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与坚守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天堂电影院》教会我们出去闯荡的勇气,那么《海上钢琴师》则教会我们在原地坚守的执著。《天堂电影院》里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钢琴师却把船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他用音乐为自己铸造了一个象牙塔,画地为牢,并乐在其中。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面对的仍是一天变幻十种颜色却其实始终如一的大海,仍是匆匆过往、一波又一波却其实并无差别的流动的人群,他保持自己不变的信仰,保持婴儿般纯洁的心灵,我无法断定这是幸,还是不幸。
  有一个片段,是他站在长长的桥梯正中间,久久停驻,很久,仿佛是一个世纪,仿佛是整个人生。最终,他依然转身回去,回到了他出生的生活了二十多年并从未离开过的地方。最后,在被拆得面目全非并装了6吨炸药的船上,选择了死在这里。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仿佛从未存在过,不为这个世界,不为任何人。不需要仰慕,不需要铭记,只为自己的坚守。
  这坚若磐石的归属感,不知是一种使命,还是一种束缚,让其甘愿画地为牢,沦为海洋的囚徒。或者说,囚禁他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心甘情愿。
  我十分敬佩他的坚守,认同他坚守的行为和坚守的内容,但是我不能完全理解的,是他为何而坚守?是为了养父的意外之死与遗言的背负,还是单纯对音乐纯净的信仰?抑或,只因为,他从未踏上陆地,从未真正理解陆地上的生活,对未知的恐惧?如果是前两者,我都予以尊重和崇敬,但是如果是因为第三者,我并不能完全认同,因为那更像一种消极避世的心理。
  他说:“路有千万条,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可是,若心中已有坚定的方向,便指明了唯一一条道路。路再多又如何,其他的都是别人,为什么不能眼中只有自己的那一条?他说:“世界像个没有尽头的琴键,我不知道怎样在无限的琴键上弹奏音乐。”可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无限的,我们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内心,只是自己的选择。琴键再多又如何,选择自己的琴键弹奏出自己的音乐即可。
  所谓大隐隐于市,就是因为内心坚定而纯粹,对外界的纷繁有感知却无触动。面对诱惑,单纯的躲藏屏蔽是一种选择,而勇敢接触而后超脱,是另一种选择。我无法断定哪一种正确,哪一种更好,但我却觉得后者更需勇气。水本清,固然好,然后浊而后清的“清”,才是更加持久永恒的清,因为有了自净的能力,有了不变的追求。我们坚守,不是因为外界太污浊,只因内心可以纯净,我们坚守的就是内心的纯净,外界污浊无法玷染的纯净。这个世界的棱角太过锋利,命运的力量太过强大,能打破我们保护壳的力量太多了,我们无法在当今这个世界建立无坚不摧的象牙塔。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躲避,而是应走出去,去勇敢地面对并且征服。因为只有如此,无论外界如何污浊,我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纯净的本质。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托起一段不朽的爱情,而炸毁的毛里塔尼亚号上,只遗留一段擦肩而过的失落。陆地上的杰克,用无与伦比的勇气追上了白富美,将天涯化为咫尺;而海上的钢琴师,却因为勇气缺失,任无数次开口的机会在手中溜走,只留下一个再不可即的美丽背影与破碎的碟片,将咫尺化为天涯。也许是因为没有踏上陆地的勇气,所以更没有勇气去追寻已在陆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并会在陆地上过一辈子的女子,没有勇气去为她改变,或者说对她的倾慕不足以抵挡坚守的执著。无论如何,错过,终究只能是,错过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遗憾。有得,有舍,但是我们坚守,不是为了坚守这个行为本身,也不是为了失去其他所有。
  或者也许,真正的艺术家的伟大,只有通过寂寞才能炼就,只有通过悲剧才能成就。
  面对如此纷繁的世界、变幻的人生,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他坚守的执著,但是我想,我们也应该有《天堂电影院》中到外面追求的勇气,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能知道我们为何坚守、坚守什么、是否值得,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有面对诱惑、面对世界的勇气,让我们可以真正勇敢地,坚守一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其他文献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
期刊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乡村是我们最真实最生动最柔软的地方。少年时代,我们一边上学,一边在生产队随着父母一起,整田,锄草,栽油菜;挖土,打夯,清塘泥;插秧,割谷,摘棉花……力所能及为家里挣点工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艰辛而美好,有时电视里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或书刊里一段朴素的文字,都能够撩起心中的云霞和山岚,让人心摇神荡,意悠情长。一个秋阳高照的中午,我回到乡下,回到母亲的身边,陪母亲摘起了棉花,心里却慢慢品
期刊
川端康成尝言:“我的文学,只是所谓感觉的东西而已。”似是自谦,亦无妨视作自负之语。这篇《石榴》便是如此。川端康成透过一个极简单的恋爱事件,充分展露了女主人公敏细、曲微而又丰盈的内心世界,咀之嚼之,余味无穷,表现了川端康成作为一个感觉圣手敏锐深潜的洞察力和炉火纯青的细节构造力。  故事的主干并不复杂,一个叫启吉的青年出征前来向恋人纪美子告别,见面时间极短,话别情景也简单,两人统共说了一句半话,便波澜
期刊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
期刊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走上漫漫人生路。此中要经历不知多少次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有心灵作指引,便不会失去方向。而一旦偏离正确的轨道,付出的将是一生的代价。这正是小小说《歧途》要告诉我们的。  一、想象奇特,构思新颖  小说以“三国”中不为人注意的一个细节、一件琐事为立足点,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并采用寓言的形式加以体现,让羊作为小说主人公,自己去演绎故事,一颦一笑,或喜或悲,不仅形象鲜明,而且真实感
期刊
高考后最惹人注目、最让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高考作文题了,这几乎成了每年的惯例。大家的关注,大家的议论,并不是坏事,恰恰是好事,起码表明了人们的重视。站在教师的角度,当然更应该关注,也更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前几年一样,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一共仍然有18套语文试卷,18道作文题(见上表)。其中,广西仍然使用全国大纲卷,而山西、陕西、河南、河北4省共用全国新课标卷Ⅰ,海南、云南、西藏、新疆
期刊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看,对诗人情感的考查占到三分之一强。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提供给考生鉴赏的诗歌的情感有单一指向的可能,但呈现更多的却是复杂多维的情感。因此,考生要想多拿分就必须全方位地考察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历程,多分析,多思索,力争将诗人的多元情感全部挖掘出来。本文努力在思考方向上和技巧上予以方法的揭示,以期让考生有章可循,从而优化答题
期刊
小雨点儿是同事家的孩子,刚刚八岁,最是惹人疼爱的时候。中午的时候缠着我打乒乓球,第一次打,打得完全不局限于球台,乒乓球在空中乱飞,旁边吃饭的人赶快盖上了饭盒。  我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啊?  他说因为小雨点儿是最神奇最可愛的东西,亲了一下小花,花就开了,亲了一下小草,草就跳舞,亲了一下小树,树就长高,亲了……我说得得得,但愿你也能得此魔法,换个清清爽爽的人间。  跟你算是
期刊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由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还特别善于通过魔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
期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