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匹有尊严的马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由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还特别善于通过魔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形成一种似幻非幻、似真非真的意境。《马语》虽然篇幅短小,但从中照样可以管窥莫言小说的这种艺术特征。
  文章开门见山,直入话题,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马的气度不凡。开头句“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不仅写出了马的精神抖擞,而且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叙述人“我”;“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通过一个比喻,写出了马的高大、厚重与威严;“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写出了“我”与马在情感上的亲近关系,这些都为下文“我”与马的对话埋下了伏笔。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文字中对鸡、牛的描写并非闲笔,它不仅交代了马的生活环境,还借其他动物烘托出马的出类拔萃、傲然不群的形象,以此突出命运对它的不公。
  文章还着重写了马的神奇。这是一匹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战马,但它对以往的光荣历史缄口不言,沉默得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那是因为岁月的沧桑早已沉淀了它的情感。现在,没有了疆场可以纵横驰骋,它只能在乡间泥路驾辕拉车,没有了胜利时昂首向天的嘶鸣,它只能用不知疲倦的奔走来填补内心的失落。但是,30年过去了,它还依然保持着“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保持着那颗昂扬向上的雄心,这是一匹不屈从命运束缚、敢于向命运挑战、具有高贵尊严的马。正是出于对战马的崇敬与热爱,“我”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它盲目的原因,故事情节因此得以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文章借马之口,先讲述了几个与眼睛有关的凄美故事,在情绪上做了充分的酝酿,但最悲情的还属发生在它自己身上的故事:它曾驮着军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获得了作为一匹军马的尊严。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如此爱戴的军官,却在胜利之后丢掉了英雄本色,他不仅迷恋脂粉佳人,还让在战场上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军马充当取媚女人的宠物,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的女人骑到它的背上。出于对一匹战马尊严的维护,它把那个女人掀离了马背,并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将军不仅用皮鞭抽打它,还骂它是“瞎马”,它心甘情愿地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从此再也不睁开自己的眼睛。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文章就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有深意。这里的“我瞎了”一语双关,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理上的“瞎”,自己几十年没睁开眼睛,和真正的瞎子没什么区别;一是指心灵上的“瞎”,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了“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自己不识人,是真正的“瞎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宁愿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马的这种壮举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高中部]
  [附]
  马 语
  莫 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墻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其他文献
听多见多了“高调”、“高身段”的现世百象,近日读到刚刚辞世的美国宇航英雄尼尔·阿姆斯特朗低调处世的故事,犹如扑面清风,甚觉爽快。  阿姆斯特朗是全球登月第一人,其成功的“高度”自是无与伦比,然而这位宇航人绝不自以为高,而是用低身段面对公众,而且一以贯之,终身如此。其实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完成登月壮举时,他就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此的认识,即“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一句极
期刊
爷爷是个和善的老头。  爷爷的个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肩膀宽宽的,脊梁直直的。爷爷是个普通的农民,他知道秋分种麦正当时,也能看云识天气。他有自己的果园,种着我爱吃的水果蔬菜;他有自己的田地,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样样数数的什么都有。爷爷的身子骨很硬朗,可以背着喷雾器干一下午农活。爷爷在村里是很有见识、很有威望的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去征求爷爷的意见,爷爷总是很热心地帮助大家伙,因此在村里的人缘
期刊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
期刊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乡村是我们最真实最生动最柔软的地方。少年时代,我们一边上学,一边在生产队随着父母一起,整田,锄草,栽油菜;挖土,打夯,清塘泥;插秧,割谷,摘棉花……力所能及为家里挣点工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艰辛而美好,有时电视里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或书刊里一段朴素的文字,都能够撩起心中的云霞和山岚,让人心摇神荡,意悠情长。一个秋阳高照的中午,我回到乡下,回到母亲的身边,陪母亲摘起了棉花,心里却慢慢品
期刊
川端康成尝言:“我的文学,只是所谓感觉的东西而已。”似是自谦,亦无妨视作自负之语。这篇《石榴》便是如此。川端康成透过一个极简单的恋爱事件,充分展露了女主人公敏细、曲微而又丰盈的内心世界,咀之嚼之,余味无穷,表现了川端康成作为一个感觉圣手敏锐深潜的洞察力和炉火纯青的细节构造力。  故事的主干并不复杂,一个叫启吉的青年出征前来向恋人纪美子告别,见面时间极短,话别情景也简单,两人统共说了一句半话,便波澜
期刊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
期刊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走上漫漫人生路。此中要经历不知多少次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有心灵作指引,便不会失去方向。而一旦偏离正确的轨道,付出的将是一生的代价。这正是小小说《歧途》要告诉我们的。  一、想象奇特,构思新颖  小说以“三国”中不为人注意的一个细节、一件琐事为立足点,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并采用寓言的形式加以体现,让羊作为小说主人公,自己去演绎故事,一颦一笑,或喜或悲,不仅形象鲜明,而且真实感
期刊
高考后最惹人注目、最让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高考作文题了,这几乎成了每年的惯例。大家的关注,大家的议论,并不是坏事,恰恰是好事,起码表明了人们的重视。站在教师的角度,当然更应该关注,也更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前几年一样,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一共仍然有18套语文试卷,18道作文题(见上表)。其中,广西仍然使用全国大纲卷,而山西、陕西、河南、河北4省共用全国新课标卷Ⅰ,海南、云南、西藏、新疆
期刊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看,对诗人情感的考查占到三分之一强。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提供给考生鉴赏的诗歌的情感有单一指向的可能,但呈现更多的却是复杂多维的情感。因此,考生要想多拿分就必须全方位地考察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历程,多分析,多思索,力争将诗人的多元情感全部挖掘出来。本文努力在思考方向上和技巧上予以方法的揭示,以期让考生有章可循,从而优化答题
期刊
小雨点儿是同事家的孩子,刚刚八岁,最是惹人疼爱的时候。中午的时候缠着我打乒乓球,第一次打,打得完全不局限于球台,乒乓球在空中乱飞,旁边吃饭的人赶快盖上了饭盒。  我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啊?  他说因为小雨点儿是最神奇最可愛的东西,亲了一下小花,花就开了,亲了一下小草,草就跳舞,亲了一下小树,树就长高,亲了……我说得得得,但愿你也能得此魔法,换个清清爽爽的人间。  跟你算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