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眼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自已的角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将语文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及做大量反复的练习,他们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是知识灌输的容器,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往往不高。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注意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使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由“厌学”转变为“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
二、学习策略的定义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那么,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学习策略。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各种方案。
三、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
弄清楚了学习策略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看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即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后有什么意义?
首先,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后,可以通过复杂的原理,找出其规律,了解其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其次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认知条理性。再次,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可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不必要对每一种知识或每一个问题都经历过或学过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能力的培养。最后,可以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适应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打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做准备。
同时,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率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求索和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现代学习的社会里信息增加、生存空间急需拓展的状况,符合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及独立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既然,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有那么重的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呢?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儒;授人之渔,可供终生之用”。国内外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完全可以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的掌握必须联系学科教学才有最佳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及学习目标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即通常所说的具休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研究者们发现,同样一个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写作、阅读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幼儿则可能相当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个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教会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如:写提纲、画示意图、向同伴讲授内容等。
3、让学生在运用某一策略时,知道自己为何用此策略及如何应用。
4、指导学生运用“反思认知”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反思认知”又可被通俗地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隶属于学习策略之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计划),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5、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我们不能忘记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会影响他们的成绩,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功效。有些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学生学习某些材料时,要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学生定成绩,如此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并感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实现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以学生“捕鱼一技”,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至于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
眼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自已的角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将语文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及做大量反复的练习,他们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是知识灌输的容器,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往往不高。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注意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使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由“厌学”转变为“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
二、学习策略的定义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那么,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学习策略。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各种方案。
三、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
弄清楚了学习策略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看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即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后有什么意义?
首先,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后,可以通过复杂的原理,找出其规律,了解其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其次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认知条理性。再次,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可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不必要对每一种知识或每一个问题都经历过或学过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能力的培养。最后,可以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适应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打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做准备。
同时,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率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求索和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现代学习的社会里信息增加、生存空间急需拓展的状况,符合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及独立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既然,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有那么重的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呢?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儒;授人之渔,可供终生之用”。国内外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完全可以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的掌握必须联系学科教学才有最佳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及学习目标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即通常所说的具休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研究者们发现,同样一个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写作、阅读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幼儿则可能相当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个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教会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如:写提纲、画示意图、向同伴讲授内容等。
3、让学生在运用某一策略时,知道自己为何用此策略及如何应用。
4、指导学生运用“反思认知”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反思认知”又可被通俗地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隶属于学习策略之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计划),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5、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我们不能忘记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会影响他们的成绩,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功效。有些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学生学习某些材料时,要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学生定成绩,如此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并感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实现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以学生“捕鱼一技”,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至于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