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修养十法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立志法
  
  人的道德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自我修养要达到的水平。没有志向的修养,就像射击没有靶子,航船没有风帆。诸葛亮曾寄言他的外甥“志当存高远”,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也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这里的大志可以是安邦定国的“将相”,也可以是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可以是具体可及的目标,也可以是作为行为规范的格言警句或供自己仿效的伟人偶像。有了志向,就会战胜一切困难,最终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材。
  
  二、实践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是提高道德品质修养的根本方法。所谓投身社会实践含有以下几层意思:1.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2.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3.在应用与完善的基础上丰富、加深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三、学习法
  
  离开学习的道德修养是盲目的,盲目的道德修养缺乏自觉性,也不可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古人云: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魄者得救”。这里说的学习可以是钻研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道德科学,也可以是继承前人留下的道德经验,还可以是借鉴他人优秀的道德思想。
  
  四、陶冶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又富有同情性,憎恶丑性。”陶冶需要能产生美感的情景,因此,陶冶道德情操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可以利用闲暇之时欣赏美妙的音乐,观看动人的电影、电视,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次,还可以自我创造情景,例如布置居室讲究思想性和审美性,交朋友注意选择品学兼优之人等。
  
  五、兼听法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所以为贵,是因为一般人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即使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不容易彻底改正,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兼听”,兼听则明。所谓兼听就是多方面地听取他人意见,求得别人的帮助和监督。唐太宗说过:“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一代明君,与他善于纳谏是密切相关的。
  
  六、自省法
  
  从外因和内因的关系看,他人的帮助只能使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关键还在于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有反躬自省的功夫。自省就是自我批评,要搞好自我批评就必须敢于严于解剖自己,用高尚的道德原则,去检查自己的言行,批判、战胜错误的、腐朽的东西,发扬正确的东西,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七、寄寓法
  
  寄寓法就是把自己追求的理想和崇尚的道德准则寄寓于某种特殊的物质,并以此鞭策自己的道德行为。如激励鲁迅先生为民请命、战斗不止的“孺子牛”精神,鞭策雷锋挤时间学习、工作的“钉子”精神,寄寓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蜡烛”精神,形容大庆工人王进喜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铁人”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某种思想道德的象征,供自我修养中选择。
  
  八、立铭法
  
  这里的“铭”,辞书释为“勉励、鞭策自己的文字”。立铭法就是把这些文字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述出来,并以此激励自己。铭文可以是特指某方面的一两个字词,如林则徐为官时为控制偶尔产生的暴躁情绪,在几案上刻下“制怒”二字,以提醒自己沉着、稳妥地处理公务。铭文也可以是涉及多方面的整段文字,如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学习、工作、生活等诸方面给自己定的七条修养原则。
  
  九、慎独法
  
  慎独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是指人们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努力培养、锻炼坚强的道德信念和意志。这种修养方法的特点是严于律己,贵在自觉。它要求我们在个人独处、无人注意时要牢记道德规范,并以此约束自己。还要求我们讲良心,也就是以内心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调控自己的行为。
  
  十、慎微法
  
  刘备临终前告诫其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道德修养的至理名言。慎微法就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诸如按时起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注意礼貌待人,不说粗话、脏话,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等。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优秀的道德修养就会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短暂,容易分散,只有一些具体、有趣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愉快地学习,是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趣”从何来?    一、“趣”从新课导入中来    新课的导人如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以及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和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改变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偏低的现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让教育主动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历史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但
期刊
心理学家诺尔蒂说:“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今,幼儿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更注重如何尊重幼儿,如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面对孩子的淘气、缺点、错误,有的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对幼儿大声训斥、罚站……那么,我们如何深入到幼儿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中去,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批评
期刊
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光荣,也是教师的乐趣所在。自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期间不论是汲他人之长,或是经验偶得,是传统的教育方法,还是新形势下的改革举措,我总觉得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还是要落实“亲”“爱”“诚”“德”“省”这五个字。    一、亲    《学记》中说:“亲其师,言其道。”这里存在着师生互“亲”的双边关系。我说的“亲”就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期刊
近日有幸听了本市五位小学数学教学精英的一场PK赛,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听后颇多感触。我们先来看本节课的教材说明和目标定位。教材说明: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
期刊
在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听了十二位老师的数学课,受益匪浅,我认为这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有三点:第一,每一位老师都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第二,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普遍有所提高。第三,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每位教师的课堂上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
期刊
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把这首诗的涵义用到教学上也恰到好处。我在上公开教学《养花》一课时,问:“什么样的花草是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话音未落,只听见有人大喊道:“桃花心木。”“哗……”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了靠窗户的那个座位。原来回答者是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蒋xx,此时他呆呆地坐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我一怔,脑子里飞速运转:怎么办?我无论无何得
期刊
目前,话题作文取得了一统江山的绝对优势,学生各种文体的训练淡化,这当然自有道理。但教师在训练时是否可以不管文体进行训练呢?  我认为,作为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师,仍应重视记叙文的教学,因为记叙文的写作是最基本的写作,记叙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忽视了记叙能力的培养,也就像修建筑没有打好地基,对以后的写作来说只能是空中楼阁。  那么,怎样做好记叙文的训练呢?    一、起始年级学生应从一事一议作文的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提高老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今后的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反思什么呢?    一、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问题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总结教学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反思的核心是分析教学问题    教学实践中发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工作的成败,是衡量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作为农村中小学,加强德育工作更应该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笔者认为,主要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是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前提,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