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精彩给《社会》 展魅力于课堂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现在普遍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从教学目标出发,社会课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教学实际看,社会课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其效果可想而知。其原因虽说有多种因素,但教育体制没有理顺;教材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课教学的这种疲软的现状,还精彩给社会学科,展社会独有的魅力于课堂呢?
  
  一、 学习方式自主化
  
  社会学科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有认识社会史实为主线的知识,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内容,有以全球经济为基础的内容等等,它是以时为经,以史为纬的一门“活”的学科。然而在我们的社会教学中,课堂缺乏生机,教学缺乏活力,令人窒息。如何打破这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式以自主化为主导,让活跃气氛充实课堂,洋溢鲜活的教学活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化,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运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质疑、探究、归纳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自主化,是尊重学生个体,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燃烧的火炬”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需要的教学帮助和时间。”在传统的社会教学中,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学生跟着教师屁股后面转”的方法,极易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导致学生思维逐渐钝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习方式自主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因此,他认为,要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架设一座“知识桥梁”,并把它称为“先行组织者”。皮亚杰也认为,当一个人对新知识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学习方式自主化,就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发现和深化,以架起新认知的桥梁,并在新认知的内容上进行链接、深化、巩固。
  学习方式自主化,让学生由“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根据社会学科的特点,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在于学生理解的思维训练,在于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许多史实和现实学生已基本看懂,需要的是对史实和现实的全面理解和理性分析。让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化,有充分时间去理解、思考和探究问题,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使老师“让你答”转变为学生“我要问”的主动性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营造出和谐、活跃、有效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 学习空间自由化
  
  所谓学习空间自由化,是指在教学中设置开放的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自由地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给学生积极创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给学生以尊重、信任、爱护、平等,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愉快学习,享受学习中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精神活动处于激活的状态,焕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志。同时学生的能力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并进行反复地有意识地训练逐渐培养出来的。而这就必须让学生留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在自由空间中培养探究意识,掌握知识技能,增强学生能力。
  社会学科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它始终有一定的滞后性,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学习空间自由化,就是让学生能把“学习内容社会化”,即把现实社会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满足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满足学生探求的需求。而让社会内容现实化,是因为社会学科内容来源于社会,教材内容只是已有的定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补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现实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学习空间自由化,是开放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 学习媒体先进化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知识总量扩充的无限性与传统的教学内容容量的有限性之间、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更新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显著,并成为现代教学体系改革的焦点。同时,从教学内容的外在形式来看,信息社会中,集声、像、画等为一体的教材将进一步代替和丰富文字描述;从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上看,现代社会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丹塞雷认为:学习材料的网络化对学生获得正确的事实概念及其结构关系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学习的迁移。所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猛发展,从而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致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发生了转变。作为社会学科的教学势必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让社会学科展现精彩,展现社会教学的魅力,我们必须使社会教学的学习媒体先进化,把教学中的枯燥、抽象的内容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励学生积极思索,为学好知识铺下成功的基石。
  在社会教学中,利用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这样不仅吸引学生,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社会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习媒体先进化是我们社会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诱人的魅力。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在社会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让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化,让课堂学习空间自由化,让教学学习媒体先进化,那么社会学科教学决不会再是抽象的说教,沉闷的气氛,难堪的现状,而绝对是精彩无限,魅力无限,教学活力生机蓬勃,呈现一片簇新的教学天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文艺界人士常常感叹:让各路明星最为恐惧的事情,莫过于观众的“审美疲劳”。而在教育界,最让老师们头疼的莫过于学生的“厌学心理”,一旦厌学情绪蔓延,老师无论怎样的妙语连珠、苦口婆心都是徒劳无益的。谁都清楚,只有学生们自己想学,教学才能产生效果。怎样纠正厌学心理,激励学习斗志,这是目前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年级面临的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调研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 优化课堂教学。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初学课文,对课文的想象能力较弱,于是采用
[摘要]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本着“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艺术特色为抓手,自2013年起,历时五年,开发并整合了高中生生涯发展的校内外生涯教育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展开了一系列兼具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功能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课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25-03  一、引言  虽然教育部非常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心理教师面临课时不足、需要承担行政工作等困境,研究者对23位不同地区高中心理教师的调查发现
编者按当年韬奋先生等三联前辈,能使读者出入编辑部有宾至如归之感。我辈后人,虽愧望前尘,但也竭诚欢迎读者能够经常和我们沟涌、交流。我们每月25日举办的“服务日”活动,与读者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也是目的之一。    我是一名学航空工程的大学毕业生,偏爱社会科学,故《读书》成了我最偏爱的朋友之一。  我每次拜阅《读书》后,总有许多想法——就象它每次亦可融释我的许多想法一样——但这并非达成平衡。如读完《从“
大千世界,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擅长交往且能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实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的,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
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一直承载着智育、德育、美育三大任务,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教育长期存在着“粉笔+黑板 嘴巴 教材”“上下五千年,全凭老师说”的呆板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史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
〔摘要〕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呢?心理教师除了要能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外,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能汇编和开展校本心理教育主题课程,策划组织开展心理活动,做心理课题研究等等,还需学会运用一些心理技术开展心理分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师;学习;成长;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0-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函髻记》这本小书,人所罕见,这里作一介绍,也许对了解弘一大师的人生观、伦理观、爱情观有所帮助。  《函髻记》是用文言写的仿唐传奇小说,以木活字排版,罗纹纸精印,活字仿欧阳率更劲秀之致。卷端署名“盟鸥榭著”;封面正书“函髻记”三大字,左下署“盟鸥榭杂著”,在杂著二字之间钤一朱印,文曰“李息私印”(白文无边方形)。李息为大师未出家以前常用名之一(茹素后则改用李婴),照常例只有作者
《清史艺文志及补编》上下册(一九八二年四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第337页附录四,《马太玄清史稿艺文志校勘记》“人名之误”内,“戴田有”应作“戴名世”。案:《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戴名世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忧庵,清桐城人,康熙进士,官编修,少年才思艳发,尤留心明一代史事,网罗放失,时访明季遗老,考求故事,后因所著《南山集》,用明永历年号,左都御史赵申乔劾为狂妄,事下刑部,竟坐大逆伏法,株连获遣者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