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女性,我的身体我做主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盛可以小说《北妹》通过锋利急促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不同以往女性写作的原初女性形象——钱小红。作者通过自身的打工经历以独特的叙述语言第一次将中国底层打工女性纳入文学聚光灯之下,《北妹》既是用身体欲望反抗现实性别秩序,又是对以往女性写作的一种突破。
  关键词:《北妹》 原初女性 性别诗学 身体
  盛可以小说《北妹》问世已有十年之久,然而文艺评论界并没有从文学史意义上以及性别诗学意义上给予足够的评价与重视。这是一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程,未曾有作家像她这样触及中国底层打工女性这一群体且叙述的故事是如此的有力量。对它做出这样评价是不为过的。小说呈现中国底层打工女性的生存困境问题,作者叙说着中国底层打工女性的苦难的故事,这种叙说本身就具有特殊意义。它完全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那样——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它述说的是发生在中国底层人民的故事,作品给人坦诚与真实感,很重要的原因是源于作者不受西方话语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传统”的束缚与影响,用自己的生存经历去言说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一底层群体里的故事。所以,西方有关的女性主义理论在这件作品上存在失语,然而令人担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在这件作品上同样存在失语,而这是值得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反思的。
  一、独特的叙事风格 盛可以的语言风格,一开始就具备一套属于自己叙说的语言,可以这样说,优秀的大作家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如鲁迅的语言风格以及赵树理的语言风格,具有作者鲜明的印记。《北妹》写作于2002年,经历90年代打工潮的她书写此类故事时,不仅仅是在写自己的经历,更是由点到面,写的是这个群体的生存境遇。有人评论她的语言如刀,锋利急促,如火山喷射的岩浆,读来酣畅但更多的是令人焦灼,因为这里面承载着足够深的苦难,它里面抽离出了温暖。
  作家盛可以是一位叙事的高手。她的这种叙事方式已经不同于以往固有的三种有关底层人民的叙事方式。第一种叙事模式是怜悯式的叙事,作品不仅包含叙事者自己的怜悯,而且作为叙事者心中理想的读者是对自己所写之人与事要心存怜悯。我们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怜悯之心,并也让自己对作者所写之物产生怜悯,但是这种叙事难以写出底层群体的真实生活;第二种是持一种零度情感进行写作。作者完全置身于事外,这种外观化叙事策略,看似是零度情感,然而在写作中却很难不带有某种情感,同时这种模式也很难让读者进入故事之中;第三种苦难叙事便是集中放大苦难,聚焦所写苦难,然后突出苦难的灾难性,这是很多作者惯用的手法,但是读完之后,没有难受,只有如同好莱坞大片一样将苦难娱乐化一番,没留下任何印象,更不要说有什么鲜活的形象出现。盛可以的叙事不同于这三种,她既不放大苦难也不处于零度情感写作,然而更多的是以如刀的姿态直面现实女性问题。
  1990年女性文学中女性叙事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文化水平素质高、经济能力独立自主,且具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如果经济和艺术鉴赏前提消失,这些女性很有可能沦落为金钱的附庸。90年代女性叙事往往回避女性与金钱、性别以及意识形态背后复杂的历史关系,而将女性放在温暖的房间之中,回避社会现实问题。这很容易使女性文学写作引入身体享乐与欲望发泄。盛可以《北妹》却以直面社会现实,直面底层女性,直面女性与金钱、性别以及意识形态之间历史关联。
  二、理论困境与自发的理论出路 盛可以是第一个正面接近并将底层女性纳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作家,因为之前没人像她这样写作,以前的作品没有像她这样将底层女性放在文学聚光灯下进行手工解剖。这不是西方理论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小传统的那条路,这是她自己的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给中国理论界提供了一个问题。现当代文学深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很多作品是用西方的话语逻辑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盛可以这部作品并不是这样,很难用西方理论解释她的作品,或许我们不该用西方理论去阐释,她提供的作品是在向我们自己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所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可以不需要用西方的话语言说自己的故事。
  欧洲与中国国情不同,西方大部分阶层是中产阶层,无所谓“底层”。一百年来,中国女性阶层的独特性和现代性不同于欧洲。中国大部分是底层阶级女性,中产阶层很少,中国妇女最重要的问题是妇女生存困境问题。妇女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来自市场与资本家的压力;二是来自男人的压力;三是来自传统道德观念的压力。讲述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女性故事,不能回避三个主要压力,我们需要直面现实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我们女性写作第一个问题是贫困人口中的贫困女性。《北妹》关注的是珠三角的“打工群体”,21世纪以来,每年至少有一亿次打工人口流动。文学反映的是人的问题,文学反映的最大多数人的问题应是中国大多数这样的文学需要关注的。
  然而,这群人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她们是“被”产生出来的。改革开放后,当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出现困境时候,国家投身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之中,投身于全球化之中。珠三角率先开放“资本市场”,出口初级产品,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充当加工厂的角色,因为当时中国包括现在中国处在劳动红利阶段,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涌入城市,涌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北妹这些底层女性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产生。
  珠三角生产的产品是供应给欧美国家,这些商品被中国老板剥削后又要被外国资本家剥削,打工妹承受着世界资本主义剥削,被纳入资本市场之中。资本市场的逻辑是追求最大利润,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商品,从而来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会出现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人工作时间的做法,《北妹》中便是如此的行径。他们承受双重剥削,在家门口被美国老板剥削。
  三、原初女性,欲望与反抗 钱小红的身体并未得到解放,仍旧受到父权的歧视。她为钱打工,用自己的身体去抗争,这并非西蒙娜·波伏娃所说的“身体解放”,而是仅能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来反抗。钱小红的身体依旧是男性把玩欣赏的对象,这是不自由的状态,或者说是一个伪自由命题。   钱小红的成长背景:母亲不在,父亲不管,她生存在一个道德真空状态之下,在这种真空下,她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无知。身体早熟,过早地将她引入性生活,她姐夫在她身体未正常发育的状态下开发她的身体。这也意味着乡村道德的解体和乡村礼义廉耻的秩序的解体。这种解体也意味着金钱的胜利。钱小红的家乡湖南,可谓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近代出现左宗棠、曾国藩等历史文化名人,传统纲常伦理本应该不错,然后观看钱小红所处的环境,已截然不同,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个趋势,这种趋势下的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个人也难以避免,钱小红走上一条本应该不是她走的道路,然而又成了一次机会,使她有了成为原初女性的前提。这种女性处于道德无知与性无知的双重境遇之中。
  钱小红的身体属于自己,听从自己身体的感受。此种身体状态与原初道德水平下的身体状态相似。她对性的追求听从自己身体的感觉,不理解她的人认为她是“放荡”之人,但作者呈现出的是一种“本真”状态。她没有感觉到与姐夫因“偷情”而带来的羞耻感,而发现自己因性而对身体产生的感觉。以及后来与民警马小明之间的关系均是为了听从自己身体原初感觉。听从自己身体原初感觉可以说是原初女性标志之一,钱小红就是这样的女性,与众多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均是听从自己身体的原初感觉。钱小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父权社会通过各种说教来控制女人身体,市场社会也能通过市场逻辑控制女人身体,然而钱小红听从身体原初感觉,冲破这些“控制”,她的身体她做主;其次,她没有在市场逻辑中失去尊严。原初女性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社会对自身评价下追求向上的渴望。钱小红离开农村去东莞打工是为了“新生”,她为了追求一种做人的尊严,她想学习去读夜校,无论旁人怎么冷嘲热讽,她都保持向上努力的心态;第三,她不受道德约束,这种真实来源于她的生长环境。钱小红没有道德约束,是有前提的,有些是不能卖的,正如她自己的身体是不能用来卖的;第四,她具有同情心,她帮助别人,也对帮助她的人心存感恩。帮助在医院跳楼的发廊女孩,并鼓励她另寻谋生之处,同时对帮助自己的民警朱大常也心存感恩之心;第五,钱小红对男人的看法很真实,也很接近社会底层男性,小说中出现的朱大常、马小明、廖正虎等底层男性,没有将他们妖魔化。像钱小红这样的底层打工女性的群体,直接压迫她们的是男人,但在写对男人的看法时并非那样固化;第六,她存有姐妹情谊。女人之间有小群体,有同性之间的情谊,小说中东莞旅店里的妓女群体虽然看似没到道德,但有姐妹情谊,她们一起凑钱去救被抓的同伴,这些显得如此真实。钱小红与李思江从县城到深圳,一路上相依为命,有情有义。这两个人最后没有自杀,没有对这个社会产生怨恨报复之心,而这个姐妹情谊起到重要的暖心作用。
  盛可以的小说语言刚猛,她的语言是日常生活语言,这种语言通过钱小红这角色而被言说出来,它是不加掩饰的话语,这种日常生活语言并不是钱小红她自己“借力打力”——借用男人话语来戏论父权,而是不被父权话语所能约束的语言,日常生活语言在钱小红这里变成了她自己的语言,并非仅供男人所使用的,钱小红可以自由地像男人一样说着日常熟语与看似不是女性所讲的言语。另外,小说的叙述语言是从女性视角而言说出,对事物的看法均是从女性视野去观察,从女性视野写作在女性写作中并不缺少,然而却很少像盛可以这样从底层打工女性这一视野去叙述底层人民的生活。
  盛可以小说《北妹》塑造了这一原初女性形象,是对以往国内女性写作的一次新的视野与反思。女性写作不仅只是些“茶杯里的风波”,也不仅仅是“西学东渐”下的产物。国内女性写作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也许盛可以的写作验证了这点。她是第一位正面接近并将底层女性纳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作家,因为中国以前没有人如此写作,以前的作品没有像她这样对底层女性投以聚光灯。
  然而,小说塑造出这一原初女性的同时也给我们抛出这样的疑问:女性可以这样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吗?一方面,钱小红是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之下的女性,如果这样的环境发生改变,女性又将会呈现何种姿态?所以,道德仍旧需要,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道德秩序仍是维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纽带;另一方面,钱小红这样的女性身体既可靠又不可靠。可靠的是她们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身体,去为自己的身体感觉也好,还是去为了金钱也罢,都由自己控制。但是身体被当作一种资源后,女性身体又变得不可靠,她们的风光期正是女性的青春期,女性的身体状态如果仅以青春期为活力建立起生存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坍塌。《北妹》这部作品仍然把女性活力建立在女性青春期之上,建立在女性的丰乳之中,这样的女性怎么可能不以悲剧告终?所以,钱小红在未来仍是没有出路的,然而,女人的出路不是作家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需要众多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人去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俞建湘.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面临的困惑[J].湖南社会科学,2002(4).
  [2] 孟悦,薛毅.女性主义与“方法”[J].天涯,2003(6).
  [3] 盛可以.北妹[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4] 马策.身体批判的时代——评盛可以长篇小说《北妹》[J].钟山,2003(增刊·秋冬卷).
  [5] 李虹.后女性写作:消费时代的性——身体话语[J].文艺评论,2005(4).
  [6] 陶己.点评盛可以:轻到重时重为轻[J].广州文艺,2006(8).
其他文献
摘 要:赵柏田的《南华录》不仅是一部晚明文人的风雅史,同时,在对历史的构织过程中,清晰地展现了作者对当时南方作为“示现繁华的悲凉之地”的想象。作者以个体生命经验对接历史细节,以现代性经验介入整体的“南方”书写。晚明的“南方”,也因此从正襟危坐的历史中跳脱出来,在艺术张力之下,化为作者个人的生命想象。  关键词:赵柏田 南华录 晚明  《南华录》,根据作者赵柏田的解释,指的是“南方的精华”。这里的南
期刊
摘 要:格非小说《欲望的旗帜》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图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这幅图景当中,知识分子无法克制欲望的膨胀,做出种种病态之举,更严重的则走向了疯癫的深渊。这部小说以严肃的写作精神质询知识分子业已遗失的高贵品格,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艺术张力。  关键词:《欲望的旗帜》 欲望 知识分子 疯癫  格非是一个对当代社会充满忧思的作家,他在许多作品中都深刻分析了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的诸种病症,寄
期刊
摘 要:爱伦·坡以“效果统一论”为指导,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深入病态人物内心世界,暴露人性的隐秘,达到了预定的阴森恐怖的统一效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哥特风格。爱伦·坡的“审丑”美学观念具有先锋特质,在文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爱伦·坡 哥特小说 恐怖氛围 效果统一论  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创作《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
期刊
摘 要:小说《墙》是萨特哲学理论日臻完善之后的作品,彰显了作者存在主义思想对命运和自由的哲学思考。萨特通过对主人公细致的描写和剖白,有力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死亡面前的无所适从、痛苦迷惘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出命运的偶然性。本文通过对伊比埃达和格里斯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的分析,揭示了在极端背景下的人的命运的荒谬性和偶然性以及人的自由的绝对性。  关键词:《欲望的旗帜》 欲望 知识分子 疯癫  法国作家萨特
期刊
摘 要:《祝福》中祥林嫂临死之前对“魂灵”的追问和疑惑,以及“我”的回答和态度,都显示了文本的复杂性,我们会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小说固然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残害,同时也呈现了鲁迅思想世界的一个侧面——对民间信仰的复杂态度及矛盾与孤独的精神世界。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阵营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独特的现代性经验。  关键词:《祝福》 灵魂 民间信仰  《祝福》通过祥林嫂
期刊
摘 要:家庭小说《小妇人》由19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其细腻的文字、质朴的情感、饶有趣味的对话,深受读者青睐。本文将从马奇姐妹对婚姻的追求、在家庭中的存在和对梦想的实现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心路历程。小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安排人生,用自己的能力追求梦想,在传统和独立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塑造了自立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妇人》 自立 成长历程 新女性  《小妇人
期刊
摘 要:作为英语文学中第一部伟大的史诗,《贝奥武甫》是安格鲁·撒克逊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格兰代尔的母亲作为这部史诗中不可或缺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是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无论是之前单一的恶魔之母还是之后女性主义学者描述的具有牺牲精神的伟大女性,可以看出,关于这位母亲的形象已经从过去的“恶”转向了现在的“美”,因此,“伟大母爱”也成了格兰代尔母亲的一个现代标签。然而,在伟大母爱的背后,是否包含着自私
期刊
摘 要: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戌新学制”后,紧随其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倡教材编写思想要从语法翻译法转向直接教学法,并借助之前明末清初英语教学已经取得的基础,开启了民国自编教材的一个繁荣时代。民国自编英语教材不仅成为中国英语教学史的重要成果,也成为英语教学改革解读的热门课题,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为当今英语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民国盛极一时的英语教材《开明英文读本》为例,结合当时教材编写相关
期刊
摘 要:入殓师这个职业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往往让人“闻之色变”,长此以往,人们将无法改变潜意识里对这一身份的恐惧和避讳。本文从电影《入殓师》切入,探讨它对中国文学创作中“入殓师”形象塑造的启发,进而归纳出国内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入殓师”形象。接着论述传统丧葬观念和丧葬流程在今天的流变以及入殓仪式的“间离”作用。最后,从“逝者的送行人”和“社会的边缘个体”两重身份入手,阐释入殓师的社会地位。  关键
期刊
摘 要:经典童话《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可以借助巴什拉的空间诗学加以解读。童话中存在许多具有“家宅”象征意味的空间形象。主人公在各个空间形象间的辗转暗示了童话“处处寻觅、处处无家”的主题。此外,空间形象的属性以及主人公对其的态度亦反映了一种暧昧的家园情怀。而上述种种又与安徒生对“家”这一敏感问题的微妙态度不无关联。  关键词:《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安徒生 空间诗学 空间形象  在经典童话《牧羊女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