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艺术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尤其是比喻这种古老的修辞方式在她的笔下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匠心独运的本体和喻体组合方式,营造新颖巧妙的艺术效果;通感的大量渗入,使比喻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深刻剖析人物形象,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关键词]:比喻艺术 本体 喻体 通感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苍凉的艺术境界以及娴熟的语言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其中,她以比喻这种古老而普通的修辞方式构筑的语言奇观,更是高人一筹,体现了她独具个性的语言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确实看出了作者“天才”之誉的才华。张爱玲正是选择了新奇独特的本体和喻体的组合方式,运用超群出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比喻,处处闪现着她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及感悟,充满了特定的审美价值。
  
  一、采用匠心独运的本体和喻体组合方式,营造新颖巧妙的艺术效果
  
  一个比喻是否新颖巧妙,关键在于本体和喻体的组合方式。它应该避免老生常谈,而以推陈出新为尚。张爱玲的高明之处在于能以聪敏的心灵抓住常人意想不到的意象,去创造新的比喻。张爱玲在本体和喻体的组合上独辟蹊径,能使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通过比喻变得关系紧密而且寓意深长。张爱玲用相去甚远的本体和喻体的组配,蕴含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巧妙搭配的机智,造成了一种新鲜的独特的比喻修辞果。例如,“丛林中潮气未收,又湿又热,虫类唧唧地叫着,再加上蛙声阁阁,整个的山洼子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沉香屑——第一炉香》)将山洼比作大锅,里面的的虫声、蛙声成了水沸声,这两个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相似点还比较大,而月亮与“一团蓝阴阴的火”则似乎相距甚远,按常规思维我们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张爱玲抓住了本体与喻体在色彩与光线方面的相似性,舍弃了两者在质地、形状等方面相异性,本体喻体在相似性方面虽然只有蜻蜓点水,但在效果方面却画龙点睛,细细品味,奇妙无穷。“生命像圣经 ,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 ,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 ,从拉丁文译成英文 ,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 ,国语又在她的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 ,那未免有点隔膜。”(《封锁》)本体“生命”与喻体“圣经”的搭配在人们惯常的观念看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正是二者的巧妙组合,揭示英文教师翠远单调乏味的生活如同圣经上的文字——枯燥、有隔膜感。张爱玲正是用富有个性的艺术幻想,使看似遥远、搭配异常的本体、喻体构成的比喻焕发出奇异的艺术光彩。“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热闹非凡,倒像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画,满山的棕榈,芭蕉,都被毒日头烘焙得干黄松鬈,像雪茄烟丝。”“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渐渐地冰块也化了水——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沉香屑——第一炉香》) “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画”,“雪茄烟丝”,“薄荷酒里的冰块”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但一经张爱玲的奇妙组合,立刻产生了不平凡的效果,用它们做比形象而又亲切。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信手拈来,既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表现出独特的着眼点和奇异的智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处处都有精彩的比喻。喻体即使通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一经她的组合,立刻产生了不平凡的效果。张爱玲正是选择了新奇独特的本体和喻体组合方式,使其比喻处处闪耀着她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及感悟,充满了特定的审美价值。
  
  二、通感的大量渗入,使比喻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在比喻中使用通感,使得本体与喻体产生于不同的感官,两种官能同时发生作用,将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思想、感觉具体化,使比喻事物意境浓厚,韵味无穷。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她往往在有限的篇幅中,竭力挖掘人物内在心理,调动在场人物的各种感官,使语言充满张力。如“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便了全身。”(《沉香屑——第一炉香》)将薇龙试穿衣服的感觉比作“爵士乐”、“歌剧主题曲”、“《蓝色多瑙河》”,作者将触觉和听觉打通,非常巧妙地表现了主人公薇龙在追求和享受物质过程中强烈而深刻的心理体验。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感染力。又如“其中惟有一个人,他眼光灼灼地看了半晌,薇龙心里便像汽水加了柠檬汁,咕嘟咕嘟冒酸泡儿。”(《沉香屑——第一炉香》)“醋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汽水加柠檬汁”产生化学反应、冒酸泡时发出“咕嘟咕嘟”的状态、声音,非常巧妙地把情绪这一抽象情绪变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把心的感受同视觉、听觉联系起来,形象逼真,具有一种奇妙的视听效果。再看这个例子“下午的音乐会还没散场,里面金鼓齐鸣,冗长繁重的交响乐正到了最后的高潮,只听得风狂雨骤,一阵紧似一阵,天昏地暗压将下来。仿佛有百十辆火车,呜呜放着汽,开足了马力,齐齐向这边冲过来,车上满载摇旗呐喊的人,空中大放焰火,地上花炮乱飞,也不知庆祝些什么,欢喜些什么。欢喜到了极处,又有一种凶犷的悲哀,凡哑林的弦子紧紧绞着,绞着,绞得扭麻花似的,许多凡哑林出力交缠,挤榨,哗哗流下千古的哀愁;流入音乐的总汇中……”(《连环套》)如不借助比喻单纯的描绘音乐,无法给人一种深切的感受。而作者抓住本喻体间的相似点——嘈杂,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音乐给人的感受用狂风暴雨,火车呼啸,人们欢庆,焰花炮竹,哗哗水流等一幅幅喧嚣错乱场景替代,比喻使得原本平淡的音乐生动了。在张爱玲作品中,通感的使用让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产生的更加丰富和强烈艺术效果。
  
  三、运用比喻深刻剖析人物形象,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张爱玲小说里的比喻不仅表现了作家奇异的智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且还渗透着作家对社会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感悟。张爱玲的小说很多是描写“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她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陈腐的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生动地再现了都市女性的生存状况。在《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在她的儿子聂传庆看来“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用“绣在屏风上的鸟”来形容冯碧落的婚后生活。笼子里的鸟是活的,有朝一日笼子一开还能飞出去;绣在屏风上的鸟却只能一动不动地霉烂下去,“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这是作者对女性的悲剧命运描绘。长期的奴役与压迫已经使得她们内心深处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与个性消失殆尽,异化为彻头彻尾的女奴,这“屏风上的鸟”成了某种生存境遇和思想性格的象征,还包孕着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隐藏着浓郁强烈的苍凉意味。《金锁记》中对曹七巧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曹七巧为了金钱嫁给残废少爷,七巧被金坠子钉住了,七巧被钱的枷锁锁住了,这就是七巧的写照,也是所有禁锢在传统的深宅大院里的女人的命运的写照。同时她把自己变为“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暗含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残害。《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对妻子和情妇有一段精彩的解释“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女人被比作“玫瑰”是因为她们分别承载着男权社会男人的性爱理想和婚姻追求。红玫瑰,是热烈的情妇,可以满足振保在淡乎寡味的琐碎生活中压抑的情欲,追求放纵的快乐而不用负担任何责任;白玫瑰,是圣洁的妻子,可以用来维护他作为一个正统、被社会接受的男人的尊严。张爱玲通过比喻,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张爱玲的小说中比喻艺术的三个侧面,从而进一步领略了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张爱玲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创造了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处处显出精雕细刻,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和不尽的回味。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樊涛陶.精编张爱玲作品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3]李梦.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艺术[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
  [4]宋剑华,刘力.“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J]. 暨南学报,2008,(2).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实践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改革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践教学    0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
【摘 要】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未知欲望,表现出一种对数学学习的特殊情感,学起来乐此不疲。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引发兴趣 培养兴趣 发展兴趣 提高兴趣 增添兴趣    笔者从教30年,主要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
《荷花淀》这篇小说,体现出孙犁先生敏锐而慈善的品格,畅酣而慎密的情思,深沉而清激的风格。《荷花淀》这篇小说所创造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独标一格的审美艺术。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卓越的丰姿,像一支境界超然的奇葩,富有诱人神往的艺术魅力。他在创作上注重主客观世界的相互“感应”,善于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来暗示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心灵世界的关注。  
【摘要】 数学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科,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要求下逐步凸显出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查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在小学基础上深化学生理解能力,为高中掌握灵活的解题思路打下基础。因此为培养初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摘要】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家校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家校双方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家校合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96-010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摘 要】在国内的高职院校里,英语课堂上的“互动”成为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热情,虽没有升学压力但也让英语教师油生挫败感。笔者借鉴英美国家课堂小组学习模式,稍做改动,使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效果良好,也较为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互动” 课堂模式 小组学习    在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缓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如
[摘要]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他批判旧教育总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提出“把孩子看作孩子”,认为儿童是有别于成人的独立的人,儿童期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在观念层面上真正发现了儿童,实现了儿童观的革命。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的,也是不可压制的,它构成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保护并发展儿童的天性,儿童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对年幼儿童应当实行消极教育。  [关键词
[摘要]小学科学教材安排了许多实验,本文针对教师应该如何讲授实验内容的问题,以科学苏教版六(下)《拓展》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观点,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动手 动脑 实验 探究 思维训练    在教学视导时,笔者听了一位教师讲授的六(下)《拓展》的一节课,这位教师竟然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需要2至3节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拓展》一课共安排
【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教材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了教学目标之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基础,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进行不断创新,构建有效课堂,重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探讨了培养学生核
[摘要]PBCL是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合作学习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PBCL(Problem-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