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实践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改革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践教学
  
  0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职业基本需求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应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学习和应用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领域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从而能准确快速地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照搬高等教育实践环节教学设计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设计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的目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重在验证理论,加深理解,实践是为理论服务,实践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而高职教育则是以形成能力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理論作为形成能力和技能的支撑;(2)实践环节的主要组成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实践环节主要由科学实验和试验组成。科学实验是为发现而探索,试验是为应用而探索;而高职教育实践环节主要由教学实验和实训组成。教学实验是为验证理论,实训主要是培养能力和训练技能。众所周知,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而高职教育起步则相对较晚,该课程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面对日趋成熟的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如果忽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忽视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主要是为形成能力和技能而设的宗旨,照搬而不是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教学设计,将使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学而无用”,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1.2忽视学生认知结构、专业需求差异,教学效率低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属公共基础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在认知需求、专业需求、学习特性、起点水平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很多高职学校在该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相同的教学要求,相同的教学内容。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根本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学习效率普遍偏低。近年来,有的高职学校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入学时进行摸底测试,然后分级、分专业教学,不同的层次专业要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等,但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操作难度大,日常教学管理混乱、工作量增加,效果也并不理想。
  1.3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简单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入学起点较低,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学习方法被动等问题,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的“四步式”:
  第一步:教师利用投影或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操作演示,讲解;
  第二步:学生根据教师操作演示在机房实际操作,完成指定上机作业;
  第三步:教师在机房进行指导,学生提交上机报告(作业)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进行总结评讲
  这种整齐划一,先讲后做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在教师组织下的被动学习,上机操作只是教师演示的重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而且实践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所有学生的任务进度和上机要求是一致的,这样的目标导向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4网络教学资源匮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高职学校也逐步建设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制作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但统观各高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教学平台缺乏交互性。教学平台上主要只是上传了一些如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等的静态的、单向性的教学材料,没有可控性,普遍缺乏学生自测练习平台,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机会较少,并未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2)教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过程缺乏动态管理。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大都缺乏配套的教学管理模块,教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无法监控,或监控很少,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
  (3)网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优势,但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只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另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往往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
  1.5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实践考核以终结性定量考核为主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时成绩+期末机试,成绩比例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平时成绩+上机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比例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上机现场操作占40%,期末笔试占40%
  直接参加省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结业成绩
  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虽然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难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直接以等级考试代替课程考核,往往容易出现考纲代替大纲的现象,使教学走入“应试教学”的误区。
  
  2 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2.1重组教学内容,确定实践重点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采用模块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重点,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是一些实用价值很强的计算机知识,都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采用模块式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从实际应用出发,筛选教学重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前后联系和综合运用,以综合型和应用型实践为主,如制作上传一份宣传文案、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汇报演示等。这样将教学内容分为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六大模块,把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常用工具等知识点溶入到这六大模块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2.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主题探究式确定具体上机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每个模块的上机实践内容,教师只给学生提出基本技术要求,或给学生提供多个主题让学生选择,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需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确定主题,自行设计上机具体内容,然后实际操作完成上机任务。要求学生所设计上机任务必须包含本次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复杂文档排版这个模块的上机实践时,教师给出所含知识点和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后,师范类学生可设计一份层次分明、教学性强的电子教案,中文专业学生可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艺术小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设计一份主题鲜明、表现生动的产品宣传单,工科专业学生可设计一份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材料等,这样一方面有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同一教学目标不同的实现途径,学生可根据自身认知结构确定自己的实现目标,这样就达到了合理地、分层次的制定相应目标,使所有学生在自己的任务上有收获,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学习。
  2.3完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
  尽快创建与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形成交互性很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学习环境,在强调技能应用为主的高职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应为学生提供比课堂教学更为宽广灵活的学习空间,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利用网络,引导、组织、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实现网络教——学的重要因素。
  2.4注重过程考核,坚持以能力评价为中心的原则
  评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重点是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对能力的应用和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效科学的考核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本课程实践教学宜以形成性考核方式为主,以平时为主,以期末为辅,应坚持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中心的原则,坚持考核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坚持过程评价客观性的原则。
  
  3 结束语
  
  新的实践教学设计较好解决了以往学生学了不会用,知识结构零散的问题,强调了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拓展了教学时空,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38.
  [2]贾义敏.网络课程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1):34-66.
  [3]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55.
  该文为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8C0252
  (作者单位:云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笔者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做好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注重探究选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注重探究过程,重在能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教学 尝试    探究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求索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是由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决定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必然性、辩证性。教师的主导角色体现在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辅助者,并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两个方面,良好素质是教师主导角色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教师 学生 主导角色 主体角色    一、教师的主导角色是教育规律的必然定位    教师在教育过
[摘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构筑优美的学校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育学生健全个性,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构建和谐学校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之一。它对于造就具有优良的品德习惯、必备的知识技能、较强的审美素养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和谐校园 环境建设 探究 实践    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承载。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Abstract:No matter how accurately one tried to measure the classical quantities of position and momentum, there would always be an uncertainty in the measurement. The Heisenberg Principle of Uncertain
[摘要]本文试对新课程英语情境交际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法对提高学生英语运用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新课程英语情境交际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文本教学的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探讨新课程英语的情境交际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情境交际 策略    新课程英语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摘要]:受社会上浮躁风气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也产生了浮躁心理。突出表现为:在学习上急于求成、浮光掠影、三心二意、投机取巧,并日益演化成一种趋势。这不但影响了大学教学质量,导致大学生基本文化素质降低,必备知识缺乏,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学习浮躁心理进行剖析,找出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 浮躁心理 对策    我们的
[摘要]本文是针对具体的一堂语法教学课中每个具体行动进行的分析和反思,从课的设计开始到课上的教学实践分析再到课后反思,目的是总结语法教学中的经验、方法,乃至到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文章涉及到英语语法教学规律,遵循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找到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语法教学 行动研究 活动 教学模式 反思    英语教学要不要淡化语法,应该如何教语法,这些问题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直都
【摘 要】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课 教学功能 教学原则    一、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功能探讨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
[摘要]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思维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学生个性畸形发展、创造能力不足。为此,应改善多媒体课堂教学情景,对问题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互相借鉴,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思维互动    一、课堂教学中思维互动的内涵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思维互动,是指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背景资料,通过设问,立足于“导”
[摘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农业类专业面窄,适应性弱和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农职业教育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拓展内涵建设,做到“项目课程模块化,模块课程课题化”,构建了“素质 能力”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