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野菜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有两种以“苦”著名的野菜,一种是苦荬菜,一种是苣荬菜。“荬”,在口语中,读“模”;“苣”读“曲”,简称“苦模”与“曲模”。
  这两种野菜都是菊花科,但是细分起来不是一个属类。苦荬菜是苦荬菜属,苣荬菜是苦苣菜属。苦荬菜是一年生草本,苣荬菜则是多年生的宿根。在黑龙江,苣荬菜也叫作小蓟,是治疗肝病的中草药。但是专家不认可,因为它并不是小蓟,药效不一样而有假冒之嫌。
  但是,虽然并非同属,苦荬菜与苣荬菜,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叶子,初生时都是贴着地皮,从根部向四面发射,仿佛粗糙而有缺口的绿色光芒。它们的花朵呢?也都是金黄色的,模拟太阳的光而努力地向四周放射,把棕色的土地一点一点灼燃。
  春天的时候,苦荬菜和苣卖菜是北京人喜欢的食品,在公园绿地或者田头山坡,不免见到挖野菜人的身影,他们蹲在那里,用一把小铲子,把苦荬菜与苣荬菜挖出来,带回家用清水洗净,根部白嫩,茎叶新绿,蘸着酱吃,清脆爽口且有败火功效。对这些人,园林工人很反感,往往在绿地上放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此处喷有农药后果自负。”然而,如果是非绿地,苦荬菜和苣卖菜就没有这种幸运,难以受到园林工人的呵护了。
  有一年,我和妻子去怀柔山区的一个村子玩,那是一个半山区的小村子,原本寂寂无闻,有本事的农民都出山进城了。一个美国人发现这里打开窗就可以看到长城,于是买了一所农民的院子,将其改造为会所,在这里举办小型国际会议,每年到这里开会的人都要提前申请。我们去的时候,这个村子的农家院不再有人出售,凡是地理位置好的,基本都被改造,或者改造为旅社,或者改造为度假的别墅,颇有旅游景点的味道了。有一个农家小院被改造为饭馆,大门虚掩,我们推门进去,里面是一个细长的院子,有一排平房,一个石碾子和一丛粉红的桃花。我们来得早,不是饭口,大师傅还没有上班,寂静的屋顶上峭立一座砖砌的矩形烟囱,顶端出口用两块瓦片对接,拼出一个洁净的浅灰色的弧形,一只漂亮的喜鹊,踮起脚尖立在上面,“喈喈”鸣叫。突然想起了鲁迅,想起了《故事新编》里的《奔月》,“虽然并不笑,颊上也还有浅浅的酒窝”那样一句关于嫦娥的话。如果是乌鸦多好,可惜是喜鹊,不能做“乌鸦的炸酱面”了。这家饭馆以北京炸酱面做招牌,但是价钱昂贵,真的好吃吗?
  我们找了一家高坡上的饭馆,这是一家四合院,四面都有房子,前檐安裝落地玻璃,有大厅,也有单间,单间也是落地玻璃。这样,单间与大厅之间可以相互“透视”,“肝胆相照”。我们在大厅里坐下,服务员走过来问我们要什么菜,我看看菜谱,上面有清炒苦荬菜和地三鲜,便点了这两样。之所以点这两道菜是因为:一、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荬菜,来到这座小山村,尝尝这种久负盛名的野菜,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吗?二、地三鲜有多种做法,食材不同,味道也不同,这家饭馆的食材有些特殊之处,怎样的特殊,现在已然淡忘了。青菜易熟,原以为可以很快吃到,却不料久候不至。等候的时候,蓦地看到院子里有一条可爱的棕黄色的大狗,伸出前爪拉大厅的门,将要拉开的时候,单间里的主人走过来,把门关上,不让它进去。大狗用爪子拍拍门,无奈地摇摇耳朵回到院子里。这扇门两面开合,既可以推也可以拉,凭大狗的爪子很难把门拉开,但是如果大狗站起来,把身子趴在门上“歪”一下,借助体重便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去。我很想把这个方法教给大狗,但考虑到主人的态度,这样的念头也就夏日流星似地一闪而过。大狗进不到主人那里,很不甘心,每当有食客进来,便奔跑过去,但总是在接近房门的时候,那门便霍地关上。反复了几次,大狗倏地瞄准一个机会,跟着吃饭的客人进入大厅,跑到主人所在的单间,蹲在门口笑眯眯地凝视主人。主人看看它,把它牵进去,大狗欢快地在桌子下面钻来钻去,但是很快便被驱逐出来。它做了什么让主人不高兴的事呢?在这家饭店外面,我们见过主人与这条大狗。主人和妻子、孩子照相,大狗兴奋地从汽车上跳下来,蹲在旁边高兴地看着他们。和主人在一起的,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和老年夫妇。我们判断这可能是祖孙三代,三个家庭组合。
  比我们晚来的食客,点的菜陆续送上来了,而且有些已经吃完离开,苦荬菜和地三鲜却迟迟没有消息。我们问服务员,她说,今天厨师比往日少,忙不过来。我说,我们点的都是青菜最容易做,为什么难熟的鸡鸭鱼肉反而快呢?服务员支吾几句,便不说话了,只是答应我们再催大师傅。又过了很久,苦荬菜终于送上来,我吃了一口,极苦而难以下咽。又过了半天,地三鲜也终于送来,妻子说,今天不应该来这家饭馆,你点的都是便宜菜,人家赚不到利润怎么会给你做?我埋怨她为什么不早说,她笑道,我也是事后诸葛亮。你难道忘记了《圣经》里的一句话:盲人岂能领盲人,两个人不是都要掉进坑里了么?
  这是我第一次吃苦荬菜,真的是这样苦吗?晚间睡觉时,想到白天的故事,突然觉得有些怪异甚至好笑,笑我自己见识不多,吃出了那种地老天荒的苦味。或许就是这样,否则怎么会以“苦”打头,而且还有诸如“苦碟子”“苦丁菜”之类的别称?
  然而,事情似乎也并不那么简单。过了几天,无意中在网上搜到一则关于苦荬菜的文章,信手转录下来,作为一个小小纪念。依据那篇文章的说法,苦荬菜有多种吃法,可以凉拌、可以做馅、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汤,甚至可以泡茶而颇有风味。但是无论怎样,首先都要将洗净的苦荬菜放入沸水里焯一下,迅速捞出,洗出苦味,挤干水分之后待用。吃苦荬菜是要把苦东西挤出去的呀!这么一想,口腔里难免生出一丝苦味,而在苦味中突然忆起山村中那只漂亮的喜鹊与那条大狗,棕黄色可爱的大狗,喜鹊与大狗,你们还好吗?
其他文献
王晓华 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生态批评研究》《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个体哲学》等多部专著,在《南方周末》《天涯》《钟山》《上海文学》《随笔》等杂志和报纸发表散文四百余篇。曾赴美国、英国、韩国、瑞士举办生态文化讲座。兼任《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顾问。  一  飞机在洛杉矶上空盘旋。透过窗子俯瞰下面的群山,道路清晰可见。它们伸展、交叉、分延,消失于目力所不及
期刊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上海市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传到网络上,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针对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期刊
旧时乡村的一天,是水井拉开帷幕的。  村人秉承古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所以人们总在晨起时就开始挑水扫院。  水桶撞击井沿的“咣当”声像射钉射进黑暗,劐开黑暗,锲向水井,喧闹把黑暗撕得一缕一缕,水桶绳在人手中“哧溜——哧溜——”地滑动。水桶中的黑暗被更黑暗井底的水灌满,拔上来时,水波白光将一缕一缕黑暗驱散。肩膀上,扁担颤悠悠地给水波和曲,“吱吱”的木质与铁钩的摩擦声惊醒树上的鸟儿,惊
期刊
徐国志 1963年出生,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首批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等多家报刊,诗歌《高处的叶子》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奥雷一号》获全国公安文学大奖赛三等奖。获2015年《民族文学》诗歌年度奖,首届“热河文学奖”,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等多个奖项。  一条河流和故乡连在一起,这条河流就在心底
期刊
金陵十二钗,各负前缘,各承使命,降生在这软红十丈的人间。不同的是,正册诸芳生处花柳繁华,得享钟鸣鼎食;又副册众女儿亦守在小小角隅,演绎悲喜一生。唯有她,茕茕一身,几被遗忘,又副册里一夜脆黄的纸张,便注定她渡尽劫波,一生坎坷。但你若问她,此生苦否?她定会噙着浅笑,无言一如清秋菱叶,月下白莲。  一 逐流  旁人想起香菱,总禁不住扼腕,叹一句“真应怜”。我想起香菱,只觉雪飞炎海,心下清凉,唇角不觉衔起
期刊
刘备摔阿斗的桥段,后人多以至善似伪,收卖人心度之,笔者也从未觉得不妥。近读《世说新语·德行》篇,才惊觉自己的鄙吝之心,原来大多至情似伪,至化似伪,至孝似伪。  阮裕有一辆豪车,凡有人开口借乘,无不应允。有一人想要借车葬母,但又羞于开口。阮裕事后得知,一声叹息:“我有如斯好车,别人竟然不敢借用,要这劳什子干什么?”于是付之一炬,真是率性而为,至情似伪。  范宣年仅九龄,挑菜伤指,边号边说:“不是为了
期刊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2015年第7期《语文学习》)。  张开认为,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题都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我们通过将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题与2015年高考其他作文题目比较的方式,来具体认识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
期刊
午后,四周很安静,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房,粘住了我书桌的一角,长长方方的一小块,好像我们家乡的年糕一般。搁笔一瞬,瞥了一眼窗外,冬日的阳光正暖,是个平和而安静的好天气。梧桐正不緊不慢地靠近阳光,近一点,再近一点。  猛忆起,老家的院子里不也有一棵这样的梧桐吗?  奶奶常在那棵树下掸棉花。挑个暖暖的日子,搬个板凳,就开始在那里掸棉花。棉花是暖而洁白的——吸了太阳的暖,偷了天上云的白。可那洁白的棉花
期刊
古 董 80后,现居太原。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参编书籍两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省级课题两项。评论、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中华诗刊》《诗选刊》《文学报》《中国文化报》等刊物。  许多城市都有一条叫五一路的路,每条都承载着所在城市的一段历史。太原的五一路也不例外。  五一路原本不是一条路。1934年9月14日出版的《国师月刊》第35号,刊出几篇游记,记录了5月7日,山西省立国民
期刊
古代诗话中,关于诗文之气的论述很多,很多诗文也充盈着各式各样的“气”,但要到把文章写到“至境”范围内的“气象”就很难了,投机弄巧肯定不行,很多都是起于工拙,看起来笨笨的,但内涵却不凡,这一期中所选的四个作家是有这个方向的努力和实践的,向迅散文低沉的气息,徐小泓散文的烟火气,黄摩崖散文的清气,许震散文的真氣,虽然触及的题材不同,写法也不同,但都用了实实在在的工夫,这样的笨办法本来就是写作的要义,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