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内涵要义、逻辑架构与发展路径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胜任力是中学教师生命价值的本真体现,是在“观念—行动—反馈”三环节连续发展下的动态演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纵向连续的视角对中学教师教学胜任力进行演绎分析发现,教师教学胜任力内涵是教师教学认知的深刻化过程、教学实践的最优化过程和教学反思的自觉化过程,其能力结构是由教学认知力、教学实践力与教学反思力构成的“三维一体”的综合能力.中学应通过多角度引导教师认知教学,培育中学教师的教学认知力;多途径拓展教师教学实践,提升中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力;多渠道深化教师教学反思,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更新力,进而发展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其他文献
教室文化是一种以教室空间为载体,通过实体环境、规则系统与活动情境向学生传递价值内涵的文化.完美的教室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体现出“载文化人”“用情感人”“以规导人”的隐性德育功能.指向隐性德育功能实现的教室文化的建构,需要确立“德育本位”的建设基调、凸显“全员参与”的营造主体、优化“软硬兼顾”的内容配置及拓宽“技术融合”的运用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陈氏家训中“勤学廉俭”“孝亲为本”“正心诚意”等具有典范意义的伦理价值理念,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对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进行模型建构和测量,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选拔、培训和考核校长提供依据.基于欧盟核心素养分析框架,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及对一线教师、校长、教育专家的半结构化访谈,构建的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模型,认为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能力,包含一个核心理念、三个维度框架、七个素养指标.同时,对编制的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量表编制过程规范、科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测量的工具.
OBE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OBE理念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间存在契合性.OBE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优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目标,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如何提升基层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助力新时期教育改革,是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1246”教育科研管理模式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采取以服务为本的六大教育科研举措,开展全过程、动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科研管理与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区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当前,高校重研轻教委托代理困境的成因主要包括:委托代理主体的目标追求不一致,导致偏重科研的目标导向;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重研轻教的机会主义;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激励约束的不均衡,导致重研轻教的道德风险.基于此,高校应建立系统性评价监督机制,破解代理人机会主义;建立教学成效的追溯机制,抑制教学上的道德风险;建立动态双向合约的代理机制,调动教师自觉自主的责任意识.
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关系着教研共同体的持久运作,也影响着教研共同体研讨成果的创新、扩展和深化.但是在实践中教研共同体的内生式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引领,成员关系也相对松散,成员参与比较被动,凝聚成员思想的文化建设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内生式发展的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需要设定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组织愿景,形成内生式发展的向心力;建构促进教师信任关系的组织机制,促进多个成员的抱团发展;打造释放教师个性自由的组织模式,促使成员全心投入组织;建设引领教师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形成组织积极向上的风气.
作为乡村中知识分子的乡村教师,兼具双重本质属性:专业性和公共性.然而,在社会变迁中,乡村教师渐渐丧失了其公共性的身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塑乡村教师的公共性身份对乡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教师以“新乡贤”的身份重返公共生活,应兼顾历史维度和现实向度,才能全面明晰公共性身份衰落的根源和现实困境.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消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关涉国家制度改革、城镇化的形成、教师专业化体制的加强以及教师文化权威的降低.未来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的复归与塑造需要培育乡村教师的内在贤能,守护乡村教育的公共性,构建乡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作业政策经历了关注单一化、融合信息化、改革多元化、管理聚焦化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中小学作业政策关注点不同.我国中小学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为:重视减负与身心健康,持续控制作业数量;注重作业内容质量,作业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推进五育共同发展,作业目的由应试转向素质提升;关注电子产品使用,作业载体进一步得到规范;制定专门化作业政策,推进作业管理精准化.未来,我国中小学作业政策制定需要广泛征集意见,借助培训与规范助力政策执行,同时要加强各部门实施监管以及构建多方力量参与的支持体系等.
“校长国培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实施是对教育家办学的回应,指向乡村教育振兴,但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培训者的任务取向对于乡村教育家成长目标的偏离、参训者的重在参与之心对于教育家成长之心的置换、培训内容的通识取向对于乡村教育话语的遮蔽,致使乡村教育家未能迅速长成.要实现“农助工程”助力乡村教育家成长,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标定“靶心”,精准实施“农助工程”;加强培训前的调查与研究,按学理之需与参训者的主观之需供给培训资源;推进培训中的启蒙,帮助参训者建立乡村教育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