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温暖纯美的童心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0年开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它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被称为“朦胧诗派”。它是中国汉语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的短诗《安慰》在充满梦幻和童稚之中,流溢着淡淡的忧伤——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开始过着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安慰》一诗,写于1980年10月。全诗只有9行,分为两小节。第一小节,诗人以童稚的心理描述母亲为生活发愁时的情景。那是一个物质十分贫乏的年代,柴米油盐非常紧张,大人们总是在为生计发愁,吃了上顿要愁下顿,可小孩子偏偏是“不识愁滋味”,仍然对事物保持美好的感觉,眼睛里闪烁着“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它们充实和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却不能为大人们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诗人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孩子眼中“冷月映青果,寒灯照愁颜”的清冷画面。果酱是把水果、糖及酸度调节剂混合后,用超过100℃温度熬制而成的凝胶物质,也叫果子酱。它是一种调味品,略带甜味,可以调剂生活的苦涩,却成了母亲遥不可及的奢望。果酱做不成了,生活当然还是原来的苦味。
  第二小节,诗人以一个懂事的孩子的口吻安慰着母亲。一个寒冷的晚上,看着母亲发愁的样子,孩子天真的话语闪耀着一颗温暖的童心:“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野葡萄还没有成熟,家里又无钱买糖,那就别加了,明天早上,就用篱笆上那枚红太阳代替吧,因为它也是“甜甜的”。尽管生活艰辛苦涩,可是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妈妈,你不要烦恼,不要发愁,明天一轮鲜红的太阳会照耀我们的,会给我们带来甜美的希望。最美的永远是明天,诗人在散文《少年时代的阳光》中说,要“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这段话是诗人对《安慰》一诗的最好诠释。
  全诗音韵和谐,节奏流畅,意象单纯。在表现手法上,一是运用对比,冷与暖、苦与甜、白天与黑夜、现实与希望、生活与梦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衬映出一个纯美的童话世界;二是运用通感,“太阳”作用于视觉,可诗人用“甜甜的”味觉来表现,符合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三是运用隐喻,诗中除了“红太阳”代表希望之外,“野葡萄”、“小月亮”、“果酱”也是艰难岁月的某种隐喻,它们是对尘世生活的一种美化和净化处理。顾城“酷爱一种纯净的美,新生的美”。顾城的朋友文昕在《最后的顾城》一文中说:“他是那么远离喧闹,他干净得像一条无人知晓的小溪,仅仅流淌在他自己远离尘世的深山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未被生活污染的童心,所以他的诗简约明洁、自然纯净,充满童稚和梦幻。
  诗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我们,带着绝望和梦幻巡游天国去了;他的早去,成为中国诗坛的遗憾,可他的诗歌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在黑夜找到一线亮光,都能在内心升起一颗红太阳。
其他文献
高考后最惹人注目、最让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高考作文题了,这几乎成了每年的惯例。大家的关注,大家的议论,并不是坏事,恰恰是好事,起码表明了人们的重视。站在教师的角度,当然更应该关注,也更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前几年一样,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一共仍然有18套语文试卷,18道作文题(见上表)。其中,广西仍然使用全国大纲卷,而山西、陕西、河南、河北4省共用全国新课标卷Ⅰ,海南、云南、西藏、新疆
期刊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看,对诗人情感的考查占到三分之一强。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提供给考生鉴赏的诗歌的情感有单一指向的可能,但呈现更多的却是复杂多维的情感。因此,考生要想多拿分就必须全方位地考察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历程,多分析,多思索,力争将诗人的多元情感全部挖掘出来。本文努力在思考方向上和技巧上予以方法的揭示,以期让考生有章可循,从而优化答题
期刊
小雨点儿是同事家的孩子,刚刚八岁,最是惹人疼爱的时候。中午的时候缠着我打乒乓球,第一次打,打得完全不局限于球台,乒乓球在空中乱飞,旁边吃饭的人赶快盖上了饭盒。  我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啊?  他说因为小雨点儿是最神奇最可愛的东西,亲了一下小花,花就开了,亲了一下小草,草就跳舞,亲了一下小树,树就长高,亲了……我说得得得,但愿你也能得此魔法,换个清清爽爽的人间。  跟你算是
期刊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由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还特别善于通过魔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
期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期刊
如果说《天堂电影院》教会我们出去闯荡的勇气,那么《海上钢琴师》则教会我们在原地坚守的执著。《天堂电影院》里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钢琴师却把船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他用音乐为自己铸造了一个象牙塔,画地为牢,并乐在其中。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面对的仍是一天变幻十种颜色却其实始终如一的大海,仍是匆匆过往、一波又一波却其实并无差别的流动的人群,他保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期刊
古人说一篇文章应该具有“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的“凤头”,比喻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事实上也是这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写好作文起头,是作文能获得成功的基础。  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文实例,谈谈考场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明主旨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切入话题
期刊
公元2012年底,莫言成了一个最热的词汇。莫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追捧。有人开始兴奋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终于可以释怀了。各大书店网站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莫言的书籍了。文学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了。净化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当文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喜剧已经散场了。文坛,依旧只有少数人坚守着热爱着。大众,其实并没有耐心去阅读莫言的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小说。他们需要的还是一种
期刊
【考点点击】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其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即提供四个选项,选出释义不正确的一项。  综观近几年来的文言文实词考查,发现绝大多数文言实词,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反复学习过的,且大多数文言实词,要么属于活用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要么属于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命题者大多会在这几类文言实词范围内,设计考查题。我们分清了类别,作答起来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以高考真题为例
期刊
综观学生写的议论文,读起来大都枯燥而呆滞,让人如同嚼蜡,不忍卒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往往过多地重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对议论文的文字要求,常以“言簡意赅”而概之,忽视了对语言的锤炼。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议论文不必锤炼词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夫子说教式的语言就充塞于字里行间。殊不知,正确的论点有了形象的文字的包装会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能使读者刻骨铭心。所以说,我们只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