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联”那些事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也就是公众熟知的“狗年”。自古至今,中国流传有许多嵌有“犬”或“狗”字的妙联巧对,读来妙趣横生。
  据传,四川成都有位书生,每天清早起来,就坐在门外读书。前屋有个员外,听得不耐烦,便故意挖苦道:“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书生听了,不甘示弱,大声回敬道:“堂前犬吠,肯定目内无珠。”员外话里藏刀,书生机敏应对,均一语双关,寓庄于谐,令人拍案叫绝。
  唐代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一天,老师带他去郊游。师徒二人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看见一只白色的公鸡正在啼叫,老师遂出一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让戴叔伦作对。此联巧妙地嵌用了三个“白”字,戴叔伦要想对得工整,实非易事。直到黄昏时分,师徒二人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遇一只大黄狗蹿出来,对他们狂吠。戴叔伦灵光一闪,脱口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明代大学士丘濬出身贫寒,幼年在学堂读书。一日,因下雨屋漏座湿,一富家子弟和他争抢座位。先生偏爱好学多才的丘濬,把干的座位让给他坐,而未给富翁之子。富翁得知此事后,立即跑来指责先生,并怒斥丘濬曰:“谁谓犬能欺得虎?”丘濬虽年少家贫,却毫不退让,他从容对答:“焉知鱼不化为龙?”富翁听后,知道丘濬长大后定有出息,只得悻悻而去。
  明万历年间,福州一位叫蔡逢益的教书先生,因故与一位卖书笔的林姓商贩发生了口角。在争吵过程中,蔡先生以联讥林曰:“狂犬无知,敢入深山斗虎豹。”林某见蔡出言不逊,也针锋相对:“困龙未遇,暂来浅水斗鱼虾。”后来,林某苦心攻读,竟科第连捷,官至广东布政使。蔡逢益也弃文习武,后升任南澳总兵。
  清朝庚子之乱后,北京局势混乱,在军机处做官的商城人易诚吾自题一联贴于书房:“世事一朝等刍狗,乡心千里付莼鲈。”“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重视的祭品,不过,用完以后,即被丢弃。“莼鲈”是指晋代张季鹰在外做官,于秋风中思念起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上联表达出对纷乱时局的失望之情,下联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外,还包含了归隐田园的想法。
  民国名士张难先,为人正直,对官场混乱之风极为不满。某年春节,他在狗圈鸡笼上贴一对联:“拍马吹牛,是真类狗;攀龙附凤,不如养鸡。”此联辛辣地讽刺了民国年间,拍马逢迎的官场乱象,见者无不会心一笑。
  郭沫若年少时,曾在私塾读书,颇為顽皮。有一次,他和同学们一起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生气地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此事,却没人敢承认。于是,先生就出联责骂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要是对上了,可免罚。”郭沫若思索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听后,惊其才志,高兴之余,也免了对他的责罚。
  1994年,作家马烽在山西太原南华门居住的两层小楼上,贴了一副对联:“过了七回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上联,透露出又逢本命年的主人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下联,则表达了主人一生坚持奋斗的远大志向。
  这些对联,或诙谐幽默,或对仗工整,或辛辣讽刺,或流露情趣,或直抒胸臆,或表达志向。总之,狗年赏“犬联”,的确是妙趣横生、墨香萦怀。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2月23日。荐稿人:丁强)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三十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旧唐书》卷一六六、《新唐书》卷一一九有传。白居易生活在唐朝逐渐衰落的时代,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朝。他年少时便显露诗才,步入官场后,想施展才能,有一番作为。为此,他写成《策林》七十五篇,提出广开言路以及“节财用,均贫富,禁兼并,止盗贼,起廉让”等
期刊
古人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在春暖花开,杨柳吐翠,莺歌燕语的春天里,人们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踢蹴鞠、荡秋千、放风筝。  《诗经·郑风·溱洧》中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春天来了,郑国的男男女女都喜欢扎堆游春色,到城外的水边游玩,热闹极了。“春秋战争之多者,无如郑”,频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太多
期刊
《论语·学而》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句話让我想起了年幼时在乡下每逢清明节随同大人“上坟”的情形:将贡品及纸钱敬在坟头,在洒酒摆食、跪拜叩头、点烧纸钱之际,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祈告亡灵享用、护佑生者万事平安得福的话。在返回家中的崎岖山路上,作为小孩子的我似乎早已忘记那种悲伤的场面,漫不经心地听着大人讲述祖先的事迹,心里却更关注祖先“享用”过后剩下的大部分点心。然而,成年后,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抓住其精气神。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是什么?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善规良范和民族精神。智慧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方法、谋略等,善规良范包括美德、良法、气节、公平正义等,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化精气神与文化现象不同,文化现象指的是文化的具体
期刊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a。室十有二楹b,覆之以茆c,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d,岸外而臼中e。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f,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g,槠、栎、草斗之实h,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吃喝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的国破,有的家亡,有的殒身,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贻害深远。而那些反对奢侈浪费的事例则证明,崇尚节俭、生活恬淡,不仅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更能促进吏治的清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强盛。正所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  中国历史上有过大吃大喝的情况。成语“酒池肉林”,说的是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其结局如何?了解点历史
期刊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全宋词》)  【品读】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幼年就聪颖过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四十出头即在皇帝身边当上了不小的官。然而,由于后来的党争,有人弹劾他编写的历史不实,且有讥笑故帝之言,遂先被贬黔州,又徙戎州。后又被诬告“幸灾谤国”,贬往宜州,最后客死于此。黄庭坚后半生的波折,
期刊
宋朝苏轼有诗曰:“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闳、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他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
期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期刊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因素,世界上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但是,人是有差别的,不同品质的人干事的结果就不一样。一般而言,好人干好事,坏人干坏事,尤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好人来负责。儒家认为,这样的好人就是圣人和君子。圣人的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难做到,儒家理想而现实的人格实际是君子。《中庸》论及天之道、地之道、至诚之道和圣人之道,而谈得最多的却是君子之道。实施中庸之道所依托的主体是君子,治国、平天下
期刊