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毛泽东的军事搭档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务: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年龄:22岁
  卢德铭的军事生涯从他在黄埔军校毕业那天算起,仅两年零三个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成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才、毛泽东的军事搭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在同毛泽东一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遭到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2岁。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仰天痛惜长叹:“还我卢德铭!”
  经孙中山面试考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1年,卢德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
  1923年冬天,卢德铭从报纸上看到广东革命政府开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的消息,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当兵习武参加革命的大好时机,遂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卢德铭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广州,却不曾想黄埔军校考期已过。但卢德铭誓不罢休,想方设法通过一个国民党同乡的引荐终于见到了孙中山。
  卢德铭向孙中山陈述了自己的履历和来意后,孙中山先生当面出了两道题考他。卢德铭回答得非常得体到位,孙中山很满意,当即写了一张手条:“该生经我面试合格,收他入校学习。”就这样,卢德铭顺利地进入了黄埔军校,被编在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进入黄埔,卢德铭如鱼得水,他刻苦学习,勤勉操练,严格要求,成绩优异,曾被孙中山誉为学生的楷模。更庆幸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他的革命觉悟提高很快,勇敢地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并于入校当年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卢德铭从黄埔军校毕业,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
  跟随叶挺北伐建立卓越战功
  1925年11月,共产党在广东肇庆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卢德铭任独立团2营4连连长。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独立团在党的领导和叶挺的指挥下,屡战屡捷,进展神速。卢德铭在各个战役中,英勇善战,立下许多战功。对于卢德铭在北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当时就有诗赞道:“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
  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独立团牺牲了300多人,但只掌握到191人的姓名,还有一百多人姓名不详。为了表彰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独立团决定把烈士们的遗体集中葬在洪山,并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合葬墓。墓碑上准备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8个大字,第三营营长张伯簧等人,以国共合作为由激烈反对写“无产阶级”几个字,卢德铭等则坚决主张刻写。经过激烈斗争,终于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刻上烈士墓碑。攻克武昌后,叶挺升任第24师师长,独立团改为第24师73团,卢德铭升任该团参谋长。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又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卢德铭所部奉命进军河南。73团在团长周士弟和参谋长卢德铭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上蔡决战中,配合北伐主力将奉军一举聚歼,而后胜利班师回到武汉。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在武昌筹备成立警卫团,中共党组织准备派卢德铭去任这个团的团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原想任用一心腹担任团长,但自他率部投身北伐以来,一直受到中共帮助,拉不下脸面,加之他的参谋处长、中共党员张云逸奉党组织的指示做张发奎的工作,最后他才同意由卢德铭出任该团团长。
  卢德铭任警卫团团长后,在团里大量安置中共党员,这个团共4个营,就有3个营长是中共党员,连排军官有一半都是由中共党员担任,使这支部队完全被中共掌控。
  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2日深夜,警卫团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共产党人周逸群从南昌发来的,通知说南昌起义已经爆发,要警卫团迅速脱离张发奎,火速赶往南昌,参加起义军;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命令警卫团星夜出发,乘船到九江集结待命。卢德铭接到这两封电报后,深知事关重大,他连夜找团指导员辛焕文和参谋长韩浚研究。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坚决响应南昌起义,不理会张发奎的电报,立即带一、二、三营(四营长是张发奎派来的)去南昌参加起义。
  8月4日,卢德铭率警卫团2000余官兵、中央武汉军分校2000余人在武汉分乘4艘轮船沿江而下。部队到达奉新后,卢德铭才知道,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已于8月3日撤走,南昌又被张发奎部重兵占领。卢德铭深知部队已处在险境之中,遂立即决定将部队带到修水一带。
  警卫团迅速撤离奉新,一路前进,沿途还有不少青年农民军成员和一些起义失散人员找来,警卫团兵员迅速得到补充。警卫团开到修水后,卢德铭与驻扎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总指挥朱培德取得联系,暂以江西省防军一师名义驻防修水。在修水,还有一支以邱国轩为首的土匪武装,约千余人枪,卢德铭很快将这支队伍收编。
  卢德铭遂将部队扩编为师,由卢德铭任师长。部队发展壮大了,下一步到底怎么行动?卢德铭决定亲自去找湖南省委,请示下一步行动。
  毛卢共同发动秋收起义
  一番周折后,卢德铭找到了党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要他们立即回去发动群众,协助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卢德铭回到部队后,宣布成立两湖农军总指挥部,由他担任总指挥,并开始集结各地农军,准备编组。此时,毛泽东也已奉中央政治局指示来到了安源。毛泽东在铜鼓找到了卢德铭,同他商量秋收起义的具体军事行动计划。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在党内,他们的职务悬殊,毛泽东是党的高层领导,而22岁的卢德铭只是个普通党员,但毛泽东认为,卢德铭是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1927年9月9日,参加起义的部队集结于修水渣滓镇,举行秋收起义授旗仪式和誓师动员大会。会后,各部立即向自己的作战地区开去,拉开了秋收起义的大幕。秋收起义部队经过10天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起义便面临江西朱培德部的重兵围攻,地方反动民团也十分疯狂,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企图将秋收起义镇压下去,彻底消灭起义武装。
  在险恶的形势下,部队召开了前委会,决定部队今后的去向。在前委会上,出现两种意见:毛泽东认为现在是敌强我弱,不能再打长沙了,应该将部队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广大农村山区去,保存革命力量,开创农村根据地;余洒度则认为应该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攻打长沙,向农村退却是没有出路的,是错误的。
  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认为大敌当前,部队连浏阳都守不住,面对敌重兵攻打长沙,部队会拼光的;退一万步说,就是打下了长沙也守不住,最后还是会把长沙丢了,这样的打法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没有意义的。由于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他在部队中威望很高,会议上意见渐渐统一,少数怕不打长沙犯错误的同志听了毛泽东和卢德铭的意见,也打消了顾虑。
  9月20日,部队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出发,经萍乡的桐木、小枧到达芦溪。
  23日清晨,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出发沿芦溪河行进,毛泽东和卢德铭率领指挥部走在前面。但爬上离芦溪镇15里的山口岩时,突然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起义部队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损失很大。混乱中,许多参军不久的农民战士四处逃散,部队有被打垮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率领一个连折向队伍的后面,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人,掩护毛泽东和部队转移。在这场恶战中,敌人一部占领了附近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雨点般的子弹疯狂地向卢德铭所在的阵地扫射。卢德铭全然不顾,继续指挥战斗,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毛泽东听到噩耗后,痛惜不已,他悲愤地大呼:“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
  敌人撤退后,当地群众含着热泪将卢德铭和一起在战斗中牺牲的40多位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遗体一同掩埋在小土坎的茶树下。
  (摘自《文史春秋》、《党史纵横》)
其他文献
红军首任总司令不是朱德,而是叶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曾发生过几次变化,先叫红军,抗日战争前夕改称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首任总司令是谁?即红军首任总司令是谁?估计大多数人会回答是朱德。  其实,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叶挺。  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叶挺就以北伐名将的威名蜚声中外,后来担任新四军军长。毛泽东曾当面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并对他
期刊
董必武作为一个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曾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领导人,建国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中共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研究者普遍认为,董必武是“依法治国”方略思想的最早奠基人和实践者,他在法学思想和法治建设方面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既是整个新中国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开端,也是新
期刊
刘丽,安徽颍上县人,14岁时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省下每一分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刘丽的弟妹最终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她便萌生了资助别的孩子读书的念头。  从2000年开始,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足底按摩师,俗称“洗脚妹”,月收入3000元。刘丽对收入这样分配:500元用来租房和个人消费,剩余2500元,扣除给家里寄的一些,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她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
期刊
1981年8月8日上午9时28分,国民党空军第5联队督察室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从台湾桃园机场驾驶F- 5F型飞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在福建某机场降落。黄植诚获得奖金65万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而时任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则因此事引咎辞职。  国共两党互相诱导对方飞行员起义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第一个驾机起义的飞行员。1946年6月初,他奉命飞东京,载国民党官员去谈判,“我亲眼看到了作为战
期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3日下午,南京市军管会把各国留在南京的原使馆官员,召集到外侨处接见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敦请在华各国代表请求本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任军管会外事处处长的黄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各国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发言时使用汉语,没有进行外语翻译。  这时,加拿大驻华使馆首席外交官切斯特·朗宁用汉语对黄华说:“黄华先生,澳大利亚大
期刊
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患有小儿麻痹症,左手残疾。可是,他勤奋好学,不断自强,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历。然而,进入官场之后,为了谋取更高职位,谢清纯“积极”找门路花钱买官,不惜大肆敛财,最终走向悬崖,跌到谷底……  思想决定行为,他曾是励志典型  2015年12月24日,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33年党龄一朝
期刊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很多淡泊名利的将军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授什么衔都无所谓,那么多在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没等到授衔,我还求什么?”  确实,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将非常多,他们在红军初创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农红军中非常杰出的将领,但是他们却过早地消失在历史帷幕的后面……
期刊
职位: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牺牲年龄:25岁  在井冈山时期,人们曾一度将骁勇善战、雄姿英发的红军青年将领王尔琢、伍中豪、黄公略、张子清和林彪5人,并称为“朱毛”手下的“五虎将”,而王尔琢居于首位。  英勇刚正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他13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4年后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此
期刊
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国2010年黄金储备排行榜中,中国以1054吨位列第六。近些年来,中国黄金产量逐年攀升。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有一支世界唯一的武警黄金部队,组建30多年来,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奔赴白山黑水、戈壁荒漠,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1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0億元,黄金部队因此被誉为黄金地质事业中的“国家队”。  王震:让部队去找金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黄金年产量仅
期刊
职务: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政治部主任,前敌委员会委员;牺牲年龄:24岁  井冈山革命历史雕塑园里,竖立着19尊井冈英豪的塑像,这些英豪,都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人和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而流血牺牲的烈士。曾有“毛泽东左膀右臂”之称、牺牲时年仅24岁的宛希先烈士,便是其中一位。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共党史、军史上份量不轻的人物,人们对其了解却不多。  毛泽东的左膀右臂  1906年秋,宛希先出生于湖北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