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超:长征第一仗立下首功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位:第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牺牲年龄:25岁
  他,长期跟随彭德怀,为开创和保卫中央苏区,出生入死,骁勇善战,深受红军官兵爱戴;他,在长征第一仗中,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壮烈牺牲,永远受到人民的纪念。他,就是洪超烈士。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梅。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曾任儿童团团长;1927年夏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学习,18岁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跟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12月被调到彭德怀领导的红四军第30团(原红五军主力)任排长、参谋。1929年5月恢复红五军番号,他任军部参谋。从1930年8月起,洪超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团长、师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3月,洪超在草台岗战斗中负重伤,失去左臂。但他身残志不残,在彭德怀的领导下,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月在攻占福建沙县县城战斗中,他指挥部队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在红军长征途中,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其中,第一道封锁线设置在安远、信丰、赣县、南康一线,为国民党南路军陈济棠驻守。此前,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红军代表与陈济棠代表进行谈判,双方达成了就地停战等五项协议。但是,由于陈济棠没有及时将有关协议精神传达到其前线部队,因此,在第一道封锁线上,双方战斗十分激烈。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当彭德怀要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担任开路先锋时,他二话没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10月21日,洪超率部由赣县潭坑口向信丰百石前进。上午10时,在向百石村摸索前进时,被敌人发现。“砰、砰、砰!”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山谷。长征第一仗就此打响了。
  在洪超亲自指挥下,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百石附近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守敌猛烈扫射。此时,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向高处的碉堡冲去。枪炮声、呐喊声响彻山谷。听到激烈的枪声,驻金鸡圩国民党粤军一个营猛地向百石村扑来,途中遭到红11、12军迎头痛击,仓皇逃走。
  200余百石守敌被红军打得晕头转向,急忙逃离碉堡,躲进村里一座建筑坚固的“万人祠”大堡垒围屋里。红军攻占百石碉堡后,很快将围屋包围起来,随即展开政治攻势,高喊“缴枪不杀”口号。
  可是,躲在围屋里的民团却负隅顽抗,一会儿向外打几枪,一会儿又扔出几颗手榴弹。洪超马上到前沿观察,果断命令:“用迫击炮坚决消灭敌人!”话音刚落,他不幸被围墙内射出的一颗流弹击中头部,血流不止,壮烈牺牲。
  “轰、轰、轰!”迫击炮发出猛烈炮火,将一米多厚的麻石围墙炸开了几个大缺口,战士们愤怒地高喊着“为师长报仇”的口号,冲了进去,全歼了顽敌。
  当洪超牺牲的消息传到红三军团指挥部,彭德怀痛心疾首,亲自赶赴现场凭吊。彭德怀的部下、山西省军区原副政委张平凯在《忆彭大将军》中详细地回忆了这一情节:
  洪超“他作战英勇,是三军团有名的猛将、年轻的指挥官,牺牲时年仅25岁。他为红军突破第一道防线,立下了首功。彭军团长失去了一名爱将,非常沉痛,他含泪和同志们一起掩埋了洪超的尸体,然后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切齿仇恨,踏着烈士们的血迹,继续率部西进。”
  这足见彭德怀对洪超的深厚感情。1974年11月,彭德怀在含冤去世前,念念不忘这位老部下,嘱咐身边的人:不要忘记洪超,他是我们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个师长。
  2005年3月下旬,洪超的部下、原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女儿张小艾,在新田百石村缅怀洪超烈士后,建议修建洪超烈士之墓。
  2005年8月,信丰县决定在洪超牺牲的地方修建革命烈士墓,张震同志欣然题词:“洪超烈士之墓”。
  2006年3月,洪超烈士之墓被信丰县委、信丰县人民政府列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摘自《赣南日报》,庄春贤/文)
其他文献
刘丽,安徽颍上县人,14岁时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省下每一分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刘丽的弟妹最终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她便萌生了资助别的孩子读书的念头。  从2000年开始,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足底按摩师,俗称“洗脚妹”,月收入3000元。刘丽对收入这样分配:500元用来租房和个人消费,剩余2500元,扣除给家里寄的一些,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她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
期刊
1981年8月8日上午9时28分,国民党空军第5联队督察室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从台湾桃园机场驾驶F- 5F型飞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在福建某机场降落。黄植诚获得奖金65万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而时任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则因此事引咎辞职。  国共两党互相诱导对方飞行员起义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第一个驾机起义的飞行员。1946年6月初,他奉命飞东京,载国民党官员去谈判,“我亲眼看到了作为战
期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3日下午,南京市军管会把各国留在南京的原使馆官员,召集到外侨处接见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敦请在华各国代表请求本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任军管会外事处处长的黄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各国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发言时使用汉语,没有进行外语翻译。  这时,加拿大驻华使馆首席外交官切斯特·朗宁用汉语对黄华说:“黄华先生,澳大利亚大
期刊
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患有小儿麻痹症,左手残疾。可是,他勤奋好学,不断自强,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历。然而,进入官场之后,为了谋取更高职位,谢清纯“积极”找门路花钱买官,不惜大肆敛财,最终走向悬崖,跌到谷底……  思想决定行为,他曾是励志典型  2015年12月24日,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33年党龄一朝
期刊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很多淡泊名利的将军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授什么衔都无所谓,那么多在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没等到授衔,我还求什么?”  确实,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将非常多,他们在红军初创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农红军中非常杰出的将领,但是他们却过早地消失在历史帷幕的后面……
期刊
职位: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牺牲年龄:25岁  在井冈山时期,人们曾一度将骁勇善战、雄姿英发的红军青年将领王尔琢、伍中豪、黄公略、张子清和林彪5人,并称为“朱毛”手下的“五虎将”,而王尔琢居于首位。  英勇刚正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他13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4年后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此
期刊
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国2010年黄金储备排行榜中,中国以1054吨位列第六。近些年来,中国黄金产量逐年攀升。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有一支世界唯一的武警黄金部队,组建30多年来,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奔赴白山黑水、戈壁荒漠,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1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0億元,黄金部队因此被誉为黄金地质事业中的“国家队”。  王震:让部队去找金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黄金年产量仅
期刊
职务: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政治部主任,前敌委员会委员;牺牲年龄:24岁  井冈山革命历史雕塑园里,竖立着19尊井冈英豪的塑像,这些英豪,都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人和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而流血牺牲的烈士。曾有“毛泽东左膀右臂”之称、牺牲时年仅24岁的宛希先烈士,便是其中一位。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共党史、军史上份量不轻的人物,人们对其了解却不多。  毛泽东的左膀右臂  1906年秋,宛希先出生于湖北黄
期刊
职务: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年龄:22岁  卢德铭的军事生涯从他在黄埔军校毕业那天算起,仅两年零三个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成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才、毛泽东的军事搭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在同毛泽东一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遭到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2岁。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仰天痛惜长叹:“还我卢德铭!”  经孙中山面试考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
期刊
职位:红4军军长;牺牲年龄:27岁  王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先后任红四军连长、纵队支队长、纵队司令员、师长、军长,转战闽赣,功勋卓著,1932年6月牺牲于福建武平。  勤奋好学投身革命  王良原名王化陔,字傅良。1905年生,今重庆綦江人。1911年,王良进綦江县高等小学上学,1917年入重庆市华英中学读书。他自幼聪明忠厚,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