天的教育现状而作的预言。
  “夫子虽然热心教育,不肯马马虎虎,可是到底觉得老子对人情世故是极有经验的,于是翼翼如也走回来。”微型小说总是在那些读者可能知道的地方戛然而止,不会做过多的停留。夫子内心的矛盾与思想的斗争,都被作者一笔带过了。而老子的言语极尽简练,没有任何的渲染,只是点到为止。毕竟,这是两位高手的对话,任何的拖泥带水都只是画蛇添足的败笔。
  “到了学校,喝,贴满了标语:打倒法西斯蒂化的孔老二。夫子知道风潮是要扩大,决定采取老子的妙策。”面对现实,夫子只能投降。毕竟,个人的力量如何扭转乾坤。事态的扩大不是夫子所愿意看到的。杰出的教育理念,面对现实问题不堪一击了。那些被奉为“圣经”的理论,在解构一切的社会思潮下,只能投降只能被解构。民主与自由的呼声已经超越了一切。即使学生们并不真正理解民主自由的内涵,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表象化的个性张扬,需要的是绝对化的行为自由。夫子无法理解,那就只能选择投降。否则就只有选择离开,因为离开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降。
  “诸贤脸上并无喜色,由子路代表发言:我们命令你明天给我们添招女生,这是一!第二,以后再不准有考试;第三,昼寝定为必修课程;末了,向宰予在书面上道歉。”学潮的事态在不断发展扩大,面对学生荒诞滑稽的条件,孔圣人只能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的手法解决事端:请客吃饭,书面道歉,满足条件,奉送毕业证书。
  荒谬的内容以严肃认真的形式出现,悖谬的思维以最正统的方式维护,一本正经的孔圣人变为滑稽可笑的人物。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老舍式的智慧。调侃先哲圣贤,不就是调侃整个华夏文明么?颠覆经典传统,不就是颠覆文化之本么?民主自由,难道就是为了打破传统、解构经典么?那么,新的秩序在哪里?新的伦理道德又在哪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附]
  昼寝的风潮
  老〓舍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言犹未了,只听得子路子贡……齐声呐喊:法西斯蒂!
  夫子暗藏怒气,轻声问道:何谓也?
  大家齐喊:法西斯蒂!
  夫子微笑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家第三次喊道:法西斯蒂!
  夫子真动了气,冷笑了一声,翼翼如也,走了出去。心中乱想:没想到教了这么多年书,卖了这么大力气,临完来个法西斯蒂。越想越难过,只好去请教于老子。
  见了老子细说始末,老子微微一笑,道:老二,该!我没告诉过你么,凡事要无为而治,谁叫你爱管闲事?法西斯蒂,活该!
  难道学生睡觉,我还得给他盖上点被子么?夫子反抗。谁那么说来着?不要管他好了,老子说。
  他醒了呢?
  醒了之后发给他毕业证书,好啦。
  夫子虽然热心教育,不肯马马虎虎,可是到底觉得老子对人情世故是极有经验的,于是翼翼如也走回来。
  到了学校,喝,贴满了标语:打倒法西斯蒂化的孔老二。夫子知道风潮是要扩大,决定采取老子的妙策。他偷偷的进了后门,到自己屋中填好几张毕业证书,然后笑嘻嘻的来找宰予子路们。找到了他们,他拍着宰予的肩头,说:朋友,请拿去这证书吧;晚半天也不要上课了,我请大家吃个便饭,如何?
  诸贤脸上并无喜色,由子路代表发言:我们命令你明天给我们添招女生,这是一!第二,以后再不准有考试;第三,昼寝定为必修课程;末了,向宰予在书面上道歉。
  夫子一一的答应了,登时向宰予作书面上的致歉。这样,一场风波算是没有扩大,后来宰予等就成了七十二贤,而夫子至死也没法西斯蒂化。
其他文献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看,对诗人情感的考查占到三分之一强。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提供给考生鉴赏的诗歌的情感有单一指向的可能,但呈现更多的却是复杂多维的情感。因此,考生要想多拿分就必须全方位地考察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历程,多分析,多思索,力争将诗人的多元情感全部挖掘出来。本文努力在思考方向上和技巧上予以方法的揭示,以期让考生有章可循,从而优化答题
期刊
小雨点儿是同事家的孩子,刚刚八岁,最是惹人疼爱的时候。中午的时候缠着我打乒乓球,第一次打,打得完全不局限于球台,乒乓球在空中乱飞,旁边吃饭的人赶快盖上了饭盒。  我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啊?  他说因为小雨点儿是最神奇最可愛的东西,亲了一下小花,花就开了,亲了一下小草,草就跳舞,亲了一下小树,树就长高,亲了……我说得得得,但愿你也能得此魔法,换个清清爽爽的人间。  跟你算是
期刊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由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还特别善于通过魔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
期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期刊
如果说《天堂电影院》教会我们出去闯荡的勇气,那么《海上钢琴师》则教会我们在原地坚守的执著。《天堂电影院》里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钢琴师却把船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他用音乐为自己铸造了一个象牙塔,画地为牢,并乐在其中。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面对的仍是一天变幻十种颜色却其实始终如一的大海,仍是匆匆过往、一波又一波却其实并无差别的流动的人群,他保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期刊
古人说一篇文章应该具有“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的“凤头”,比喻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事实上也是这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写好作文起头,是作文能获得成功的基础。  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文实例,谈谈考场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明主旨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切入话题
期刊
公元2012年底,莫言成了一个最热的词汇。莫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追捧。有人开始兴奋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终于可以释怀了。各大书店网站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莫言的书籍了。文学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了。净化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当文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喜剧已经散场了。文坛,依旧只有少数人坚守着热爱着。大众,其实并没有耐心去阅读莫言的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小说。他们需要的还是一种
期刊
【考点点击】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其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即提供四个选项,选出释义不正确的一项。  综观近几年来的文言文实词考查,发现绝大多数文言实词,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反复学习过的,且大多数文言实词,要么属于活用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要么属于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命题者大多会在这几类文言实词范围内,设计考查题。我们分清了类别,作答起来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以高考真题为例
期刊
综观学生写的议论文,读起来大都枯燥而呆滞,让人如同嚼蜡,不忍卒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往往过多地重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对议论文的文字要求,常以“言簡意赅”而概之,忽视了对语言的锤炼。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议论文不必锤炼词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夫子说教式的语言就充塞于字里行间。殊不知,正确的论点有了形象的文字的包装会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能使读者刻骨铭心。所以说,我们只要
期刊
从1980年开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它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被称为“朦胧诗派”。它是中国汉语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