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因此,计算教学决不容忽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兴趣习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把握教材,明确计算教学的目的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十二册书的编排,我们可以发现,最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进行计算教学,而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计算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计算教学能为解决问题服务。例题的编排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规律:大多数都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并展示出学生学习的各种计算方法,有的提出估算,有的提出口算,还有的用笔算的方法解决,然后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并说明理由,再对优化的方法进行强化练习,进而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编排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与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落脚点应定位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二、应注重情境创设的巧妙性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笔者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們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引入形式多样化,避免简单化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人,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2250÷12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四、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法则,并简化运算过程
  运算法则的掌握过程是从开展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度到压缩的、省略的思维活动。开展是为了理解,以确保初期运算的准确,压缩是为了简化中间环节,提高计算速度,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度到语言简练,这就是对计算法则的理解阶段。但计算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这才能形成技能。如:在讲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训练时,让学生边计算边说运算思路、运算法则,并写出计算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后,逐渐省略中间过程,并挖掘出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1/6 1/7开始时,写全过程,最后,总结规律直接写结果。即,分母互质,分子是一的分数相加,和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和的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五、保证适量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明白了算理与算法,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就够了吗?完全不够,必须保证适量的练习。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必须做到脱口既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课前3——4分钟口算。形式多样化,可以看算、听算、抢答和直接写得数等等,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2)进行针对性练习。口算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笔算进位加法“346 37”的时候,我们就重点练习练习4×7 4,3×4 9等这样的口算,有利于学生在计算中正确地进位。
  2.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
  (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接下来周帅老师的这节课就做的比较好,导入环节直奔主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第三,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回顾、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9-3×3时,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8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總结,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1.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细心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4.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参考文献
  [1]何斌彬.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初探.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9)
  [2]王湛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
  [3]张爱玲.对计算教学的再思考.基础教育课程.2008,(0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幼儿阅读重点不是幼儿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能够写多少字词,而是帮助幼儿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关键是培养幼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情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谈一谈个
数学学科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数学知识的理论分析、验证
近日,以“应对危机,共谋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广东--新加坡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出席论坛并分别做了主旨演讲.论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
上完《狐狸和乌鸦》的第一课时,我转换教师角色,借了学校的数码摄录机,窒上马褂,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第二课时的课堂上.
要用好主题图,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知识的获取,是人类成长的基石.而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受益终生.本文立足于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展开,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领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