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威震闽赣的红军将领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位:红4军军长;牺牲年龄:27岁
  王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先后任红四军连长、纵队支队长、纵队司令员、师长、军长,转战闽赣,功勋卓著,1932年6月牺牲于福建武平。
  勤奋好学投身革命
  王良原名王化陔,字傅良。1905年生,今重庆綦江人。1911年,王良进綦江县高等小学上学,1917年入重庆市华英中学读书。他自幼聪明忠厚,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期,就是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少年。
  1924年秋,王良中学毕业后,因不满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出川,沿长江东下,来到繁华的上海,考入持志大学,学习文科。在这里,王良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他经常与同乡同学们聚会,一起阅读进步书刊,交谈理想志向,探讨革命真理,痛斥黑暗社会。在上海期间,王良经常同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叔父王奇岳联系,受到王奇岳的教育和熏陶,从此逐步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宏愿,立志献身革命。
  1926年夏,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犹如疾风暴雨,席卷全国。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下,21岁的王良,毅然弃学从戎,奔赴广州,考进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步科学员,不久又转学骑科。他学习认真,训练刻苦,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武汉,他随校迁到武汉军校继续学习。这一年,王良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7月下旬,教导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撤离武汉,前往南昌参加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武装起义。部队乘轮船沿江而下,船到九江时,被国民党新军阀张发奎部包围缴械。面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王良胸中充满着愤怒的火焰。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暗中串连了几位同志,冲出重围,向西寻找党的踪迹,辗转数日,终于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一带,找到了党的组织。
  近战歼敌初显才华
  1927年9月9日,王良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他跟随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月4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3个师。王良任11师第31团1连连长。
  6月,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却推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强令红军离开井冈山向湘南冒进。8月中旬,毛泽东得知红军大队在湘南郴州失利的消息,立即率红31团3营去湘南接应红军大队。红31团一营会同红32团袁文才、王佐部队留守井冈山。
  8月下旬,湘敌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纠集4个团的兵力,企图乘虚而入,兵分两路向我井冈山根据地进犯。情况万分紧急。王良奉命率红一连坚守黄洋界哨口阵地,负责阻击源头方向进犯之敌。战前,王良在阵地上对部队进行战斗动员,号召全连指战员和广大群众团结一心,英勇杀敌,与阵地共存亡,誓死保卫井冈山,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红1连阵地坚如磐石,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8月30日,湘敌两个营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向黄洋界发起进攻。由于山路狭窄陡峭,两侧设满了竹钉,敌兵力难以展开,只能一个一个向上爬。王良沉着地指挥红一连近战歼敌,待敌人进至我阵地前沿几十米时,一声令下,各种火器齐鸣,雷石滚木倾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纷纷败逃。仅一个上午,红1连就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冲击。敌人进攻受挫,就用密集的炮火轰击我阵地。由于红一连构筑了掩蔽工事,战士们安然无恙,无一人伤亡。
  下午,敌人又集中炮火轰击黄洋界,尔后,在机枪掩护下,向我军发起第四次进攻。王良要求全连作好新的战斗准备。这时,营部从茨坪军械处调来了刚刚修理好的一门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投入战斗。一瞬间,炮弹在敌群中爆炸,敌人听到炮声,以为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吓得惊恐万状。王良指挥红一连勇猛反击,埋伏在山头的赤卫队员和当地群众,也手持梭标大刀,向敌人冲杀拼搏。当天夜里,敌人就仓皇撤退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又一次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向井冈山的“会剿”,保卫了根据地,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率部征战威震闽赣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时,王良任第1纵队1支队队长。大柏地伏击战后,王良率领红1支队参加了解放汀州府、三打龙岩城、攻克“铁上杭”等战斗,歼灭和打垮了国民党军郭凤鸣、陈国辉、卢新铭等部。在闽西分兵游击期间,红1支队深入上杭、水定一带活动,帮助闽西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消灭地主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短短几个月时间,闽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纵横300余里的红色区域联成一片,约有80万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劳苦大众个个欢欣鼓舞、扬眉吐气。闽西人民热情地称誉红1支队为“王良支队”。
  12月初,一支队来到连城新泉,参加了著名的新泉整训,随后,进驻上杭古田。下旬,王良出席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聆听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在会上的报告,并和与会代表一起,讨论通过了古田会议议案,加强了部队的建设。
  1930年6月,在汀州整编成立红1军团,王良任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员。10月,又在吉安整编,第1纵队改编为第10师,王良任师长。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王良坚决实行毛泽东同志在罗坊会议上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10师东渡汀江,撤至根据地内,待机歼敌。在龙冈战斗中,红10师为参战主力部队之一,担任对龙岗西北之敌的攻击任务。战斗打响后,王良灵活地指挥部队迂回敌之侧后,断其退路,完成了对敌人的全面包围。红10师与友邻部队密切配合,连续作战,向敌发起猛烈攻击,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师部和两个整旅,俘敌9000余人,并在溃散的敌群中,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全胜。为表彰王良及红10师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把缴获张辉瓒的一块怀表奖给了王良。
  1931年5月,蒋介石又以2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王良率领红十师参加富田大会战,歼灭敌王金珏一个师。接着,和兄弟部队一起挥师东进,从赣江边一直打到武夷山下的建宁城,横扫700里,打了5个胜仗,又消灭敌郭华宗等4个师,缴获武器2万余件,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不久,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王良指挥的红十师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先后在永丰县的莲塘、兴国县的良村、宁都县的黄陂,歼灭敌上官云相、郝梦龄、毛炳文3个师。尔后,又参加高兴圩激战,重创敌军。王良为粉碎敌人的3次“围剿”,保卫中央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3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这时,部队进行调整,王良调任红四军第11师师长。
  1932年3月,中央红军编制调整,王良任红一军团四军军长,罗瑞卿任军政委。为了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并筹集物资补给部队,前委决定由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参加东征福建战役。红四军为东征的主力部队。
  前沿解难壮烈牺牲
  1932年5月间,王良率红四军奉命返回赣南根据地,6月13日,部队到达武平县大禾圩宿营,部队轮番宿营一个晚上又继续前进。当地的顽匪兰启观发现红军前来,派出匪徒向红军开枪。王良接到前卫部队前进受阻的报告,立即与罗瑞卿一起,赶到前沿阵地,利用墙垛,手举望远镜观察敌阵,指挥战斗。刹那间,从敌人阵地射来一束密集的枪弹,王良不幸头部中弹,当即倒在血泊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时年27岁。
  王良牺牲后,遗体埋葬在会昌。几百名红军战士、上千名群众含着热泪举行了简朴的葬礼。在他的墓上竖了一块“王良军长之墓”的木牌。为了继承先烈的遗志,让烈士精神永垂不朽,1970年,当地人民又在王良墓地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
  (摘自《党史研究与教学》,陈亲立、杨铁军/文)
其他文献
董必武作为一个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曾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领导人,建国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中共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研究者普遍认为,董必武是“依法治国”方略思想的最早奠基人和实践者,他在法学思想和法治建设方面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既是整个新中国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开端,也是新
期刊
刘丽,安徽颍上县人,14岁时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省下每一分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刘丽的弟妹最终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她便萌生了资助别的孩子读书的念头。  从2000年开始,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足底按摩师,俗称“洗脚妹”,月收入3000元。刘丽对收入这样分配:500元用来租房和个人消费,剩余2500元,扣除给家里寄的一些,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她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
期刊
1981年8月8日上午9时28分,国民党空军第5联队督察室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从台湾桃园机场驾驶F- 5F型飞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在福建某机场降落。黄植诚获得奖金65万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而时任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则因此事引咎辞职。  国共两党互相诱导对方飞行员起义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第一个驾机起义的飞行员。1946年6月初,他奉命飞东京,载国民党官员去谈判,“我亲眼看到了作为战
期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3日下午,南京市军管会把各国留在南京的原使馆官员,召集到外侨处接见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敦请在华各国代表请求本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任军管会外事处处长的黄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各国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发言时使用汉语,没有进行外语翻译。  这时,加拿大驻华使馆首席外交官切斯特·朗宁用汉语对黄华说:“黄华先生,澳大利亚大
期刊
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患有小儿麻痹症,左手残疾。可是,他勤奋好学,不断自强,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历。然而,进入官场之后,为了谋取更高职位,谢清纯“积极”找门路花钱买官,不惜大肆敛财,最终走向悬崖,跌到谷底……  思想决定行为,他曾是励志典型  2015年12月24日,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33年党龄一朝
期刊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很多淡泊名利的将军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授什么衔都无所谓,那么多在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没等到授衔,我还求什么?”  确实,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将非常多,他们在红军初创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农红军中非常杰出的将领,但是他们却过早地消失在历史帷幕的后面……
期刊
职位: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牺牲年龄:25岁  在井冈山时期,人们曾一度将骁勇善战、雄姿英发的红军青年将领王尔琢、伍中豪、黄公略、张子清和林彪5人,并称为“朱毛”手下的“五虎将”,而王尔琢居于首位。  英勇刚正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他13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4年后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此
期刊
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国2010年黄金储备排行榜中,中国以1054吨位列第六。近些年来,中国黄金产量逐年攀升。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有一支世界唯一的武警黄金部队,组建30多年来,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奔赴白山黑水、戈壁荒漠,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1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0億元,黄金部队因此被誉为黄金地质事业中的“国家队”。  王震:让部队去找金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黄金年产量仅
期刊
职务: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政治部主任,前敌委员会委员;牺牲年龄:24岁  井冈山革命历史雕塑园里,竖立着19尊井冈英豪的塑像,这些英豪,都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人和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而流血牺牲的烈士。曾有“毛泽东左膀右臂”之称、牺牲时年仅24岁的宛希先烈士,便是其中一位。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共党史、军史上份量不轻的人物,人们对其了解却不多。  毛泽东的左膀右臂  1906年秋,宛希先出生于湖北黄
期刊
职务: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年龄:22岁  卢德铭的军事生涯从他在黄埔军校毕业那天算起,仅两年零三个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成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才、毛泽东的军事搭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在同毛泽东一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遭到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2岁。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仰天痛惜长叹:“还我卢德铭!”  经孙中山面试考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