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绿色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病态时尚、垃圾文化逐渐渗入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致使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扭曲,并在行为上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想使德育工作为中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我们就必须立足于德育工作的长远效应,让德育工作成为初中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如何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思维”的新型优秀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绿色德育”实现“三个和谐发展”,即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文明”向“主动文明”转变,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方向转变。“绿色德育”是一种亟待开发的“隐形课程”,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现将我校如何创建“绿色德育”特色的做法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增强“绿色德育”理念
  实施“绿色德育”教育,目的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关键在于教师思想的转变。我校强化全体教师的“綠色育人”观念,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德育活动的实践能力,明确教师人人都是“绿色德育”辅导员的观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绿色教育新理论,并深入研讨“绿色德育”思想内涵。教师用爱心和诚心善待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丰富“绿色体验”,超越自我获得成功,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达到育人之目的。
  二、营造“绿色德育”文化
  校园中,“绿色”文化时刻提醒师生:教室里,凸显班级特色化布置,力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赏的乐园,班级设有“建议箱”、“同窗寄语”等栏目,开辟出学生探索自然的“生物角”、传情达意的“爱心角”,展示自我的“荣誉角”。
  在制度建设中,我们力求“淡化强制、突出引导”,赋制度以文化色彩,给制度以灵魂。强化“文明、勤奋、争先”的思想舆论导向,着力优化校园人际氛围,民主治校的“校长信箱”。
  三、引领“绿色德育”风尚
  我们脚踏实地耕耘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把全部的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把爱渗透到每个细节中,耐心地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一)放低德育目标的切入点
  从学生实际问题人手,如开展感恩、合作、自律、礼仪等系列的教育活动。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具体化、大众化,使学生感受到接受这些教育对自身有益,从而提高对教育的接纳程度。
  (二)拓宽人生哲理的融汇点
  经常性地以讲座形式开展对未来、对人生的讨论,提高学生自省的能力等,开展“小主人”、“小调解员”等活动,使学生开阔胸襟、树立志向、提升人格,通过无形的全面渗透,把道德要求和人生哲理交互融汇,从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夯实学生的成长基础。
  (三)关注生命价值的生长点
  我们应以“根雕艺术家”的眼光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个学生个体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确立成长方向,通过搭建发展平台、创造发展途径、提供成功体验来使自身生命价值的生长点和社会和谐共生。
  (四)启迪心灵真善美的是非点
  真善美的人性启迪是绿色德育的重要任务,它对落实德育目标的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文化上以导引性规章代替规范性规章,在规章制度中努力体现人文内涵,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在精神文化上努力培养一种“我成才,我需要”的成长意识。
  (五)形成“绿色德育”的网络点
  为了深化“绿色德育”教育,使“绿色德育”向家庭辐射,我们还创建了“绿色社会角色”基地,把学生的绿色德育体验提高到“利他性”、“社会性”的档次。
  总之,我们以“绿色德育”为切入点,以绿色氛围熏陶人,以人文精神关怀人,以科学方法培育人。在学校“绿色德育”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具有了“绿色德育”特色的工作体系。我们借助一系列的有效载体,开展“绿色教育”过程的和谐无痕,产生了“绿色德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如是说.可见阅读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大、中、小学甚
摘要:后进生是名不经传的弱势群体,后进生在农村教育这样大环境下居高不下,普遍人都以为后进生是低能儿,后进生是语文教学的“包袱”.要大面積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后进生语文水平是首当其冲,如果我们及时对后进生进行智力扶贫和非智力扶贫的话,使后进生赶上一般同学的水平,让后进生有可能成为杰出人物的特殊群体。因而,转化语文后进生的对策必须剖析语文后进生种种的不良心态,找出其病因病症,转化语文后进生的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体现了人文之美,内涵丰富,其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就是其中的底蕴之一,课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除了加强语文的工具性外,还要加强人文性教育,作为语文老师要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解读生本,抓住教育的契机  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初中时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背景与目的:  肺炎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展快,临床以咳嗽、咯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经过抗感染及积极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可明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10年度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和颁奖仪式,于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中国雕塑界前辈、103岁的曾竹韶先生以视频讲话的方式表达了对展览和青年艺术家的祝贺。中央美术学院徐冰副院长也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此次作品展展出了获奖和入围作品共47件(组)。它们来自全国十大美术院校雕塑专业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作品,由各雕塑系提名推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
摘要: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實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谈到平面几何教学,本人好象有很多话要说。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平面几何教学是情有独钟。常跟同行开玩笑说:如果把数学老师分成代数老师、几何老师,我是很情愿当几何老师的,而且能做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可是,每每遇到课改什么的,我总是暗自为平面几何担心,——甚至有点伤心!不是我有怀旧的嗜好,是平面几何的魅力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不是我杞人忧天,是有些事情令我不安。我曾有幸参加过市
期刊
馮銓是晚明閹党重要成員,由於其政治身份之故,其著作或不被重視保存,或遭有意毁棄,多所亡佚.而現藏北京首都圖書館的《獨鹿山房詩稿》是目前所知海内外唯一存世的馮銓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