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后,四周很安静,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房,粘住了我书桌的一角,长长方方的一小块,好像我们家乡的年糕一般。搁笔一瞬,瞥了一眼窗外,冬日的阳光正暖,是个平和而安静的好天气。梧桐正不緊不慢地靠近阳光,近一点,再近一点。
  猛忆起,老家的院子里不也有一棵这样的梧桐吗?
  奶奶常在那棵树下掸棉花。挑个暖暖的日子,搬个板凳,就开始在那里掸棉花。棉花是暖而洁白的——吸了太阳的暖,偷了天上云的白。可那洁白的棉花却要塞进黑色棉布鞋里去。那鞋,好丑。奶奶缝好了棉鞋想让我穿上,说:“太阳公公晒过的,热乎着呢!”年少的我只单纯地觉得那鞋难看,不想穿。奶奶把鞋往我脚上一套,我又在床上胡乱地蹬着脚,想摆脱丑陋的黑棉布鞋。奶奶却说:“天这么冷,穿上,穿着才不感冒。”我仍不听,仍闹着要脱下来。奶奶无可奈何,直到迫于母亲的威严,我才乖乖穿上。
  到了学校,看着同学漂亮的小红靴子,再看看自己的黑棉鞋,我“哇”的一声哭了。这鞋子怎么越看越丑哇!
  那一刻,我觉得奶奶好讨厌。
  夏天,奶奶总会在梧桐树下的桌上放几块冰镇西瓜。放学回来,叫一声“奶奶,我回来啦”,便拿起西瓜大块朵颐。凉凉的西瓜下肚,驱走了滚滚热气,真舒服!阳光透过梧桐叶影影绰绰、参差斑驳地映在我的脸上。眯起眼,吃口瓜,真是惬意极了!当我情不自禁地将手伸向下一块西瓜时,咦……瓜呢,已在奶奶手上了。“吃太多不好,会生病的!”奶奶说着,全然不顾及我脸上晴转多云的表情。
  那时候,我觉得奶奶好小气。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不惧母亲的威严了,不管母亲如何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我都不肯再穿上那双黑不溜秋的棉布鞋。于是,我感冒了。
  再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的时候,我开始有了零花钱。我在夏天的时候买了一个大大的冰镇西瓜,吃它个够。然后,我生病了。
  我逐渐明白,奶奶做的棉鞋,仅剩一块的冰镇西瓜,都是为了我。
  风过,窗外梧桐沙沙作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轻声念出,往梧桐树那儿走,没有了眼泪,唯余了哭腔——
  悔不当初体汝心,而今思起,眼不干,泪成河。
其他文献
新与旧,无疑为一对孪生姊妹,无旧就无所谓新,无新亦无所谓旧;但同时,它们又不共戴天,相互排挤,难以相濡以沫。当一件新衣服附身裹体,必意味着一件旧衣服的退却离去;当一个崭新的面孔神采奕奕地端坐于主席台的最中央,必能隐隐地望见一个远去的背影暗自落寞神伤……新的取代旧的,后浪推涌前浪,既为自然之定数,亦为社会之规律,对此,人即使再感慨感怀,却无力左右。  然而,新和旧永远是相对的,两者的角色定位并非一成
期刊
王 倩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铁路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孟冬,廿三日,小雪,一候虹藏不见”,这一天,大半个北中国都在下雪。  2016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
期刊
尊敬的老陈:  你好!  首先我要祝贺你。祝贺你拥有一个如此聪明懂事的女儿,祝贺你减少了出行时的安全隐患。也许你会对此感到不解,也许你会认为我是在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但是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我这样说的理由。  我认为你有“三喜”值得祝贺。  这第一喜,喜在女儿冰雪聪明,对家人关心备至。你一向习惯在高速上开车时接电话,殊不知,坏习惯的背后,有着家人热切关注的眼眸。他们忧虑,他们担心,他们屡次劝阻,
期刊
王晓华 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生态批评研究》《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个体哲学》等多部专著,在《南方周末》《天涯》《钟山》《上海文学》《随笔》等杂志和报纸发表散文四百余篇。曾赴美国、英国、韩国、瑞士举办生态文化讲座。兼任《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顾问。  一  飞机在洛杉矶上空盘旋。透过窗子俯瞰下面的群山,道路清晰可见。它们伸展、交叉、分延,消失于目力所不及
期刊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上海市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传到网络上,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针对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期刊
旧时乡村的一天,是水井拉开帷幕的。  村人秉承古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所以人们总在晨起时就开始挑水扫院。  水桶撞击井沿的“咣当”声像射钉射进黑暗,劐开黑暗,锲向水井,喧闹把黑暗撕得一缕一缕,水桶绳在人手中“哧溜——哧溜——”地滑动。水桶中的黑暗被更黑暗井底的水灌满,拔上来时,水波白光将一缕一缕黑暗驱散。肩膀上,扁担颤悠悠地给水波和曲,“吱吱”的木质与铁钩的摩擦声惊醒树上的鸟儿,惊
期刊
徐国志 1963年出生,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首批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等多家报刊,诗歌《高处的叶子》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奥雷一号》获全国公安文学大奖赛三等奖。获2015年《民族文学》诗歌年度奖,首届“热河文学奖”,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等多个奖项。  一条河流和故乡连在一起,这条河流就在心底
期刊
金陵十二钗,各负前缘,各承使命,降生在这软红十丈的人间。不同的是,正册诸芳生处花柳繁华,得享钟鸣鼎食;又副册众女儿亦守在小小角隅,演绎悲喜一生。唯有她,茕茕一身,几被遗忘,又副册里一夜脆黄的纸张,便注定她渡尽劫波,一生坎坷。但你若问她,此生苦否?她定会噙着浅笑,无言一如清秋菱叶,月下白莲。  一 逐流  旁人想起香菱,总禁不住扼腕,叹一句“真应怜”。我想起香菱,只觉雪飞炎海,心下清凉,唇角不觉衔起
期刊
刘备摔阿斗的桥段,后人多以至善似伪,收卖人心度之,笔者也从未觉得不妥。近读《世说新语·德行》篇,才惊觉自己的鄙吝之心,原来大多至情似伪,至化似伪,至孝似伪。  阮裕有一辆豪车,凡有人开口借乘,无不应允。有一人想要借车葬母,但又羞于开口。阮裕事后得知,一声叹息:“我有如斯好车,别人竟然不敢借用,要这劳什子干什么?”于是付之一炬,真是率性而为,至情似伪。  范宣年仅九龄,挑菜伤指,边号边说:“不是为了
期刊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2015年第7期《语文学习》)。  张开认为,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题都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我们通过将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题与2015年高考其他作文题目比较的方式,来具体认识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