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教育界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转机。目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展了改变,为此,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英语是大部分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和技能。为了迎合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公共英语教学,从而实现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高职教育现状来看,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全面扩招,导致学生的基础差距较大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性水平较低等,最终影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水平。为此,本文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公共英语教学策略,以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作者简介】侯杰,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已经实现了多元化教学的不断探索,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和办学能力,相信不久后我国高等教育将会迎来全新的时代,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原本的211、985院校教育,而会有更多种教育目标并存,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作为教育系统中的特殊教育类型,不同于本科的学术性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强化专业人才的应用型技术水平,但是相比于普通职业院校又更注重意识强化,为特定行业培养服务高端人才。为此,在我国全新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得到了全新的教育转机,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多专业共存的培养课程,在社会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如何精准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科的教育现状
  目前,据2015年全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年普通高校共有2529所,其中高职类院校占1327所,高职学生人数平均规模为6057人。我国教育部深入贯彻现代教育思想,积极发展高职院校,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与产业全面对接,激活现代教育的影响力。公共英语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得到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并且常见的专业学科都开展三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以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1.学生层面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英语三个年级的高职学生英语高考成绩普遍在50-90左右,由此可见,当前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学生自身来说,面对英语书面考试都是一个难题,就更别说是灵活运用了。此外,由于地域差异带来的影响,高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层现象,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客观问题。
  2.教师层面的现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其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并不是英语专业出身,虽然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却缺乏高职教育的行业知识,同时对高职学生这种特殊的教育群体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教师往往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路开展教学,与学生们的基础和认知产生严重的脱节,无法实现高职公共英语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此外,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扩招下,师资力量也存在严重不足,以往的教师往往无法应对更多的学生上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影响高职学生们英语能力的提升。
  3.学习层面的现状。除了学生和教师本身,高职院校本身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主要以国家和地方的就业需求为向导,满足市场发展动向,在教学管理上也趋于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仍然过于守旧,虽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管理发生了改变,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思想,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交流,影响学生们公共英语水平的提升。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考核仍然以考试为重要标准,重视最终的结果,对于公共英语的考查往往还是采取笔试的结果进行评定,无法展现出高职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学生们的发展。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与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展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结合我国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现状来看,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分层教育,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高职公共英语分成不同級别开展教学,然后结合高职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并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标准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为学生们量身打造教学方案。此外,在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可以融入技能模块教育,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们都能够结合自己专业的知识,实现公共英语的灵活运用,从而发挥高职公共英语在专业发展中的价值。因材施教,高职公共英语开展分层教育不但能够培养专业化人才,同时也能够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打造高效英语教学团队。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专业化人才,学校还应该引入专业的师资力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做准备。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聘请企业内专业的英语技术专家来学校进行教学讲座,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专业发展情况,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打造双师型高校教师团队,其次,强化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水平,从而培养专业化教学团队,满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开展现代化教学模式。作为一门语言类教学科目,为了实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高职公共英语的关键在于实际运用,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师生互动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在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并且课下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微乎其微,开展微课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展示,与学生们探讨其中的内容,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学生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教师进行交流,解答疑惑,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快地提高英语水平。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英语知识用微课展现出来,清晰地展现出知识结构,让学生们相互探讨,通过自己探索获取的知识更容易掌握。   4.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水平,教师应该以为全部学生搭建成长桥梁为前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从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的出发,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中应有所体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目标要服务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断强化其专业英语水平。此外,教师还要改变学生们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定位,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为学生们构建良好的情景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但让学生们懂得书本上英语知识,更能够实现专业化的英语运用。培养学生们掌握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对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并且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这些特点,针对丰富的英语教材内容,将英语课文内容改编成舞台剧的表演内容,充分满足高校课堂的开放性原则,开展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們充分发挥自身的表演欲望,实现锻炼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的目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制订表演活动的计划,并为学生们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们通过课余实践来编排自己的角色剧情,通过不断的排练,进行舞台表演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帮助学生实现对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实现英语口语水平的锻炼,与高职公共英语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此外,在学生评价中,教师也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不以成绩做定律,综合评价学生们的公共英语技能水平,给学生们一个准确的评价与定位,并且设置良好的教育目标,为每一个学生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们公共英语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未来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公共英语教育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为了满足高职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引入全新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对学生们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发展,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60-61.
  [2]陈敏.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J].校园英语,2017(38):77.
  [3]唐艳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25.
  [4]何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初探[J].好家长,2014(48):7.
  [5]杨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6):107-109.
  [6]宋梅梅.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34-35.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 ”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全方位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需求。基于UMU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英语专业口语课项目化教学成为一种趋势。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利用UMU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发布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进行成果展示、项目评价,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空中英语为我校“三位一体”语用型英语课程之校本课,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因其“千人同堂”的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全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低热高萎”的症状。因此,分层学习,建立一套激励评价体系,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学生发展素养;空中英语;分层教学;评价  【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学习这门语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言一定会存在差异,而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学会用英语交流,就必须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以培养。本文以电大为例,就电大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大;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王艳敏(1983-),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广播电视大学,助教,
【摘要】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应自然。自然的即是生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也就是说,无论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师生之间都要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生态课堂”正是追求这样自然、和谐、灵动、开放的课堂。它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是一种师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智慧得以充分展现的自由场所,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从学习者个体发展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部分传统理念和思想已经不再和时代发展的趋势相符合,创新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条件。在素质教育下,人本理念开始被重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融入人本理念能够使课堂得到良好优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人本理念;初中英语;实践;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吴雅玲,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  引言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变得非常重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能够带给初中生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体验。本文就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行研讨,探究如果达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结合研讨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启发。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创新管理  【作者简介】闫玮,甘肃省泾川县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针对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状况加以改善,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与思维品质,通过练习与讲解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题型,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学习思路,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写作构思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陈冬梅,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英语学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教育方针,也是未来人才的需求导向。现在的学生将来要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更需要有综合性能力,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關键词】职业学院;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作者简介】郑慧敏,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
【摘要】随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改革,目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已不再适用。因此,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模式的改革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几年国内高校英语教育的模式,然后就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改变中,推动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徐丕青,李艳芳,边玉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项
【Abstract】 Some measures to optimize education mode were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based on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se m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