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教 文道统一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学生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学生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呢?
  一、把德育思想渗透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之中
  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我在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和鲁迅的学习生活内容后,师生共同阅读品味“匿名信事件”后的一段议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通过阅读思考,学生体会到了一个弱国子民的心酸和无奈。此时,我抓住契机做进一步的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落后就会被挨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练就本领,建设我们的祖国,振兴我们的民族呢?这样,学生由对教材内容的认知上升到对爱国情感的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天衣无缝,水到渠成。再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电影事件”之后的又一段议论:“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得刺耳……呜呼,无法可想!”我抓住“无法可想”让学生展开讨论,深入体会挖掘鲁迅先生此时十分复杂的心情,然后顺势引导:爱国情感还表现为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国家的需要,是对国家命运的强烈关注。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要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通过师生共同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把德育思想渗透在对人物美好形象的概括之中
  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课文中有许多美的人物形象,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概括并塑造而成的。这些形象,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美的个性和特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这些形象从教材中挖掘出来,让学生去感知这些人物的形象美,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如教学《荒岛余生》一文,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鲁滨逊当时所面临的有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他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采取了哪些求生的办法?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们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通过对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分析,小说里主人公敢于冒险、百折不挠的美好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我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思考: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她在战场上表现如何?当她战功赫赫凯旋而归时,为什么不接受荣华富贵?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逐步概括出木兰这个热爱祖国、不贪富贵、勤劳善良的巾帼英雄形象。
  三、把德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
  写作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只是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去感受,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写作之中。如在讲完冰心作品《小桔灯》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同学都感觉和小姑娘相比,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也应该像小姑娘那样要多体谅父母,看着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再如学习了《春》,我就让学生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了《我的母亲》,我就让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以此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学习了《散步》,我就让学生写《爱心》,以此来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美好情怀。
  四、把德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也同样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学《雷电颂》时,为了再现屈原的舞台形象,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全班推荐两个诵读能力较高的学生,上台进行朗诵表演比赛。表演者那撕心裂肺的呼唤,目含怒火的表情,义愤填膺的情感,大义凛然的气质,把一个活生生的“屈原”展现在舞台之上,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台下的学生被台上“屈原”的爱国行为所感动,流下了眼泪。又如学生在学习《岳阳楼記》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倾”、“皓月千里”的美景,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从赏心悦目的美景中,将感性认识提升到对热爱祖国河山的理性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目的。还有,在学习《七根火柴》、《梅岭三章》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学生耳濡目染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及艰苦奋斗、为国捐躯的精神,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活动内容产生共鸣,进而产生情感体验,使爱国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
  五、把德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阅读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去整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体现了人文之美,内涵丰富,其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就是其中的底蕴之一,课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除了加强语文的工具性外,还要加强人文性教育,作为语文老师要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解读生本,抓住教育的契机  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初中时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背景与目的:  肺炎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展快,临床以咳嗽、咯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经过抗感染及积极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可明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10年度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和颁奖仪式,于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中国雕塑界前辈、103岁的曾竹韶先生以视频讲话的方式表达了对展览和青年艺术家的祝贺。中央美术学院徐冰副院长也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此次作品展展出了获奖和入围作品共47件(组)。它们来自全国十大美术院校雕塑专业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作品,由各雕塑系提名推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
摘要: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實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谈到平面几何教学,本人好象有很多话要说。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平面几何教学是情有独钟。常跟同行开玩笑说:如果把数学老师分成代数老师、几何老师,我是很情愿当几何老师的,而且能做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可是,每每遇到课改什么的,我总是暗自为平面几何担心,——甚至有点伤心!不是我有怀旧的嗜好,是平面几何的魅力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不是我杞人忧天,是有些事情令我不安。我曾有幸参加过市
期刊
馮銓是晚明閹党重要成員,由於其政治身份之故,其著作或不被重視保存,或遭有意毁棄,多所亡佚.而現藏北京首都圖書館的《獨鹿山房詩稿》是目前所知海内外唯一存世的馮銓著作集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病态时尚、垃圾文化逐渐渗入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致使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扭曲,并在行为上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想使德育工作为中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我们就必须立足于德育工作的长远效应,让德育工作成为初中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如何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思维”的新型优秀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
近几年,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创新,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此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