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幼儿更好地接受批评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诺尔蒂说:“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今,幼儿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更注重如何尊重幼儿,如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面对孩子的淘气、缺点、错误,有的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对幼儿大声训斥、罚站……那么,我们如何深入到幼儿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中去,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批评,使幼儿更好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错误,同时使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到伤害呢?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种无声的批评。无声的批评也是一种有效而微妙的批评,这种批评在实施时要严肃、冷静、专注,时间要适可而止,这样可使受批评的幼儿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例如,一名幼儿在午睡时,他故意用舌头打响,老师听到后,悄悄走到他床前,用冷漠的眼神盯着他,不和他说一句话,鳐出不悦,甚至气愤的神情和爱理不理的样子,使他在暂时的被冷漠中产生心理压力,自知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一种比较的方法,即通过个别小朋友和大多数小朋友相比较,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几个幼儿同时犯错误。例如,在一次画画课上,有两个小朋友互相踢打、玩耍,各不相让。当时,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拿他们两个的缺点错误和大多数小朋友的优点进行对照比较,从而使幼儿知道自己的不足,得到提高。
  最后,我们使用一种提醒的方法,也就是一种热情的批评。当我们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表现后,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训斥、责备,甚至体罚幼儿,而是要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诱导幼儿。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言语要饱含热情,态度要蕴藏期望,心平气和、充满关怀地对幼儿讲不良行为和表现的后果,使幼儿既能接受批评,又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记得在一次玩“结构”游戏时,有一位孩子将一把“小椅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我走到她身边,什么话也没有说,又重新给她的桌子上放了一把“小椅子”,等游戏结束后,我对她讲:“是不是刚才玩游戏时老师给你少发了一把‘小椅子’?“噢!不是。”“那为什么刚才你的桌子上少了一把‘椅子’呢?老师明白了,是因为你太喜欢那把‘椅子’了,就把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先从老师的自责和谦虚开始,经过交谈和幼儿沟通,使幼儿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
  总之,使幼儿更好地接受批评,既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要掌握语言的恰当和艺术性。我们做老师的不能一看到小朋友有错,就立即“发火”。其实,要真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批评,也并非易事,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也需要有一个多接触、多感悟、多积累、多实践的过程,也唯有掌握“批评艺术”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素质教育及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
期刊
上好周会课,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对于如何上好周会课,大有研究探讨的必要。以前我对班会不是很看重的,班会上只是总结总结情况,传达传达要求,布置布置任务,再就是遵照学校要求开个禁毒、安全、法制等主题班会。高一第一学期,就学生未来三年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个主题为“长知识、会思考、有习惯”的班会,效果出奇的好,不但学生听得认真,许多同学的“周记”中都谈到了对这次周会的感想。学生对班会的态度和感想启发了我。
期刊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是学校管理操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科学管理的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班级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人重在管心,人千差万别,人心各相异。所以,如何管心就是一个难解的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管理手段过于理性化,死扣教条,一切照章办事,不注重管理个体的特性,一味“严”字当头,就会把人心管“冷”,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教育失误。可是,如果在管理中,非理性化的手段过多,没有一定的纪律约束,班级管
期刊
“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获取技能、学得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作文技能的形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不是几节专门的作文教学专题课所能解决问题的,寓作文教学于日常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技能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得牢牢抓住学生心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会处理问
期刊
近年来,学生犯罪的案例在逐年上升,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犯罪行为不仅给学生自己、受害人以及双方家庭都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还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家长和教师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侵犯  学生在家庭中相对于父母是弱者,家长偷看其日记、拆阅其信件、限制其人身自由、不顺心时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犯一些情节较重的错误,要么辱骂、虐待、遗弃,要么放任不管。学生在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更多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创设探究的情景,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又能使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分享。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明知学生有错误而不及时批评指出,无异于怂恿其继续犯错误,但在批评时如果施行“无麻醉手术”言辞直接,可能会使学生加剧错误的程度,弄不好可能会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解谈话的方式,讲求批评的艺术性。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最好是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否则学生会认为你是故意让他当众出丑,这自然会增加他的抗拒心理,因为
期刊
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张弛有度;而有的课气氛沉闷,平铺直叙,课结束了,紧张的气氛远没有丝毫缓解。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教师没有认真备课?不是的,因为在知识上并没有什么漏洞。认真对比思考,原来这缺了的东西,正是教师的激情!有了激情,才能给课堂增添活力。  怎样才算有激情?教学中的激情,就是要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也就是说,要能点燃学生对本学科的激情。就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短暂,容易分散,只有一些具体、有趣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愉快地学习,是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趣”从何来?    一、“趣”从新课导入中来    新课的导人如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以及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和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改变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偏低的现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让教育主动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历史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