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环境的优化重点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对话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各国认可的共同发展战略。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教育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通过调动和发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更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而高中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打破传统教学的“师道尊严”,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隐含可持续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隐含可持续发展的取向。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的社会性活动,作为一门时代性较强的教育,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但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它永恒的现实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与归宿。而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求知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离开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事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而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来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倚重的动力和途径。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促进社会完善的手段之一,又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的发展恰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富于渗透性和感染力的教育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地发掘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在潜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一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动力和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社会、教育、人的发展带来的自然要求,是符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的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自我优化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谋求肉体与精神的和谐圆润,促进身心均衡协调,以保持全面强劲的发展能力,也就是既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变革和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一,观念的转变:由“独尊”转向“互尊”。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尊重,即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师生的观念首当其冲应该进行革新,由传统的“师道尊严”转为师生互相依存的共同体,在尊重差异、个性的基础上,由“唯我独尊”的狂妄转向师生异质主体间的共在,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主体之间不仅有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而且在知识、能力、需要、兴趣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导致他们对同一现象、理论的理解不一,价值取向有异,从而形成了师生主体间的互补性和异质性,为师生之间形成“互尊”提供了现实基础。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应以承认和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互相尊重。对于教师而言,要尊重学生主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一个个差异中发现教育教学的契机,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及其关注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在教育中既要消除无我意识,又要避免妄自尊大,要学会尊重教师,学会理解教师的教育用心,尤其是要谅解教师的偶然错误,还应学会包容他人,为他人着想。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的观念要由“独尊”转向“互尊”,实现在尊重个性、保留差异性的基础上使师生双方进行对话和交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最终推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教育方式的转变:变“独白”为“对话”。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教育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一独白和对话,“前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在有关的谈话中说话,而其他人仅作为听者,后一种情况相反,说话是在双方不断交替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对话的教育活动中,人们的思维才是具有创造性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更新教育方式,从传统的独自式控制劝导方式转变为平等交往的对话方式。
  在对话式教育中,高中政治课教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的过程,而是师生主体之间共同建构知识和创造新意义的过程,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学生也不再是以前的“待填之鸭”。在政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对话”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从而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由知识权威者成为思想的启迪者,由知识的“代言人”成为意义的“对话者”。在对话式教育中,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积极进行思想的交汇、情感的碰撞,有助于促进师生主体间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意义的共建,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方式只有变“独白”为“对话”,才能藉由师生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导向德性的形成。
  第三,教育环境的优化:变“对峙”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人的思想进行提升净化的教育,教育环境作为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师生作为有独立个性、人格尊严的人,要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中平等对话,就需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育情境,生成、共享一定的道德规范。
  和谐的教育环境需要师生共同创设和营构。首先,在政治课堂中,要树立交往的师生观,改变知识权威的角色,打破话语霸权,既不能教师一言堂,也不能学生满堂论。教师在当好学生顾问的同时,应一视同仁地与全体学生交往,切实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与此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知识的交流,充分发挥自主性,唯“真理”是上,切实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师生交往,达到生成人的德性的目的。其次,学校也应形成既严肃又活泼的管理方式,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文建筑等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渗透性,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强化互尊意识,引起师生价值观的共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才能走向深入,正是这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那种平等、合作、信任、包容、共享的关系,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认可与肯定,从而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活力,变“对峙”为“和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娜,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教师问题的思考[J]
  [2](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M],
其他文献
【摘要】做为语文老师,可以从命题、积累素材、整理修改成文等方面加以训练,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  【关键词】切近 积累  整理  兴趣    作文是衡量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一些简单化、片面化的误区:为应付常规检查,仍沿袭每学期8次作文的惯例;为赢得中考高分,以作文的
[摘 要]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问题设计 规律 发展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读与写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结合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校曾经多年致力于读写结合的研究。不同的试验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做法:有些老师认为读写结合应强调自然性,认为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不必刻意进行指导;有的则认为通过阅读范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有的主张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采用化整为零式的小练笔形式进行训练。  每种做法都有可取之处,试验下来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初中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型,那些中外名著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作品奔腾的情感激流,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有血有肉的思想情感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黑格尔说:“没有人的情感,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可能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走进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创新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教学内容要注意从生活中来,向生活开放
传统的作文教学,你讲我听,你说我练,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主观能动性不能调动起来,学生只能在自我封闭的情况下,抄袭作文,东拼西凑,结果是捉襟见肘,有血有肉的东西甚少,缺乏语言色彩。新形势下,教师应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搞好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中,积累素材,筛选材料,加工材料,迁移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三种学习情况:即合作、竞争、个人学
[摘 要]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能够反映出学科共同体的专业特征、学科文化底蕴及学科发展前景等。具备良好学科素养的教师对学科共同体会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会激励和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和维护学科共同体的声望。  [关键词]科学范式 学科信仰 学科人格 学科通观 培养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恩(Thomas,s,Kuhn)最先提出“范式”的概念。它是指由科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和现阶段的学习实际相矛盾,愈来愈显示出其诟病。那么,在小学信息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将创新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之中?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将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以兴趣培养作为创新意识的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关心和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差生转化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是一门艺术,转变差生则是一门更重要的艺术。    一、差生的形成    差生时刻围绕着高级学校的教学,几年来我在高中学校工作的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影响提高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苦难。差生的成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